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传染性软疣病毒MC148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克隆传染性软疣病毒(MCV)的MC148基因,研究其基因序列。方法:从传染性软疣患者皮肤上的软疣小体中提取病毒DNA,经PCR扩增并测序后构建于pUC19克隆载体上。对重组体pUC19-MC148再次进行测序。结果:扩增出约315bp的片段,PCR产物及克隆产物测序证明,基因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相同。结论:成功克隆出MCV的MC148基因,为趋化因子拮抗剂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总结应用单抗原微珠抗体检测肾移植受者体内供者特异性抗体(DSA)的经验,并探讨阳性DSA的处理方法及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微珠法检测亲属肾移植受者移植前后单抗原微珠抗体,并分析DSA与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的关系.结果 30例患者,检测样本173份,其中移植前47份,移植后126份.移植前1例出现DSA,移植后8例出现DSA,应用硼替佐米及增加免疫抑制剂治疗.应用硼替佐米治疗者1例DSA免疫荧光强度下降至阴性水平,2例下降超过50%.出现DSA时与未出现DSA时的估算肾小球滤过滤分别为(1.50±0.59) ml/s与(1.23±0.38) 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单抗原微珠抗体动态检测DSA的效果好,DSA的出现影响了移植肾eGFR,应用硼替佐米治疗可使DSA免疫荧光滴度下降.  相似文献   
33.
趋化因子是趋化性细胞因子的简称,这一名称最早是1992年在布达佩斯召开的国际免疫学会议后确定的。它代表一大类类似于细胞因子的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的介质,属于一种分泌性蛋白。趋化因子由白细胞或组织细胞持续性或受刺激后分泌,并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模式在局部发挥作用。移植器官发生排斤反应时,在免疫细胞向移植物浸润的过程中,某些趋化因子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4.
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移植肾组织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在2002/2005进行的72例尸体肾移植的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72份,其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54份,环孢素A中毒标本18份;并取8份正常肾组织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移植肾内的表达,分析其与病理形态结构的关系.结果: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肾小管上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者及环孢素A中毒受者(P<0.05),且随移植肾排斥程度加重,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病理分级密切相关,移植肾组织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检测对于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尿细胞学检查对急性排斥反应诊断是一种有效而又无创的方法 ,但结果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流式细胞术 (FCM)可克服这一缺点。本研究探讨FCM进行尿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在肾移植早期免疫监测的应用价值。一、材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 :37例肾功能正常的肾脏移植术后病人 ,年龄 2 1~ 5 9岁 ,平均年龄 36岁 ,排除泌尿系感染和前列腺增生。病人术后第 3、4周每周收集尿样本 2次 ,第 5周起每周收集 1次 ,9例急性排斥反应者 (以病理结果与临床相结合为诊断标准 )每日收集 1次至排斥得以控制。共收集 10 5份尿样本 ,其中 2 3份为急性排斥期间收得 ,…  相似文献   
36.
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36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钬激光腔内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采用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36例,其中输尿管结石28例,膀胱结石8例。对钬激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6例中33例单次手术碎石成功,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达92%(33/36)。2例结石在钬激光碎石过程中移位于肾盏,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1例因输尿管狭窄进镜失败改为开放手术。结论: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合并息肉形成以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无效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气压弹道碎石法。  相似文献   
37.
背景:术前供肾血管的影像学评估对选择合适供肾及决定手术方式至关重要。目的:评估16层螺旋CT血管显影对活体供肾血管的显示水平。方法:术前对59例活体供肾者进行CT血管显影检查,三维重建肾脏动脉显像,由放射科医师评估血管情况,并与术中描述的血管情况对比。分析CT血管显影检查肾脏血管的敏感性和准确度。结果与结论:螺旋CT血管显影检查肾动脉总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6.6%,90.5%。50例供肾为单支动脉,螺旋CT血管显影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6.1%,92.9%。在6例有两支肾动脉供肾中,螺旋CT血管显影敏感性和准确度均下降为83.3%。3例供肾有3支肾动脉,螺旋CT血管显影的敏感性和准确度为66.7%。螺旋CT血管显影对多支肾动脉总的诊断准确度为77.7%。说明无创、立体直观的螺旋CT血管显影检查可以准确地预测90.5%以上供肾动脉血管情况,是供肾术前血管评估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MRP2 C3972T基因突变对肾移植术后患者服用吗替麦考酚酯药动学参数.不良反应及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肾移植患者MRP2 C3972T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吗替麦考酚酯的药动学参数.不良反应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肾移植术后第7天.第14天.第30天各基因型患者在C0、C0/D、AUC0-12、AUC0-12/D等值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突变型患者(C/C+T/T)在术后第7天、第14天、第30天的C0/D、AUC0-12/D均低于野生型(C/C)患者.三组间不良反应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MRP2C3972T突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浆中麦考酚酸的浓度.  相似文献   
39.
随机选择34例异体肾移植病例,将单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和细针抽吸活检(FNAB)诊断与两者相结合得出的结论作对比,发现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0.6%、79.4%和97.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认为,SPECT检查和FNAB技术相结合,能弥补彼此之不足,是一咱理想搭配方式,可作为肾移植术后监测的常规手段,在临床上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肾移植对儿童终末期肾病(ESRD)的疗效、手术处理、免疫抑制剂应用方法。方法:总结我院1985年1月至2001年12月21例接受肾移植的患儿临床资料、植肾手术方法、免疫抑制剂应用和随访情况。结果:术后早期平均肾功能恢复时间为5.6天。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2%、86.7%/73.3%,72.7%/63.6%。最长存活12年。其中1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例出现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3例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有:高血压(47.6%)、糖尿病(19.4%)、感染(19.4%)、药物性肝损害(14.2%)。结论:肾移植是治疗儿童ESRD最为理想的方法。儿童可以适应成人肾脏的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建议联合应用强地松 霉酚酸酯 FK5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