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胃肠道肺转移瘤患者20例(56个病灶).其中单肺13例、双肺7例。利用计算机三维立体定向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引导下将^125Ⅰ粒子植入肺转移瘤灶内。观察2个月.56个病灶中CR32个,PR19个,NC5个.总有效率91.1%,2个月内无死亡病例,并发气胸2例、咯血痰2例、胸腔出血1例(均经常规治疗后好转)。认为胃肠道肺转移瘤肺内病灶5个以下、最大直径不超过3cm者,采用CT导向^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论射频消融技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实质性脏器的恶性肿瘤 ,例如肝癌、肺癌及肾上腺癌等 ,恶性度高 ,发展快 ,病程短 ,临床发现时多已至中晚期 ,往往失去外科手术机会 ;部分病人被发现时病程可能处于早期 ,但病人拒绝创伤大的外科手术或合并手术禁忌证 ,此时主要依赖放疗及化疗进行姑息性治疗。射频消融 (RFA)技术为部分治疗棘手的中晚期肿瘤病人、特别是孤立实体性肿瘤病人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充分了解RFA技术的原理、方法及作用机制 ,站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高度去加深RFA治疗的研究 ,必将进一步提高肿瘤综合治疗的水平。一、RFA治疗肿瘤的机理及研究进展19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置入和无水乙醇碘化油混合液介入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复发或转移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案和临床资料.19例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腰、腹部疼痛,按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法)分级,轻度疼痛8例、中度疼痛8例、重度疼痛3例,均拒绝再次手术治疗,并且病理证实为软组织来源的肿瘤,对化疗及外照射治疗欠敏感.因此,对患者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置入及无水乙醇碘化油混合液注射治疗.粒子置入之前采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置入腹膜后肿瘤内.对于进针路径受限,粒子不能完全按计划分布的患者,采用无水乙醇碘化油混合液(比例为9:1)注射弥散的方法,覆盖病灶,确保最大范围杀灭肿瘤组织.首次治疗1个月后,按疼痛缓解4级法评价疼痛缓解情况;首次治疗后6个月以增强CT扫描结果作为评价依据,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影像评价.结果 19例患者,首次治疗后1个月疼痛症状获得不同程度缓解,所有轻度疼痛患者完全缓解;中度疼痛患者6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重度疼痛患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轻度缓解各1例.首次治疗后6个月影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2例.19例目前全部存活.随访时间7.0~31.0个月,平均生存期13.5个月.结论 CT导向下的粒子置入联合化学消融是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CT对比剂可引起不良反应.观察CT对比剂反应的发生率,探讨影响对比剂反应的相关因素,为安全使用对比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液600例,碘海醇注射液400例,碘帕醇注射液200例.注射速率:成人为2.0~3.0 ml/s,儿童为1.0~2.0 ml/s;注射剂量为1.2~1.5 ml/kg.将患者的资料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 13.0软件中的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CT对比剂反应率为1.0%(12/1200).对性别、年龄、对比剂加热、对比剂种类、对比剂剂量、注射速度和检查部位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和注射速率是CT对比剂反应率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对比剂剂量和注射速率是影响CT对比剂反应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CT对比剂的反应率为1.0%,减少对比剂的剂量和减慢对比剂的注射速度可降低CT对比剂的反应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脉栓塞化疗(TACE)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68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1)TACE与HIFU联合组38例,在TACE治疗后2~3周,接受HIFU治疗;(2)单纯TACE组30例.肿瘤最大径5.0~14.5 cm,平均(9.3±3.2)cm,总计88个瘤块,多发病灶者选其中最大径肿瘤为观察目标.两组病例的平均年龄、病灶大小、肿瘤TNM分期以及肝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13±7)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AFP)、肿瘤影像学(CT或MRI或PET)等变化,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估治疗后肿瘤凝固性坏死、肿瘤大小、局部复发率和生存预后.结果 TACE与HIFU联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0.6%(29/32).TACE与HIFU联合组的肿瘤坏死率为73.7%,肿瘤缩小率为68.4%,单纯TACE组分别为26.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1%、33.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明显高于TACE组(10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与HIFU联合治疗大肝癌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ACE,可提高肿瘤坏死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不典型螺旋CT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不典型的螺旋CT征象。