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准确预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闭塞位置的作用。方法:对94例前壁A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前间隔AMI患者前降支闭塞位置大都发生在第1间隔支和第1对角支开口远端,且单支病变多见。②前壁和前壁伴高侧壁AMI患者前降支闭塞位置发生在第1间隔支与第1对角支开口近端的发生率分别为289%与263%和550%与475%。前壁伴高侧壁AMI患者若以大的对角支作为解剖分界进行分析,则800%其血管闭塞位置在大的对角支发出前,若以aVL导联ST段抬高>1mm,Ⅲ、aVF导联ST压低>1mm为标准,预测血管闭塞位置在第1对角支开口近端和大对角支开口近端的发生率分别为692%和923%。③前壁伴下壁AMI者前降支闭塞位置均发生在第1间隔支开口远端。结论:心电图对前壁AMI时前降支的闭塞位置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2.
目的比较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FBS)和进口紫杉醇洗脱支架(PES)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选择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4年4月至2005年8月连续接受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或紫杉醇洗脱支架治疗,并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228例冠心病患者。排除支架置入失败、位置不理想者。所有的患者术后均接受阿司匹林300mg/d、氯吡格雷75mg/d等规范药物治疗。患者在支架术后6个月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共228例患者(198名男性,30名女性)314个靶病变接受治疗并完成造影随访。其中C型病变占总数的40.1%,平均术前参考血管直径2.80±0.47mm。平均每个病变支架长度25.90±14.54mm。228例患者中118例置入紫杉醇洗脱支架,100例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两组在患者基本条件方面,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患者年龄大于紫杉醇洗脱支架组,紫杉醇洗脱支架组有更多的2型糖尿患者;在病变基本条件方面,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病变更多偏心性病变,其他没有差别。6个月后随访结果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的支架再狭窄率明显低于紫杉醇洗脱支架组(5.3%比21.9%,P<0.001)。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的靶病变血管重建率(TLR)明显低于紫杉醇洗脱支架组(3.8%比13.1%,P<0.001)。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支架内晚期腔径丢失明显小于紫杉醇洗脱支架组(0.18±0.41mm比0.58±0.69mm,P<0.001)。结论国产西罗莫司涂层支架用于临床实践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 构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方案,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进行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提供借鉴。 方法 成立研究小组,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初步制订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方案。方案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根据专家函询的意见对条目进行修改。 结果 第1轮函询了16名专家,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第2轮函询了16名专家,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75%。专家权威系数为0.875,第2轮各条目变异系数为0.09~0.21,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64(P<0.001),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27~4.80。最终形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方案,包括运动康复、康复进阶方式、健康宣教、日常生活指导、能量消耗5项一级指标,56项二级指标。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方案科学可靠,紧密结合临床,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初发高血糖的临床研究即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AMI患者发病早期血糖变化规律,及高血糖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关系,以明确反应性高血糖变化规律并及早发现合并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患者以指导治疗。方法:从2009-02到2009-09,连续入选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在发病48 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治疗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在入院即刻和入院后第2~7天连续6天清晨6点采集患者空腹血液,化验血糖浓度,在出院前进行OGTT,共纳入有效病例158例,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OGTT分类标准分为糖代谢正常者、糖调节受损者和新诊断糖尿病者;非糖尿病患者包括糖代谢正常者和糖调节受损者,评价血糖水平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变化规律。以入院第2天空腹血糖≥7.0 mmol/L为高血糖,评价高血糖与OGTT阳性的关系。结果:158例患者中糖代谢正常者占27.8%(44/158)、糖调节受损者占41.1%(65/158)、新诊断糖尿病者占31.0%(49/158)。所有患者平均血糖在入院后第4天降至正常水平,糖代谢正常者平均血糖在入院后第2天降至正常水平,非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在第3天降至正常水平。空腹高血糖与OGTT阳性一致性检验Kappa=0.338,P=0.000,在校正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第2天空腹血糖≥7.0 mmol/L都是糖尿病(OGTT阳性)的预测因素(风险比=4.75,95%可信区间2.304~9.79,P=0.000)。结论: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AMI患者绝大多数合并糖代谢异常,需要进一步通过OGTT及时发现合并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的患者以指导临床治疗;AMI患者反应性高血糖一般持续2~3天,如果存在持续高血糖提示患有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的可能性大。高血糖是患有糖尿病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6.
医学生性心理卫生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迟春霞  吴元  杜伟钊 《中国性科学》2007,16(3):12-13,17
为了解高校医学生对性知识、性教育、性观念以及性道德的认识现状,我们对226名医学生进行了性心理卫生知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医学生存在在对性相关知识的掌握上总体情况较好与个别学生欠缺并存的现状,在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上接受学校教育的比例较低与学生对学校教育认可度较高并存的现象,学生对他人发生性行为的态度宽容与对学生自身在接受性伴侣的态度慎重并存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加强大学生性心理卫生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胰岛素抵抗情况.方法:2009-02至2009-09,在我院连续入选158例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在发病24 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前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按照结果分为糖代谢正常组(n=44)、糖调节受损组(n=65)和新诊断糖尿病组(n=49),以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5认为存在胰岛素抵抗,评价不同糖代谢组患者急性期(入院时)与稳定期(出院时)的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158例患者中,胰岛素抵抗者急性期为50.0%(79/158例),稳定期为31.6%(50/158例),胰岛素抵抗比例在急性期明显多于稳定期(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HOMA-IR(0.98±0.81)明显高于稳定期HOMA-IR(0.58±0.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HOMA-IR,新诊断糖尿病组高于糖调节受损组和糖代谢正常组[(1.30±0.84)vs(0.96±0.78)vs(0.57±0.55),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稳定期HOMA-IR新诊断糖尿病组和糖调节受损组高于糖代谢正常组[(0.78±0.57)vs(0.57±0.80)vs(0.41±0.51),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方程显示,第2天空腹血糖[标准化回归系数(β)=0.230,P=0.000]、空腹胰岛素(β=0.758,P=0.000)、体重指数(β=0.087,P=0.005)和糖化血红蛋白(β=0.104,P=0.003)是急性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体重指数(β=0.382,P=0.000)是稳定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结论:无论糖代谢情况如何,胰岛素抵抗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有加重现象;第2天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体重指数是急性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体重指数是稳定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卵巢上皮性腺癌细胞株(COC2)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ATRA处理体外培养的COC2,采用直接细胞计数法计算一定时期内的细胞密度情况;利用倒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及细胞结构变化.结果 ATRA能够抑制COC2增殖,在1 ~20 μmol/L之间,具有浓度依赖性,在30 μmol/L时几乎未见存活细胞;倒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到使用ATRA处理后,细胞形态及结构受到破坏.结论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ATRA对卵巢上皮性腺癌细胞株(COC2)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总结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连续住院172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0.7±9.9岁(男:女=8.6),75%的患者有吸烟史。确诊所需时间中位数为2.5个月,确诊时间≥6个月占43%。22.1%患者伴发心律失常,以缓慢性心律失常为主。15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无显著狭窄74例(47.7%),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分别为47例(30.3%)、24例(15.5%)和10例(6.5%)。138例有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冠脉痉挛发生在造影显示完全正常的冠脉占49.3%,发生在具有显著狭窄病变(≥50%)的冠脉占39.9%,右冠脉易发生痉挛。56例(32.6%)行介入或冠状动脉搭桥治疗,158例(91.9%)联合硝酸酯类和钙拮抗剂治疗。结论变异型心绞痛仍是易忽视的疾病,约50%患者冠状动脉正常,右冠状动脉痉挛更常见,治疗以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