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妇产科学 | 30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86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63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眼科学 | 15篇 |
药学 | 14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242.
早期全程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娩镇痛的方法很多,但在镇痛时机的选择上仍存在分歧,目前的镇痛方法大多推荐宫口开至3~4 cm后才给予镇痛.文中探讨早期全程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选择单胎、头位、孕周≥37周、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8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全程镇痛组从临产开始镇痛,第2产程持续直至分娩结束;第1产程镇痛组从临产开始镇痛,在宫口开全后关闭镇痛泵;对照组为非镇痛的初产妇.记录3组产程中胎儿心率、胎心监护变化、新生儿羊水的性状及Apgar分数、胎儿脐带静脉和动脉血气分析. 结果:镇痛组剖宫产率为20.87%,显著低于对照组(43.33%),P<0.05.3组产钳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镇痛过程中,3组胎心率异常、胎心监护、羊水性状异常、新生儿Apgar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脐带动静脉血气分析中,3组的HCO3-和碱剩余(BE)值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全程持续的PCEA不会增加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43.
孕晚期母亲体成分和血脂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晚期母亲体成分、血脂水平状态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来我院建卡的单胎健康孕妇63例,孕前无基础疾病,未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口服糖耐量实验阴性。于孕晚期(孕37—38周)测得人体测量学指标、血脂指标,并用多频节段生物电阻抗分析(segmentalmulti-frequency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SMFBIA)测定母亲体成分,分析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我院孕晚期母亲血脂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等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无相关性(P〉0.05);母亲体成分的指标中,上臂肌围(arinmuscle circumference,AMC)、蛋白质、无机盐、脂肪量(fatmass,FM)等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无相关性(P〉0.05);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rate,BMR)、体细胞群(bodycellmass,BCM)、细胞内液(intraeellular fluid,ICW)、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ECW)、总体水(totalbodywater,TBw)、无脂组织(fatfreemass,FFM)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P〈0.05);FFM是对新生儿出生体重贡献最大的因素。结论体成分与血脂水平在代谢水平上紧密联系,反应了母体的营养状态,对胎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体成分中的FFM可能是新生儿出生体重的一个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44.
DNA甲基化是基因组表观遗传调控重要的方式之一.近年研究发现,DNA甲基化造成的相关基因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HOXA10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导致其基因表达下降.回顾相关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可能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45.
1临床资料患者某,女性,25岁,因“产后不规则阴道流血4个月”于2008—04—02入住我科。患者G6P1。2007—11-26曾因孕6个月行引产术,后持续阴道流血,色暗红,量时多时少。2007—12—10咯血1次,为痰中带血,遂至当地医院行胸部CT示:两肺多发球形结节影,考虑转移灶可能。一直未予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246.
目的分析孤立性回旋支病变的临床、介入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63例确诊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患者为本院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入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病例.其中心肌梗死36例,最小年龄37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57±11)岁,男性55例,女性8例.53例患者完成随访.结果(1)冠脉及左心室造影:63例患者共有67处明显狭窄病变,近段狭窄14处,中段狭窄36处,远段狭窄7处,钝缘支狭窄10处,其中11处狭窄为完全闭塞,15处狭窄为次全闭塞(95%~99%).左心室功能正常者34例(54%),异常者29例(46%),但平均EF正常(71%±12%).(2)心电图特征:在回旋支病变所导致的Q波或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中,病理性Q波及ST-T异常最常出现在下后壁及下壁.在下后壁、前侧壁及高侧壁梗死患者中,以回旋支中段狭窄或闭塞最常见.(3)介入治疗:6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B型病变(74%)明显多于A、C型病变.平均支架直径(3.12±0.42)mm,平均支架长度(15.8±4.14)mm.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4)随访: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随访(20.8±5.0)个月.造影随访6例均无再狭窄.1例猝死(1.9%),2例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例术后心绞痛复发,其中1例再狭窄,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1.3%.12个月生存率100%.结论孤立性回旋支病变的确诊有赖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