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43篇 |
综合类 | 19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14篇 |
肿瘤学 | 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61.
吴炅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9,13(5):317
正【内容简介】随着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发展,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手术对患者身体外形、生活质量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乳腺癌患者实施肿瘤整形手术,在不影响预后和复发的基础上,可帮助患者重塑身体外形,有利于患者自信地恢复正常的社会和生活角色。本期讲座中,吴炅教授介绍了国内外肿瘤整形技术发展趋势和肿瘤整形技术的首部国际专家共识,并对保留乳房(简称保乳)及乳房重建策略的选择、早期乳腺癌乳房重建手术类型、部分乳房重建(肿瘤整形保乳)、全乳切除术后乳 相似文献
62.
63.
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对于临床肿瘤的防治也是一个巨大挑战。随着对乳腺癌发病、转移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多组学技术和肿瘤免疫等转化研究的发展,已经证明乳腺癌是一种分子分型和临床特征高度异质性的肿瘤,不同亚型乳腺癌临床治疗方式既有差异又存在联系,乳腺癌临床研究领域的成果层出不穷。2022年,针对不同亚型乳腺癌均有重要的临床试验成果。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面,PHEDRA研究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对于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PHILA研究和SYSUCC-002研究结果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参考;而对于脑转移的患者,PERMEATE研究显示,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有望成为HER2阳性脑转移人群,尤其是未经局部放疗的脑转移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中,阿贝西利、达尔西利、瑞波西利等药物的多项临床研究(monarchE研究、DAWNA-1研究、MONALEESA系列研究等)证实了其对内脏转移的疗效。对于三阴性乳腺癌,亦有多项临... 相似文献
64.
65.
三军丸合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三军丸加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1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应用三军丸、中药熏蒸治疗,配合柳氮磺吡啶和甲氨碟呤(两者酌情减小剂量或选用其中的一种);对照组予非甾体抗炎药(选用美洛昔康),并常规使用柳氮磺吡啶和甲氨碟呤,治疗12周后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00%,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5.36%,不良反应率为28.00%,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三军丸合中药熏蒸治疗控制疼痛及关节僵硬疗效与非甾体抗炎药相似,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统计分析国内乳腺癌保乳整形技术开展现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全国乳腺癌年手术量>200例的110家中心的2017年保乳整形手术数据,对保乳整形手术的开展情况、影响手术开展的因素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调查共获取受访医院2017年全国保乳整形手术8443例,占受访医院全部乳腺癌手术量的9.8%,全部保乳手术量的43.4%。保乳整形技术应用比例极不平衡,有36家(32.7%)医院保乳整形手术占保乳比例在50%以上,但同样有36家(32.7%)医院该比例在10%以下。医院年乳腺癌手术量与保乳整形手术占保乳手术比例有显著性关系(P=0.006),容积移位技术使用比例显著高于容积替代技术(60.1%vs.15.2%,P<0.001),地理分区、地区经济水平、医院等级、医院类型均与保乳整形手术开展情况无显著性关联。结论目前国内乳腺癌肿瘤整形技术开展规模不一,乳腺外科医生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培训、强化保乳整形理念,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 相似文献
67.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自体乳房重建手术中,一个关键步骤是腹部皮瓣穿支的选择。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动态红外热像仪等影像学技术可帮助外科医生在术前进行穿支血管的定位及筛选,在术中可以评估血流灌注,并且节约手术时间,术后还可以监测皮瓣灌流状况。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影像学手段本身的精确度进一步提升,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能帮助医生做出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临床决策,提高患者在各方面的获益。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中国乳腺癌病人术后死亡风险时间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研究1992年1月至200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治疗并且资料完整的原发性乳腺癌2214例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生存及死亡风险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提示肿瘤大小、腋下淋巴结转移状态和孕激素受体状态是影响总存活率的预后因素(P<0.05)。全组病人年死亡风险曲线呈现双峰型,死亡高峰分别位于术后第2年及术后第9.5~10年,且该死亡模式在肿瘤较大及淋巴结阳性的亚组中更为明显。激素受体状态虽不改变病人的双峰型复发模式,但却呈现出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结论乳腺癌术后死亡风险时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针对性制定术后随访和辅助治疗的新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9.
家族性乳腺癌患者115例的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国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2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和特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来自全国4个乳腺癌医疗中心的115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包括前期研究的35例),应用DHPLC和DNA序列测定技术对这些患者进行BRCA1/2基因全编码区的突变检测.结果 在115例患者中,共发现11例BRCA1基因突变和3例BRCA2基因突变,总的突变发生率为12.2%.根据家系中乳腺癌患者个数分层后,突变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携带BRCA1/2基因突变的家系中先证者和所有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显著早于突变阴性的家系(P<0.01),同时家系中年轻的乳腺癌患者越多,突变携带率就越高.结论 在中国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患者的发病年龄能有效地预测BRCA1/2基因突变的携带率,但是家系中乳腺癌患者个数的预测功能却较差. 相似文献
70.
新型维甲酸对乳腺癌细胞周期蛋白D1、E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新型维甲酸AHPN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生长抑制试验及Western印迹法,研究新型维甲酸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细胞的生长抑制现象、不同时间点细胞内周期蛋白D1、周期蛋白E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HPN可有效地抑制MDA-MB-435细胞的生长,周期蛋白D1的蛋白表达随药物的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但周期蛋白E的蛋白表达却无明显的改变。结论 AHPN可有效地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细胞的生长,这种抑制作用可能通过降低周期蛋白D1的蛋白表达实现,而与周期蛋白E的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