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碘仿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测定碘仿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以四环素为对照,测定了477株临床分离菌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碘仿对需氧革兰阳性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金葡球菌、肺炎球菌的抗菌活性较高;碘仿对需氧革兰阴性菌具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厌氧菌亦具良好抗菌作用。碘仿对需氧革兰阳性菌的抑菌作用优于四环素,对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的作用与四环素相仿。结论 碘仿不仅对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具有较高抗菌活性,亦对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碘仿混合物绷带填塞对兔肝外伤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性建立大白兔肝脏创面模型,将2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碘仿组(8只)、普通纱布组(6只)及对照组(6只),比较碘仿混合物绷带和普通纱布填塞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血红蛋白和总蛋白的影响。结果 碘仿组能明显降低创伤后转氨酶和总胆红素的升高,且可减少血红蛋白和总蛋白的丢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碘仿混合物绷带对肝外伤后的肝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WJ-MHCs)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解放军303医院74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WJ-MHCs移植。检测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 w及第2个月外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用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心功能指标,并记录严重不良临床事件。结果治疗及随访期间两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2 w及第2个月,两组NT-proBNP较术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2个月LVEDV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其余左室心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J-MH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冠脉病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确诊NAFLD122例,根据超声检查脂肪变性的严重程度将人组病例分为轻、中、重3组。比较不同程度NAFID患者冠脉病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NAFLD发生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122例中,共检出冠脉病变29例,总发生率23.8%。其中,脂肪变性轻、中、重度3组冠脉病变发生率分别为10.9%、32.5%、5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冠脉病变组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谷氨酰转肽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非冠脉病变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hs-CRP、HOMA-IR进入以冠脉病变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0.05,P〈0.01)。结论:NAFLD冠脉病变发生率较高,且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NAFLD严重程度平行,其原因可能与胰岛素抵抗、肝功能损害及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内皮祖细胞(EPC)治疗心肌梗死(MI)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及心肌能量消耗的改变.方法:选取38例MI后心衰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I后心衰的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EPC动员剂G-CSF(600 μg/d)皮下注射,连续7 d.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4个月血浆脑利钠钛(BNP)值及外周血EPC数量,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和第4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每搏量、射血时间,应用相关公式计算心肌能量消耗(MEE)、左室收缩末圆周室壁应力(cESS).结果:治疗组的EPC数量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尤其第7天增加有显著差异(P<0.01);2组患者血浆BNP值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恢复正常值(P<0.01);2组心功能指标及心肌能量消耗治疗后均有所好转(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尤以治疗组cESS、MEE第2周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治疗组LVEF、FS第4个月增加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G-CSF动员EPC治疗MI后心衰患者,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减轻心室重构,降低心肌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失效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1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发生引流失效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及精心护理.结果:本组引流失效的原因包括:透性粘贴薄膜密封不严、引流管堵塞、吸引连接管不通畅(受压、折叠、扭曲、连接不严或松脱)、负压不足,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失效的原因复杂,需要医、护、患共同合作,及时发现,积极处理,才能保证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7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难治疾病,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因素有多种,激素是引起股骨头坏死较重要的病因之一。我们按照文献[1]的方法,建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并进行组织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DSA)观察和血液流变学研究,对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福州市气象因素对流行性感冒的滞后影响,为预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8年12月福州市日均气压、日均相对湿度、日均气温等气象因素与日流行性感冒发病数进行相关性和滞后性分析。结果 福州市共报告流行性感冒7 207例,男女性别比1.25∶1,4~岁组和0~岁组占比居前,依次为37.82%和29.91%。日均气温与流行性感冒发病呈负相关(r<0),其余呈现正相关(r>0),且存在滞后相关性。气温3 ℃,滞后7 d时的流感发病风险最高(RR=1.51, 95%CI:0.51~4.51),日均气压982 hPa,滞后6 d时的发病风险最高(RR=2.08, 95%CI:0.81~5.37)。风速9 m/s,滞后14 d时的发病风险最高(RR=3.43, 95%CI:1.28~6.63);滞后1 d后,日累计降雨量越大,保护效应越显著,滞后10 d的保护效应最强,但240 mm,滞后0 d的风险性最高(RR=2.22, 95%CI:0.39~12.72)。结论 日均气压、日均气温、日均风速和日累计降雨量等气象因素影响福州市流行性感冒发病,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可以纳入流感预测,为预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描述和分析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回顾性描述该省疫情概况、疾病的三间分布以及聚集性疫情特征。结果截至2020年2月21日24时,累计报告病例298例,死亡1例,病死率0.3%。其中确诊病例293例(98.3%),现有疑似病例2例(0.7%),无症状感染者3例(1.0%)。确诊病例中,病情严重程度以普通型肺炎为主199例(67.9%),男女比例1.22∶1,年龄以25~54岁居多(199例,67.9%)。流行曲线表现为单峰流行,确诊病例最早发病时间为1月2日,61.8%病例集中在1月21日-30日间发病。除平潭综合实验区外,其余9个设区市均报告确诊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71例,24.2%)、莆田(55例,18.8%)、泉州(46例,15.7%)。27个(30.7%)县(市、区)无确诊病例报告。累计报告聚集性疫情50起,涉及病例177例。结论福建省新冠肺炎病例主要为输入性病例,输入性病例以中青年为主,而本地病例则以中老年为主,除平潭外的各地市均有确诊病例报告。输入性病例流行曲线与人员返闽等相吻合,本地病例流行较输入病例晚一周。各设区市均报告聚集性疫情,以家庭性聚集为主。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究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胃癌骨转移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放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后疼痛控制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P〈0.05);且治疗组活动能力总有效率为7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胃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骨痛,同时能修复溶骨性病灶,控制病灶的转移,可供临床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