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高位胆管狭窄的原因及诊治.方法 对8例肝移植后并发高位胆管狭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均行背驮式肝移植,胆管采取端端吻合,其中2例置婴儿胃管.结果 高位胆管狭窄发生于术后3~18个月,5例以阻塞性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3例以慢性胆管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均行手术治疗,切除肝门部胆管狭窄段,再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手术治疗后随访1~5年,除1例患者因肝癌复发死亡外,其余患者均生存良好.结论 胆道缺血、胆汁腐蚀以及保存性损伤是并发高位胆管狭窄的主要因素;B型超声波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是有效诊断手段;胆肠Roux-en-Y吻合是处理高位胆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胆管热缺血时间对供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胆道及其微循环的影响正成为目前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研究热点。文中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术后不同胆道热缺血时间对胆管及其周围血管丛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延长胆道热缺血0 min实验组、延长胆道热缺血10 min实验组和延长胆道热缺血20 min实验组,建立了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于术后6 h和24 h留取血和肝样本检测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A,VEGF-A)浓度,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胆管及其血管丛增殖情况、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随着胆道热缺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术后6h的VEGF-A浓度无明显差异,但3个实验组术后24 h的VEGF-A浓度显著降低。同时随着胆道二次热缺血时间的增加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相应增加,术后早期汇管区血管数和伴有血管的胆管数明显减少,胆管上皮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降低,而不伴有血管的胆管数则明显增加。常规检查提示大鼠汇管区炎症增加,胆管上皮细胞损伤明显加重。结论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随着胆道热缺血时间的延长会导致胆管及其周围血管丛的损伤加重,应该尽量减少肝移植术中二次胆道热缺血时间从而减轻胆管及其周围血管丛的损伤。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有助于保证供体器官质量的尸体肝肾联合获取技术。方法总结42例尸体肝肾联合获取的操作技术,评估其改进与供体质量的关系。结果本组热缺血时间0~5 min,平均(3±1)min,供体手术时间18~28 min,平均(23±3.2)min。42个供肝、84个供肾移植后功能良好。结论本组使用的尸体肝肾联合获取技术有助于缩短供体器官的热缺血时间,提高器官灌注、保存效果,减少误损伤,保证移植器官的质量。  相似文献   
34.
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随机对照观察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肝癌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将38例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规则性肝切除术15例.非规则性肝切除术23例,对两组病例的手术和随访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规则性肝切除标本切缘满意率(大于2cm)较高,术后近期复发率显著降低,一年无瘤生存率高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结论:规则性肝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术式,对有适应证的病例应尽可能采用此种手术方式,有望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5.
冷循环射频固化治疗肝癌(附51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运用冷循环射频治疗肝癌的技术并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1例肝癌患者(44例原发性肝癌、7例转移性肝癌),采用冷循环电极,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病灶后行RF治疗36例,经腹腔镜行射频治疗8例,开腹手术中射频治疗7例。结果: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患者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个月后在经CT随访的患者中,有7例病灶已完全坏死,血AFP降至正常,22例病灶得到了控制,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冷循环射频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的肝癌介入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总结肝肾联合移植的治疗体会.方法 收集6例接受同种异体一期肝肾联合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为簇式肝肾联合移植,余5例采用经典式肝肾联合移植.对其手术时间、无肝期、术中出血量、术中使用体外静脉转流或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的情况及效果,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18 h,中位数...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肝切除在胆囊癌根治中地位及其相关临床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胆囊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剖腹探查23例,行姑息性治疗14例,根治性切除9例。根治性切除中,单纯胆囊切除1例,区域淋巴清扫 肝叶切除8例(右半肝 Ⅳ b段切除3例;Ⅳ b V段切除5例)。结论肝叶切除在胆囊癌的根治性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包括Ⅳb V段或右半肝 Ⅳ b段的规则性肝切除可以更好地保证手术的根治性。  相似文献   
38.
甲状旁腺腺瘤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旁亢 )的主要原因 ,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而甲状旁腺腺瘤的早期诊断及定位诊断均有一定的困难 ,也给手术治疗带来了困难。我院近 5年共手术治疗甲状旁腺腺瘤 12例 ,就其定性、定位诊断及手术治疗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3例 ,女 9例 ,年龄 19~ 3 5岁 ,平均 2 9岁 ,发病至确诊时间 3d~ 5年。以骨骼改变为首发症状的有 7例 ,表现为全身骨痛、关节疼痛、行走困难等 ;以泌尿系结石为首发症状的有 5例 ,表现为肾结石反复发作 ;4例合并有骨折 ,4例同时有骨骼系和泌…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检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VEGFR-2)嵌合Fab抗体对裸鼠肝癌原位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40只4周龄雄性BALB/c裸鼠建立肝癌H22细胞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均分为Fab抗体(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B)组.比较两组裸鼠生存时间、移植瘤病理变化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成功建立裸鼠H22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HE染色显示肝细胞肝癌.A组裸鼠中位数生存时间明显长于B组(20.0 d vs.14.0 d)(P<0.01);A组肝脏实体瘤内MVD较B组显著减少(8.65±1.79 vs.25.64±1.53)(P<0.05).结论 抗VEGFR-2嵌合Fab抗体对裸鼠肝癌原位移植瘤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0.
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2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种类、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中神经系统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将患者按照有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A组(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和B组(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分析神经系统并发症与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移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问、供肝冷缺血时间、手术出血量、红细胞悬液输注量及手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等因素的关系。结果166例肝移植受者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28例(32例次),发生率为16.9%;神经系统并发症种类包括脑病、癫痫、脑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严重锥体外系症状及周围神经病变;A、B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移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供肝冷缺血时间、手术出血量、红细胞悬液输注量及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系统并发症与原发病密切相关,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其中发生脑病的患者达15%;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发生率为2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细胞癌及Wilson病的发病率相近,分别为12.5%、16.7%和17.8%,肝细胞癌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达10%。结论肝移植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种类多,发生率高。神经系统并发症与原发疾病有重要关联,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