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博采异基因BMT的GVL效应与ABMT不受供者限制的优点,作者用小鼠同基因混合H-2半相合异体骨髓移植,证实二者在一定比例混合移植后能耐受GVHD的发生且具明显的GVL效应。本研究作者报告了临床自体骨髓混合HLA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同时在体外高热及液体培养净化联合IL-2激活骨髓细胞,移植后又注射IL-2,以提高体内外对残留肿瘤细胞的净化效应,减弱GVHD反应和增强GVL效应。观察证实:移植过程是安全的,16例中无一例发生急性GVHD;近期疗效较好,移植后16例中5例复发,复发率为31.3%;11例未复发,其中7例随访7个月仍存活或且CCR,最长1例已无病存活35个月,余4例死于并发症和其它非血液病;16例除1例因早期死于HVOD外,余皆成功造血重建;对存活6例供受者性别不同患者性染色体分析发现移植后3例形成嵌合体,最长者已11个月余,目前仍在观察中。这一研究为临床恶性血液病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2.
本研究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Ⅱ型(SAA—Ⅱ)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8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Ⅱ型均进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选用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加骨髓干细胞混合移植方案,并加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第3方细胞;预处理方案采用兔抗人T淋巴细胞球蛋白(ATG)+环磷酰胺(CTX)方案+福达拉滨(Flu)方案,其中2例患者加用马法兰(Bu);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的预防方案采用环孢菌素A+ATG+霉酚酸酯(MMF)+短程甲氨喋呤(MTX)+CD25单克隆抗体。结果表明,8例患者全部获得造血重建,血象好转:中性粒细胞〉0.5×10^9/L平均时间11.9d;血小板〉20×10^9/L平均时间14.6d。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25%,Ⅲ-Ⅳ度aGVHD发生率12.5%。移植相关死亡率为25%。结论:联合脐带MSC的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Ⅱ安全可行,疗效显著,临床可以对其进一步尝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AA—PNH综合征)的方法。方法2011年3月本院1例确诊AA—PNH综合征3年余的患者,进行母亲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选择动员后骨髓加外周干细胞,并选择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为第三方细胞。结果输注供者的单个核细胞总数和CD34^+细胞数分别为10.8×10^8/kg和4.8×106/kg。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时间分别为37d和58d。30d嵌合体为完全供者型,40d左右出现I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后好转,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A—PNH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4.
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4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PBL)的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4例PBL均经手术取活检,病理明确诊断,给予放、化疗治疗。结果:4例患者对化疗和放疗敏感,达到完全缓解。结论:PBL多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侵犯骨的任何部位,治疗主要是化疗结合局部放疗,是一种预后较好、有可能被治愈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了解Wilms肿瘤基因(WT1)反义寡核苷酸(ASO)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应用WT1ASO以及足叶乙甙(VP-16)作用K562、HL-60细胞系,然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DNA含量以确定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数。结果 K562细胞系经WT1 ASO作用24h和60h后细胞凋亡数分别为14.6%和26.8%;而WT1有义寡核苷酸(SO)组分别为3.1%(24h)和3.9%(60h);加入少  相似文献   
106.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4%,其中85%-90%为T细胞型。本研究旨在分析原发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相关特点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对1998年1月至2011年1月确诊为原发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35例病例的分析,对疾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35例病例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19岁(年龄区间:5-52岁),多数病人临床分期为Ⅲ/Ⅳ期,16例(45.7%)患者表现为纵膈巨大肿块,浆膜腔积液(胸腔、心包腔)也很常见(62.9%),3年总生存率及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6%和24%,5年总生存率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则分别为25%和16.7%。统计分析表明,贫血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48),巨大肿块(P=0.048),上腔静脉综合征(P=0.021)及确诊时血小板异常(P=0.021)为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原发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发病率低、预后差、生存期短,患者确诊时多为晚期,伴贫血和巨大肿块及上腔静脉综合征等症状的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07.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顽固的血液系统疾病,近年再障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性再障死亡率高.慢性再障则病程迁延,长期治疗无好转,这使很多患者产生恐惧和放弃治疗的心理,严重影响了疗效,也使部分本该治愈的患者长期迁延不愈,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损失。为此本刊特邀专家撰稿,为广大患者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探讨MIME的改良方案——IEMAD(异环磷酰胺、VM26或VP16、甲氨喋呤,阿糖胞苷、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难治性和(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用该方案治疗了25例难治性和(或)复发性NHL患者,其中难治性NHL11例,复发性NHL14例。结果表明:6例难治性和(或)复发性NHL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率为24.0%),7例达到部分缓解(PR率为28.0%),总有效率为52.0%,中位生存期13个月。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8个月;IEMAD方案治疗的毒副作用较轻,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不适及骨髓抑制,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MIME的改良方案IEMAD对于部分难治性和(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有疗效。且毒副作用较轻,病人耐受良好。可用于其他治疗方案无效的难治性和(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动员过程中对健康供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T细胞黏附分子、趋化因子受体和Tac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双色荧光标记和三色荧光标记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rhG-CSF动员前CD4+T细胞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比例的中位数为26.34%,动员后为25.24%,动员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G-CSF动员使CD4+T细胞CD62L的表达率显著下降(P<0.01),动员前的表达率中位数为42.72%,动员后为4.82%。动员前后CD4+T细胞CD44和整合素LFA-1表达率均为100%;动员前VLA-4表达率的中位数为84.49%,动员后为85.66%;动员前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率的中位数为84.78%,动员后为86.34%;动员前CD25表达率中位数为29.72%,动员后为26.24%,rhG-CSF动员对CD4+T细胞LFA-1、CD44、VLA-4、CXCR-4和CD25的表达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rhG-CSF动员造成CD4+T细胞CD62L的表达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0.
本文检测了17例再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水平及T细胞亚群。结果:再障患者白细胞介素2的活性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T_8明显增高,T_4/T_8比值倒置,IL-2活性水平与T_8成正相关。表明再障患者T淋巴细胞及淋巴因子网络失衡,与再障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