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又称无脉症(pulse-less disease),常累及全身主要大动脉及其分支,也可侵犯冠状动脉和肺动脉,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无脉、血管杂音等.现报道一例TA累及冠状动脉并出现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重组人脑钠肽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和非缺血性心肌病所致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差别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19例,根据其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肌病组(n=67)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组(n=52)。在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重组人脑钠肽。监测2组治疗前、后24 h总尿量、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临床症状及血生化指标变化。观察重组人脑钠肽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及1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24 h总尿量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缺血性心肌病组P=0.000 1,非缺血性心肌病组P=0.015),NT-proBNP均显著降低(缺血性心肌病组P=0.021,非缺血性心肌病组P=0.043),但组间比较无差异。2组间总有效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个月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心源性死亡率)也相似。结论:重组人脑钠肽对各病因造成的急性心力衰竭疗效相似,其药物不良反应及1个月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他汀类药物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Glagov’s模型,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代偿阶段和失代偿阶段,前者的动脉壁已有轻、中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但动脉管腔直径没有改变;后者的动脉管腔出现程度不同的狭窄;斑块的稳定性与其脂质核心的大小和纤维帽的厚薄,以及斑块内炎症细胞的多寡有关,易损斑块的破裂、出血导致的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病理基础;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IVUS)是目前测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体积,评价斑块的结构和稳定性的最好方法。本文论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方法,替代终点(QCA、IMT,IVUS)研究的结果,即他汀类药物可延缓、阻断、逆转(消退)颈动脉和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涉及脂蛋白的加工处理、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动脉血管炎性反应和血栓形成四条通路途径.全基因组分析和特定基因的大规模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某些基因在这四条通路途径上相互作用或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构成心肌梗死的基因易感性基础,本文就此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