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2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151篇 |
内科学 | 33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4篇 |
综合类 | 35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13篇 |
1篇 | |
肿瘤学 | 3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本研究旨在探讨EB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EBV-CTL)体外诱导和扩增培养的方法,并检测其特异性杀伤的效果。采集EBV血清抗体阳性的6例正常供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用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BLCL)作为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刺激剂,经辐照灭活后不断刺激培养自体PBMNC,诱导产生EBV-CTL,并将其扩增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其免疫表型,然后检测不同效靶细胞比例条件下EBV-CTL对自体BLCL(autoBLCL)、自体植物血凝素培养的B淋巴母细胞(PHA-blast)、HLA不合供体的BLCL(alloBLCL)、飚62细胞株的杀伤效果。结果表明,6例EBV血清抗体阳性正常供体来源的PBMNC在体外成功筛选并扩增培养了EBV。CTL,扩增效率为PBMNC数的18.6-55.0倍。刺激10次培养后的EBV-CTL对autoBLCL在20:1、10:1、5:1三种效靶细胞比例条件下特异性杀伤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9.4%、43.2%、29.O%;对PHA-blast、alloBLCL、K562的非特异性杀伤率在上述三种效靶细胞比例下平均值依次为7.1%、9.4%、10.3%(P〈0.05),6.6%、8.3%、8.1%(P〈0.05),5.4%、7.3%、6.3%(P〈0.05)。结论:EBV-CTL能有效在体外筛选培养并扩增,并能有效杀伤HLA相合的BLCL。可望成为EBV相关性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过继免疫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72.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Venetoclax, Ven)联合多药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R/R ETP-AL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5例R/R ETP-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再诱导治疗以Ven为基础联合多药化疗, 其中8例联合去甲基化药物, 4例同时联合去甲基化药物和HAAG方案, 2例同时联合去甲基化药物和CAG预激方案, 1例联合克拉屈滨。Ven用法为100 mg第1天, 200 mg第2天, 400 mg第3~28天, 口服;联合唑类抗真菌药物时减量至100 mg/d。结果 15例R/R ETP-ALL患者中, 男10例, 女5例, 中位年龄35(12~42)岁。难治4例, 复发11例。用药第21天疗效:完全缓解(CR)率为60.0%(9/15), CR伴血液学不完全恢复(CRi)率为6.7%(1/15), 总有效率(ORR)为66.7%。所有患者12个月总生存(OS)率为60.0%, 中位OS时间为17.7个月;全部CR患者12个月无病生存(DFS)率为60.0%, 中位DFS时间未达到... 相似文献
273.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远期并发症,多表现为皮肤、黏膜、肝脏和呼吸系统的异常,并发膜性肾病极为少见,现将我科诊治的2例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74.
老年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接受治疗后,通常耐受性差,预后不佳.对于一般状况较好、无严重脏器合并症的老年人AML患者,标准剂量诱导化疗的疗效优于小剂量化疗及支持治疗;对于接受支持治疗的患者,小剂量化疗的疗效优于强化治疗方案;而无合并症、一般状况较好的老年人AML患者,可行非清髓性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及微移植等治疗.此外,新型药物的问世使老年人AML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笔者拟就老年人AML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75.
本研究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探讨相关的临床意义。收集73例初治AML患者缓解前后的血浆标本,荧光标记v WF73底物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试验(FRETS-vWF73)检测患者血浆中的ADAMTS13活性,以ELISA试剂盒检测v WF抗原量。结果表明,初治AML患者治疗缓解前的ADAMTS13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3.3±25.5)%vs(105.1±37.7)%,(P〈0.01);vWF抗原则高于正常对照组(226.6±127.0)%vs(111.4±39.7)%,(P〈0.01)。经标准诱导化疗后缓解期患者的ADAMTS13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vWF抗原则明显低于治疗前组(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治AML患者治疗前合并感染者的ADAMTS13活性明显低于无感染组:(52.2±20.6)%vs(73.9±24.7)%,(P〈0.01);感染组vWF抗原明显高于无感染组:(262.2±135.7)%vs(193.8±110.2)%,(P〈0.05)。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的ADAMTS13活性明显低于无DIC组:(42.0±14.5)%vs(73.4±22.7)%,(P〈0.01);DIC患者的vWF抗原明显高于无DIC组:(274.2±140.0)%vs(204.7±115.5)%,(P〈0.05)。结论:初治AML患者治疗前伴有ADAMTS13活性的降低和v WF的升高,以合并感染和DIC的患者表现最显著。ADAMTS13和v WF在肿瘤的发生发展,炎症和DIC的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76.
树突状细胞与移植免疫耐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机体外周与中枢免疫耐受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以多种机制参与自身免疫耐受的形成,且具有极强可塑性,因此成为近年来移植免疫耐受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DC的分型及作用、DC诱导免疫的间接通路、Flt3L和凋亡细胞的作用、基因工作修饰DC及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277.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CAG预激方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红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5例初治AEL患者,其中23例采用预激方案治疗,19例采用标准方案化疗,13例使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结果 使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的患者缓解率达到61.5%,总反应率(ORR)92.3%,缓解率及反应率优于传统方案组及预激方案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西他滨可能在急性红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7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讲求个体化,故疾病危险度分析、预后分组对指导治疗、评估患者生存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1.MDS的诊断分型:1982年FAB协作组提出以形态学为基础的FAB标准,将MDS分为5型:难治性贫血(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RAEB-t)、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相似文献
279.
目的 通过外科手术或胸腔镜技术去除恶性血液病肺部并发症患者的肺部病灶,并明确病灶性质.方法 对17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有肺部并发症,诊断不明和内科治疗无效患者进行开胸手术或胸腔镜肺叶全切、部分切除或病变部位楔形切除术,并对所取组织标本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术后组织病理结果证实:9例患者为肺部曲霉菌感染;3例为亚急性炎症,纤维化伴血肿;1例为肺梗死,周边局部肉芽肿改变;1例为肉芽肿性炎症伴钙化结节;1例为肺泡腔扩张伴出血,间质纤维化,灶性血管炎;1例为肋间神经鞘瘤;1例为中分化腺癌伴肺内转移.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达64.3%(14例中9例).手术并发症包括真菌种植1例、胸腔积液伴胸膜黏连3例,肺内血肿2例.术后8例患者接受异基因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7例移植顺利.证实为曲菌病感染的5例患者,接受真菌再发预防治疗的同时实施移植,4例移植顺利,始终未出现真菌复发,1例肺部真菌感染再发死亡.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迁延不愈或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咯血的肺部感染,或诊断不明的肺部病变,应及时接受手术治疗清除病灶,明确诊断,为血液病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80.
目的:探讨蛇毒血凝酶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重度出血性膀胱炎(HC)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接受异基因HSCT的患者在移植后14~70 d发生重度HC,接受蛇毒血凝酶(静脉滴注1 U/次,1次/12 h,×5 d)治疗。蛇毒血凝酶治疗前、后分别留取尿液标本,通过肉眼观察和显微镜检查评定疗效。结果20例重度HC患者接受蛇毒血凝酶治疗后,18例达到治愈,肉眼血尿消失中位时间为应用蛇毒血凝酶后28 d(4~127 d),1例有效,1例无效。20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蛇毒血凝酶治疗HSCT后重度H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