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研究探讨序列接近性配型(sequence similar matching,SSM)方法对HLA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的预测作用;利用2005—2009年我科进行的23例HLA不相合移植资料,通过SSM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总分值小于55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急性GVHD和重度GVHD的发生率小。结论:SSM软件在HLA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对GVHD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硼替佐米对难治/复发性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采用BD/BP、BAD/BAP、BAEP及BVAD方案治疗14例轻链型MM患者。结果14例患者中,CR1例,nCR2例,PR5例,ORR8例。6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与8例肾功能正常患者的疗效相近。不良反应主要有乏力、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炎、血小板减少等,均可耐受。结论硼替佐米对部分已对化疗耐药的难治/复发性轻链型MM仍然有效,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3.
WT1反义寡核苷酸对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血细胞的增殖受多种因子的调控 ,白血病的发生与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Wilms肿瘤基因(WT1)位于染色体 11p13,编码一个具有激活和抑制双重功能的转录调控蛋白。WT1可以作用于许多与造血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 ,在不同的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2〕。WT1在成熟细胞中未见表达或表达很低 ,而在大多数白血病细胞中则高度表达 ,且与白血病患者的预后有关 ,表达增高并持续阳性者 ,预后较差 〔3、4〕。本研究应用WT1反义寡核苷酸 (WT1ASO)封闭白血病细胞WT1基因的表达 ,然后观察其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以探…  相似文献   
44.
本文报告了50例(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及30例健康对照)脑脊液中铜、锌含量及比值的变化,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铜、锌变化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差异(铜P<0.05、锌P<0.01).治疗缓解前后亦有显著差异(P<0.05).出现脑膜白血病(CNSL)及疑有CNSL无显著差异(P>0.05).这些资料说明,白血病细胞与铜、锌有直接关系.我们初步认为铜明显升高而锌明显下降可能系由脑膜白血病或脑膜残留微小病(MRD)存在而引起.因此脑脊液微量元素铜、锌含量变化可做为观察白血病治疗、CNSL的辅助诊断及间接提示脑膜残留微小病提供了一种简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比较化疗 G CSF与化疗 G CSF GM CSF二种动员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PBSC)和造血重建的效果。方法 :将 33例患者 (急性白血病 2 3例 ,恶性淋巴瘤 9例 ,乳腺癌 1例 )分为化疗 G CSF与化疗 G CSF GM CSF二组 ,化疗后WBC最低时开始分别应用G CSF 15 0 μg皮下注射 ,2 /d及G CSF15 0 μg、GM CSF 15 0μg ,皮下注射 ,上、下午各 1次。动员 3d后行PBSC采集。 结果 :二种动员方案比较 ,MNC、NC、CD34 细胞、GM CFU培养及造血功能重建均无明显差别。动员过程中 ,GM CSF组骨痛及发热明显患者难以耐受。结论 :化疗 G CSF GM CSF的动员方案 ,动员效果及造血功能重建并未优于化疗 G CSF组 ,而耐受性差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并发曲霉菌肺炎的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伴曲霉菌肺炎的白血病患者成功完成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过程。结果入组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中位年龄22.8(13-37)岁,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移植后1个月复查患者嵌合体均为100%完全供者嵌合。移植后平均抗真菌治疗时间为3个月,7例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全部达到显效,造血干细胞100%植入,无1例发生相关死亡。结论伴发曲霉菌肺炎的白血病患者采用有效的抗真菌治疗方案仍然可以接受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不会影响供者造血干细胞植入,且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7.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初期疗效。方法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其中急性白血病3例,浆细胞白血病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霍奇金淋巴瘤3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动员方案为米托蒽醌+长春新碱+激素+依托波苷方案化疗(MOEP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经3-6d采集,获得单个核细胞(MNC)中位数为(7.23±2.27)×108/kg,CD34+细胞(4.37±2.72)×106/kg。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WBC〉2.0×109/L,PLT〉20×109/L,分别为(12.04±1.76)d,(16.55±2.31)d。4例在移植6个月内死于复发,其余16例均无病存活6-55个月。结论 APBSCT对恶性血液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临床特征并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报道1例以嗜酸细胞升高为主要表现的CD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新思路。结果患者男性,57岁,体检发现嗜酸细胞增多;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及腹膜后多个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病理:血管滤泡性淋巴结组织增生,浆细胞型。结论临床表现多样,组织病理学检查或淋巴结活检有益于早期诊断,最佳治疗效果基于组织病理学和临床分类。  相似文献   
49.
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1例并发肺部IFI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7d,IFI出现前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7d,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10d是并发IFI的重要诱因。感染菌种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占9.7%,3株)、非白色念珠菌(占12.9%,4株)和曲霉菌(29.1%,9株)。虽经抗真菌治疗,仍有8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易于发生IFI,且一旦发生病死率明显增加,应及早进行预防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和CD34-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探讨MDS的发病机制,并判断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流式细胞术分析20例高危MDS、20例低危MDS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CD34^+细胞的比例、CD34^+细胞和CD34-细胞凋亡、增殖的百分率,计算各组中的凋亡/增殖(A/P)比。并用单变量和多变量生存分析法分析CD34^+细胞和CD34-细胞增殖和凋亡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①MDS高危组患者骨髓CD34^+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而低危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②CD34^+,CD34-细胞的凋亡率在MDS低危组中均为最高,明显高于MDS高危组和对照组。在低危组中,CD34-细胞的凋亡率为(80.36±1.82)%,明显高于CD34^+细胞的(54.75±2.18)%(P〈0.05),而在高危组中,CD34^+,CD34-细胞的凋亡率无显著差异;③CD34^+细胞的增殖率在MDS高危组中最高,明显高于低危组和对照组,而CD34-细胞的增殖率在MDS高危和低危组间无显著差异。高危组CD34^+细胞的增殖率为(50.67±3.37)%,明显高于CD34-细胞的(30.99±1.96)%(P〈0.05);④CD34^+、CD34-细胞的A/P值在MDS低危组均明显高于高危组和正常对照组,而CD34-细胞的A/P值在MDS高、低危组均明显高于CD34^+细胞的A/P值(P〈0.05)。此外,CD34^+细胞的凋亡率与生存及预后明显相关。结论:CD34^+细胞百分率随MDS危险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在低危组中以CD34-细胞的凋亡占主导,随着病情进展,在高危组中则以CD34^+细胞的增殖占主导,提示异常的凋亡和增殖在MD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此外,CD34^+细胞的凋亡率可能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抑制凋亡可能诱导MDS向白血病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