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2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6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06篇
内科学   218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344篇
预防医学   15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47篇
  4篇
中国医学   126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355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起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回顾式调查方式,对医院355例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居多,老年人居多;以静脉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居多;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居多。结论:医师、护士、药师三方协作,能够及时监测临床发生的ADR,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
黄龙  吴杰  廖婷婷  高晓春 《现代医药卫生》2014,(8):1146-1147,1150
目的探讨在透视下与非透视下行颈内静脉长期血液透析(血透)导管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88例尿毒症患者行颈内静脉长期血透导管置管术。前2年,42例均在导管室X射线透视定位下进行,右侧颈内静脉32例(A组),左侧颈内静脉10例(B组);后2年,46例均为非透视下进行.右侧颈内静脉34例(C组),左侧颈内静脉12例(D组),观察置管的成功率、导管首次透析血流量、尿素下降率(URR)、整体尿素清除率(Kt/v)及性价比。结果四组均能成功置管,A组、C组导管首次透析血流量及充分性均良好,但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较B组置管首次透析血流量及充分性均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术首选非透视下进行,在节约患者医疗费用的同时减少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放射性接触;左侧颈内静脉置管可优先选用透视下进行.有利于及时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并予以调整.避免透析血流量不足及透析不充分.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胰腺分裂症(PD)内镜诊治的常规及补救方法、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治的17例PD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电话回访患者症状改善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7例PD患者,仅1例进行了再次内镜下治疗,共进行内镜下治疗18例次。内镜下治疗常规策略包括: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MiES)、副胰管支架置入术(EDSi)及副乳头括约肌扩张术(MiED)。术中16例次手术过程顺利,2例次经过困难,但最终采用补救方法联合超声内镜(EUS)对接技术使手术成功。术后并发出血1例次,并发支架相关性胰腺炎2例次,无穿孔和发热等其他并发症发生。17例患者无1例失访,随访时间(16.3±9.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术前明显改善[(2.0±1.2)vs(7.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镜诊治PD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根据临床情况可选择常规方法诊治,对于插管困难患者,可联合EUS通过对接技术进行补救诊治。  相似文献   
64.
患者男,51岁。因双下肢水肿伴尿常规检查异常2年余,双下肢皮疹5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年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水肿,尿常规示尿蛋白( ),红细胞1个/HP;血免疫球蛋白IgG6.14g/L,IgA3.42g/L,IgM0.94g/L,补体C3 1.15g/L,C4 0.39g/L,抗核抗体(ANA)阴性。不规律服用雷公藤,总量300片;并口服泼尼松起始量40mg/d,后  相似文献   
65.
吴杰 《现代医院》2014,(11):131-132
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综合性民营医院的人员编制,在保障医疗服务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资源浪费,是摆在民营医院经营者面前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一家大型民营医院人员编制设定过程的探索,提出了人员编制设定的原则、公式和方法,较好地控制了民营医院的人力成本水平,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6.
目的总结分析2011年滨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以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为预防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1年滨州市手足口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将手足口病病例按轻症病例和重症病例分成两组,对两组人群的性别、年龄、职业及病原学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1年共报告重症病例315例,较2010年(82例)上升284.15%,占手足口病病例总数(10 030例)的3.14%。重症病例发病高峰为4-7月,主要发生地区为滨城区、无棣县和阳信县,其中3岁以下男性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实验室检测结果主要以EV71型为主。轻症病例和重症病例相关因素比较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和病原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1年滨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数显著增多,轻症病例和重症病例发生与年龄、性别和病原学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67.
2006 年4月~2009年 6月,我们共收治重症有机磷中毒农药(AOPP)患者75例,经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5例,男 20例,女 55例;年龄19~71岁,平均39岁.诊断标准:①有毒物接触史.②临床表现:呼吸困难、肌束震颤、瞳孔缩小、大汗、流涎、呕吐、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等.  相似文献   
68.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与细胞周期相关的核蛋白,其表达已被证实与细胞的增殖状态密切相关。研究表明PCNA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关系密切。人参皂苷-Rg3(GS-Rg3)是从人参中分离提纯的一种单体,为四环三萜类人参二醇型皂甙。  相似文献   
69.
目的通过研究哮喘模型小鼠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水平及CD86分子表达的影响,探索平喘方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BALB/C小鼠用卵蛋白等腹腔注射致敏、雾化吸入激发,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1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在激发哮喘7d、14d、21d时,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外周血和BALF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水平,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BALF中CD86+、CD3-CD86+细胞百分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哮喘激发7d:各治疗组外周血和BALF中MIP-1α水平、CD86+细胞百分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外周血CD3-CD86+细胞百分率明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哮喘激发14d:各治疗组外周血和BALF中CD3-CD86+细胞百分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平喘方常规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外周血和BALF中MIP-1α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哮喘激发21d:各治疗组外周血和BALF中MIP-1α水平、CD3-CD86+细胞百分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肺组织病理显示,各治疗组细支气管壁结构完好,管腔内少量炎性渗出物,管周少量炎细胞浸润。肺组织胶原染色图像分析显示,各治疗组面积与光密度乘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平喘方能显著降低MIP-1α水平、下调CD86分子表达、减轻气道黏膜上皮损伤,减少气道炎细胞浸润,减轻支气管壁及周围间质充血、水肿,具有减轻哮喘发病症状,改善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原因,处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白1992年1月~2004年2月年共收治7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6例髋关节,1例膝关节。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43~74岁,平均58岁。术后感染发生在2个月内3例,1年内1例,2年以上3例(3、8、10年)。2例扩创,取出钢丝和捆绑带,置管持续冲洗,静点、口服抗菌素。1例取出假体,关节旷置。1例一期关节置换。3例二期关节置换。结果随访2~14年,平均随访8年,6例患者无感染复发迹象,疼痛消失,独立行走,关节功能满意。1例因拒绝取出假体,窦道反复破溃。结论应严格掌握关节置换适应证,预防感染重于治疗。术中病理切片检查对诊断感染,决定翻修手术的时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