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3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比较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与佐他莫司洗脱支架(ZES)置入后1月内新生内膜覆盖情况。方法 18只中华小型猪平均分为3组,每只猪分别在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随机置入SES和ZES支架各一枚,3组实验动物分别在第7天、14天、28天进行OCT检查,测量新生内膜厚度、支架内面积、管腔内面积、新生内膜面积、面积狭窄百分比和新生内膜覆盖率,比较ZES与SES置入后1月内新生内膜覆盖情况。结果 OCT测量结果显示,支架置入7天和14天时,ZES与SES两种支架丝表面新生内膜厚度和新生内膜覆盖率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同样支架术后28天时ZES与SES支架丝表面新生内膜厚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244.3±282.3μmvs136.3±91.1μm,P<0.001),新生内膜覆盖率存在显著差异(94.88%±2.93%vs90.96%±4.35%,P=0.008)。结论在支架置入后1个月内,ZES与SES比较新生内膜增生更显著,支架丝表面新生内膜覆盖率更高。  相似文献   
5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人病死率高的主要病因之一。药物溶栓和介入治疗是临床上常规使用的治疗手段,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然而,高龄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上常并发多种疾病,出血风险较高,不论是药物溶栓还是介入治疗都有一定的禁忌和风险。针对高龄A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仍缺少广泛的大规模数据支持,使患者预后更有益的治疗手段存在争议。笔者回顾了80岁以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比较了介入治疗与药物溶栓的治疗方法,旨在为高龄AMI患者的临床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3.
抗氧化剂普罗布考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罗布考(probucol)1977年作为调整脂代谢药物在美国上市以来,临床研究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不仅是独特的调整血脂代谢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近来发现具强抗氧化作用,可抗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rorcutaneous transluminal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后再狭窄,现综述如下。1 调整血脂代谢作用吴海英等报告应用普罗布考500 mg/次,日2次,治疗33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4周和9周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分别下降了26.2%和25.0%(P均<  相似文献   
54.
在很多国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比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更普遍的治疗方法,其例数还在不断增加。一位介入治疗专家一天可能要治疗4~6位复杂、多支病变或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不同的球囊、支架和其他设备经外周动脉通过直径2mm的导管送入。该方法的成功率大于95%,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几个小时后患者就可活动,并经常在当天或次日出院。而且目前再狭窄率也正在降低。  相似文献   
55.
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及血糖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并于2004年被美国心脏病学会正式定义为冠心病的等危症。糖尿病可以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2~3倍,对于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如果遭遇心肌缺血的打击,其更加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和死亡,拥有明显更差的预后,一系列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将有20%~35%合并心力衰竭,相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发生率增加2~4倍。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而我国临床实践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糖管理目前尚无统一的规范,大型临床试验的治疗靶点和治疗目标均不统一,现将结合欧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联合指南以及阜外医院的临床经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评价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CTO)病变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远期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3例于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期间连续入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置入DES的糖尿病合并CTO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靶病变血管重建.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结果 143例患者中,139例完成随访,4例失访,随访(19.8±5.1)个月.长期随访中共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15例(10.5%),其中死亡3例,心肌梗死1例,再次靶病变血管重建11例.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的残余狭窄较重[(17.7±1.8)%比(15.4±5.0)%,P=0.001],最终最小管腔直径较小[(2.14±0.22)%比(2.89±0.37)%,P=0.004].Cox回归分析显示,最终最小管腔直径(OR:0.097,95%可信区间:0.013~0.694,P=0.020)为长期随访预后惟一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合并CTO患者置人DES安全、有效.最终最小管腔直径可能为长期随访事件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和球囊对吻(SKB)的支架置入方法治疗特殊的前降支开口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01至2009-11 共入选8例符合下列各项前降支开口病变特点的患者:①前降支与回旋支之间的夹角<60°;②左冠状动脉主干口径明显大于前降支开口口径(>1 mm);③回旋支开口无病变或仅有轻度病变者.采用支架与球囊对吻的支架置人技术(SKB),并对上述患者进行了中、长期临床随访.结果:8例患者最短随访168天,最长随访795天,平均随访时间为(479±202)天.随访期间无死亡和心肌梗死以及靶病变重建事件的发生,4例于介入治疗术后6~8个月内完成了冠状动脉造影随访,亦未见支架内再狭窄.结论:应用SKB治疗特殊的前降支开1:3病变是安全而有效的,然而积累更多的病例和更长时间的随访仍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索宽胸气雾剂对冠心病合并活动后胸闷胸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4例冠心病患者予宽胸气雾剂3次/天,每次1揿,共使用10天。测量治疗前后最大公斤摄氧量(VO2 max)、运动过程最大心输出量(COmax)、运动心肺数据及动态血流动力学,并观察胸闷胸痛症状是否缓解。结果最终12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9例(75.0%)自觉症状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COmax、呼吸熵、心率、无氧阈代谢当量、最大值左心做功指数及运动中心输出量均值升高(P<0.05,P<0.01)。结论宽胸气雾剂可有效提高心输出量,促进血氧结合,改善心脏冠脉缺血情况,增强患者的心脏功能及运动储备能力。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 1999年全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1月 1日至 1999年 12月 31日我院连续进行的冠心病介入治疗 6 18例 ,其中单支病变437例 ,双支病变 15 4例 ,3支病变 2 7例 ,包括 1例单纯左冠状动脉主干 (左主干 )和 7例合并左主干病变。 12 1例患者为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5 38例患者置入了冠状动脉支架。  结果 :5 4.3%的患者为复杂病变 (B2或 C型 ) ,共有 997处病变。全部病例的成功率为 95 .0 % ,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9.4%。院内并发症 :2例死亡 ,3例发生心肌梗塞 ,6例发生急性闭塞 ,4例冠状动脉穿孔 ,9例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患者于术后 14天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  结论 :1999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介入治疗数量明显增加 ,并发症发生率保持在低水平。  相似文献   
60.
2023年9月22日,国内首次采用国产自膨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膜可控弯输送系统(VitaFlow~?Ⅲ可控弯输送系统)在1例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外科手术高危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成功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瓣膜位置、功能良好。出院前和随访1个月时,患者的症状和心力衰竭程度明显改善。该病例的随访结果初步表明,采用VitaFlow~?Ⅲ可控弯输送系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安全、可行,其疗效有望在后续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