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评价sICAM-1在慢性肝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0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sICAM-1、纤维化指标和肝活检病理改变等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ICAM-1在慢性肝炎肝组织的表达与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血清sICAM-1水平与肝组织ICAM-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并与慢性肝炎的临床及病理分度呈一致性改变。血清sICAM-1水平与HA、PCⅢ、CⅣ、LN亦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及血清ICAM-1水平可一定程度反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血清sICAM-1水平的监测可作为临床判断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免疫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我们采用PCR-微流芯片技术检测HBV基因型、HBVYMDD、HBVDNA含量来判断抗病毒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珠法提取核酸和巢式核酸扩增HIV1RNA在HI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HIV1 2抗体阴性的梅毒感染者、有输血/手术史的住院患者和HIV1 2抗体阳性的AIDS患者、HIV携带者、健康体验者采用上述方法检测血清HIV1RNA。结果24例HIV1 2抗体阴性者血清中未检出HIV1RNA;4例AIDS和1例HIV携带者血清HIV1RNA呈阳性,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未检出HIV1RNA。结论磁珠法提取核酸结合巢式核酸扩增能检出AIDS和HIV携带者血清中的HIV1RNA及排除假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XE-21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8例结肠癌患者治疗前后以及30例健康人的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血小板压积(PCT),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肠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参数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放疗和化疗后3dPLT、MPV、PCT、P-LCR、PDW明显低于放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放疗和化疗后10d,MPV、PDW上升明显,与放疗和化疗后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PCT、P-LCR虽有所升高,但与放化疗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测定可作为结肠癌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评价骨髓造血功能较好的指标,其中MPV、PDW为更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CTL)频率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18-27表位肽-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0201五聚体及CD8单克隆抗体,设计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LA-A2+6例、HLA-A2-12例非HBV感染者、HLA-A2+49例和HLAA2-42例HBV感染者外周血中针对该肽段的特异性CTL数量,占总计数CD8+细胞数百分比表示。结果 HLA-A2-HBV感染未抗病毒治疗者特异性CTL(0.30%~14.40%,中位数1.13%,n=20)与HLA-A2-非HBV感染者(0.33%~3.90%,中位数1.04%,n=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低于HLA-A2-抗病毒治疗者(0.25%~20.30%,中位数2.11%,n=22,P<0.05);HLA-A2-抗病毒治疗者特异性CTL和HLA-A2+未抗病毒治疗者特异性CTL(0.20%~29.90%,中位数2.22%,n=20)均显著高于HLA-A2-非HBV感染者(P<0.01);HLA-A2+抗病毒治疗者特异性CTL(0.14%~39.22%,中位数1.33%,n=29)显著高于HLA-A2-非HBV感染者(P<0.05)。HLA-A2+未抗病毒组中血清HBV DNA<103 copy/m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小于40U/L者特异性CTL频率增高(P<0.05、0.01)。结论 HBV抗原肽-HLA-A*0201五聚体流式细胞技术能在体外直接检测外周血HBV特异性CTL频率的变化,其水平一定程度反映不同临床感染状态慢性HBV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对特异性抗原表位免疫应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l和HaeⅢ对54例RT-PCR法HCVRNA阳性的5'NC区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分型;PCR滴定法半定量分析HCVRNA含量。结果显示4种酶切类型:HCVⅠ型感染3.7%(2/54),HCVⅡ型感染77.8%(42/54),HCVⅢ、Ⅳ型感染11.1%(6/54),HCVⅠ、Ⅱ/Ⅲ、Ⅳ型混合感染7.4%(4/54),HCVⅡ型感染阳性率在AH、CAH、LC三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75例血清自身抗体水平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血清中各种自身抗体指标,以探讨HCV患者体内自身免疫反应的情况。方法:应用免疫散射浊度法、间接免疫荧光法、电化学发光法对75例HCV感染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分别检测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甲状腺球蛋白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抗TG/抗TPO)。结果:HCV感染者RF、ANA、抗TG和(或)抗TPO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CV感染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者其RF、ANA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者(P<0.05);HCV-RNA阳性者其RF、ANA阳性率明显高于HCV-RNA阴性者(P<0.05)。结论:HCV感染者存在自身免疫反应,且与病毒的复制有关,提示自身免疫反应是HCV感染后肝功能受损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BV感染的肝病患者血中HBV cccDNA、HBV DN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微流芯片法检测105例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HBVccc DNA、白细胞中HBV cccDNA(3例进行肝组织HBV cc-cDNA检测),以6例非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6例非乙型肝炎患者HBVM、HBV DNA、HBV cccDNA均阴性;HBV感染者中41.9%(44/105)白细胞HBVccc DNA阳性,其中2例阳性PCR产物经基因测序得到验证;HBVDNA≥105copy/ml中HBV cccDNA阳性率57.4%(35/61)显著高于HBV DNA〈105copy/ml者20.5%(9/44,P〈0.01);18.9%HB VDNA〈103copy/mlHBV感染者HBV cccDNA阳性;抗病毒治疗的慢性肝病患者HBV cccDNA阳性率显著低于未抗病毒治疗者(5/25 VS 34/65,P〈0.01)。结论:HBV感染的患者外周血中存在HBV cccDNA;HBV DNA高浓度者HBV cccDNA检出率高;外周血白细胞HBV cccDNA、血清HBVDNA联合检测更能准确判断抗病毒治疗效果及提高HBV复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内皮生长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Senger等^[1]在1983年首先从肿瘤患者腹水中发现的,它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0~50000的分泌性糖蛋白,有强烈提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2]证实,VEGF是内皮细胞的一种特异性丝裂原,能选择性诱导内皮细胞增生、促进血管的生成。有关VEGF在肝脏肿瘤中作用已被广泛的研究,证实其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3]。但至今VEGF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有的仅局限于VEGF的定性研究。我们通过测定各种临床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作为血清学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 PHC组血清GP73及甲胎蛋白(AFP)含量,以肝硬化组及健康体检组作为对照。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GP73与 AFP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血清GP73与PHC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PHC组血清GP73水平显著增加,与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血清GP73与AFP之间呈正相关( r=0.6567,P<0.01)。病变累及大小大于3 cm的P H C患者血清G P73含量明显高于病变累及小于3 c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分期为Ⅲ~Ⅳ的患者血清G P73含量明显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73水平与PHC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理分级等因素无关。生存曲线显示,手术后血清GP73≤120μg/L的PHC患者其生存时间明显长于GP73>120μg/L的PH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血清 GP73可用于判断 PHC患者的不良预后,其相对风险度为3.427,95% CI为1.380~8.509。结论 GP73作为PHC新的血清学标志物,不仅对于PHC诊断,而且对PHC病情分析、术后风险评估及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