方法对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32例FNH患者37个病灶的螺旋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个病灶中,有14个病灶直径≤3cm,23个病灶直径〉3cm;7个病灶周边存在假包膜;22个病灶存在中央瘢痕。其中有20个病灶直径〉3cm;所有病灶在动脉期均呈高密度,其中31个病灶肿瘤实质均匀强化。结论多发病灶、存在假包膜、无中央瘢痕、动脉期不均匀强化是FNH不典型的CT征象。征象的多样性与病灶的病理类型和病灶的直径相关。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结节型肝癌 CT征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原发性结节型肝癌常见与少见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肝癌的少见征象类型,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选取61例病理诊断为肝细胞肝癌的病例,分析其常规CT检查结果、经动脉造影CT(CT hepatic arteriography,CTA)及动门脉造影CT(CT hepatic arterial portograhy,CTAP)检查结果。结果:肝内共发现病灶61个。30例结节型肝癌呈典型表现,CT平扫呈低密度,动脉期见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呈低密度表现。另31例呈结节型肝癌的少见表现,其中7例动脉期、门脉期扫描密度均高于肝实质;3例CT平扫病灶为低密度,周围可见“包膜样”结构,动脉期病灶强化不均匀,门脉期呈等密度;8例CT平扫呈低密度,其中5例动脉期中央部结节性强化,另3例动脉期肿瘤周边见不规则环形强化,门脉期呈等密度;8例CT平扫呈低密度,其中5例动脉期中央部结节性强化,另3例动脉期肿瘤周边见不规则环形强化,门脉期密度均降低;10例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均表现为低密度病灶;3例患者常规CT检查肝内未发现病变,CTA检查见病变呈高密度,CTAP检查呈低密度。结论:结节型肝癌存在常见表现和多种少见CT表现类型,应结合其临床资料、CTA、CATP检查,并与肝内其他常见占位性病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最大短径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81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将有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按淋巴结的最大短径分组,分别以5 mm和6 mm为标准。分析以5 mm和6 mm为标准的2组间的总体生存率(O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和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的差异性。结果 当以5 mm为标准时,两组OS、DMFS、LR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当以6 mm为标准时,OS和DMF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S:P<0.001;DMFS:P=0.001),LR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多因素分析显示咽后淋巴结转移的OS、DMFS、LRFS均不是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以≥6 mm为诊断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单针灌注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单针灌注电极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CT引导下对24例患者37枚肝脏肿瘤采用RITA UniBlate射频电极进行RFA治疗,其中单个肿瘤者14例,2枚肿瘤者7例,3枚肿瘤者3例;肿瘤最大径≤3 cm者24枚,3.1~5 cm者8枚,>5 cm者5枚;随访期12个月.结果 治疗后完全消融肿瘤22枚(22/37,59.5%),其中病灶长径小于3 CB者19枚(19/24,79.2%),3.1~5 cm者2枚(2/8),大于5 cm者1枚(1/5);未完全消融肿瘤15枚(15/37,40.5%).随访12个月仍存活者15例(15/24,62.5%);死亡患者9例(9/24,病死率37.5%).10例AFP阳性患者中,术后5例下降至正常水平,3例虽有下降但仍高于正常,2例持续升高.RFA治疗后1例患者肝脏包膜下少量出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和上腹部疼痛.结论 CT引导下RITA UniBlate单针灌注电极RFA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疗效确切,是肝脏肿瘤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对直径小于3 cm的肿瘤1次消融有较高的完全消融率;对大于3 cm的肿瘤,需行多点重叠消融并结合其他消融治疗方法以实现肿瘤病灶的完全消融.  相似文献   
20.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肝癌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肝癌及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病例32例,其中肝门区肝细胞癌(HCC)8例,肝门区胆管癌(HC)12例,肝转移瘤6例,肝门区淋巴结转移6例.14例侵犯肝门胆管致肝内胆管扩张,22例合并肝硬化.全部病例经CT、MRI检查或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病灶平均直径为4.2 cm.采用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瘤灶内,采用0.6~0.9 mCi活度的12I粒子相隔1.0~1.5 cm平面播植.结果2例死于远处转移,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2个月后CT复查,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NC)5例;进展(pD)5例.总有效率(CR+PR)68.8%.2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现7颗粒子在肝脏内游走,3颗粒子迁徙至肺内;1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在30%以下,白细胞轻度下降1例.未见大出血、胆汁瘘、肠瘘、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肿瘤及淋巴结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近期效果好,是治疗中晚期肝门区肿瘤及淋巴结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