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通过对社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应用间歇导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为康复专科护士制订规范间歇导尿方法及实施康复护理提供帮助。方法选择社区2010年9月一2011年12月诊断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76例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间歇导尿应用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76例患者中,48.7%排尿方式采用留置导尿;21.6%采用叩击或腹压排尿;5.3%采用间歇导尿。影响间歇导尿应用的主要因素:92.1%担心引发尿路感染;88.2%担心增加尿道损伤概率;82.9%认为留置导尿比间歇导尿经济,长期间歇导尿耗材费用增加;69.7%认为间歇导尿操作麻烦;65.8%缺乏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56.6%认为脊髓损伤无法恢复而安于现状;21.1%对腹压排尿的危害不了解。结论康复专科护士应根据影响脊髓损伤者应用间歇导尿的主要因素,制订合适的健康教育和间歇导尿操作规范,提高患者正确应用间歇导尿的认知状态,有利于患者正确使用间歇导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2.
【】 目的 通过对社区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者应用间隙导尿(IC)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为康复专科护士制订IC规范及实施康复护理提供帮助。方法 对上海社区脊髓损伤康复的“中途之家”SCI神经源性膀胱者76例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IC应用情况和IC应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48.7%排尿方式应用留置导尿;21.6%采用叩击或腹压排尿;5.3%应用IC。影响IC应用的主要因素:92.1%SCI者担心引发尿路感染;88.2%SCI者担心增加尿道损伤几率;82.9%SCI者认为留置导尿比间隙导尿经济,长期IC耗材费用增加;69.7%SCI者认为IC操作麻烦;65.8%SCI者缺乏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56.6%SCI者认为SCI无法恢复而安于现状;21.1%SCI者对腹压排尿的危害不了解等。结论 康复专科护士根据影响SCI者应用IC的主要因素,制订适合SCI者的健康教育和IC操作规范,提高SCI神经源性膀胱者正确应用IC的认知状态,有利于SCI者正确使用IC,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SCI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3.
54.
回顾并总结了中药新药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从确定中药开发的方向、选择新药开发项目,从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应用生物技术开发中药新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诸方面论述了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路径。  相似文献   
55.
正创伤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常突发,不可预测,导致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引发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幸存者将长期饱受残疾相关的躯体功能缺失和心理功能失调带来的困扰。损伤多发于青壮年,对伤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影响巨大。相对其他创伤群体,脊髓损伤患者病理性心理问题罹患率高。有报道,SCI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发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阶段评估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124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72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自行设计膀胱护理评估表进行阶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于出院前1周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达到平衡膀胱率及膀胱控制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膀胱护理评估表进行阶段评估有利于及时发现膀胱护理中的问题和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提高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目标管理在脊髓损伤患者肠道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上海某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条件的胸段脊髓损伤诊断神经源性肠的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肠道护理;观察组31例在常规肠道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目标管理的方法,促进医治护患共同参与到患者肠道管理中,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并按时间轴制定具体、可量化、可实施的阶段目标,小组成员每周进行一次目标进展的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保证按时间点达到阶段目标,最终达到患者肠道自我管理的总体目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大便控制情况、满意度、肠道功能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肠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患者参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大便控制等级评分:1级0人(0%),2级2人(6.5%),3级6人(19.4%),4级9人(29.0%),5级14人(45.2%)。对照组患者干预后大便控制等级评分:1级3人(9.7%),2级6人(22.6%),3级7人(22.6%),4级9人(29.0%),5级6人(19.4%),2组患者干预后大便控制等级较干预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大便控制等级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自理能力水平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1, P ?0.05)。结论 目标管理可促进脊髓损伤患者参与到自我护理行为中,提高患者肠道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