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21.
目的 比较可疑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与抑郁性假性痴呆患者大脑血流速度的差异.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可疑AD患者和抑郁性假性痴呆患者各20例;另外选取正常的志愿者20例.给予视觉刺激后,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受试者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各组大脑血流速度的差异.结果 AD组和假性痴呆组患者左右侧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静息血流速度、刺激血流速度和相对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AD组患者刺激时血流速度和相对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假性痴呆组患者(P<0.05).结论 可疑AD患者的神经血管耦联作用严重受损,可用于鉴别AD患者与假性痴呆患者.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测定大鼠痫性发作后各时间点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e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的含量,以探讨这些生化指标在癫痫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雄性SD大鼠侧脑室注射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建立颞叶癫痫动物模型,在痫性发作后6h、12h、24h、72h、1w抽取血液和脑脊液,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 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含量在癫痫发作后6h逐渐增加,在24h达高峰,而血清和脑脊液中CGRP含量在痫样发作后6h逐渐降低,在24h最低.结论 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CGRP水平可作为判断癫痫脑损伤的早期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3.
24小时脑电图监测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吕高萍(桂林医学院附院)几种类型的长时间脑电图(EEG)监测技术在国外已成为癫痫诊断的常规检查[1,2]。24小时动态脑电图监测(AEEG)国内1989年始有报道,因为它比常规脑电图(REEG)记录在时间上增加了7...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9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测。结果195例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有硬化病变185例(94.9%),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51例(272块),占77.4%,左侧多于右侧,CCA分叉处〉CCA主干〉ICA起始段〉ECA起始段。发生颈动脉狭窄为33例(16.9%),其中轻度狭窄19例,中度狡窄9例,重度狭窄5例,软斑与溃疡斑是脑梗死的主要的栓子来源。结论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检测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对临床预防及治疗脑梗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5.
26.
2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高萍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6,13(4):195-196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脑干听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BAEP异常率为57.21%。以Ⅲ、Ⅴ波异常较多。结论:无症状性高胆红素血症存在脑干听觉功能损害,积极的BAEP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癎动态脑电图(AEEG)变化、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后继发性癫癎患者设为研究组,回顾其AEEG资料,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并与对照组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无癫癎发作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16例,占40%;A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的比率为35例,占87.5%,AEEG较REEG检查的中、重度异常比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AEEG异常率占95.0%;发生在脑叶皮质区的患者继发癫癎的概率高于发生在皮质下区的患者,两者间AEE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EG可显著提高卒中后癫癎发作患者的脑电异常检出率,其检查结果对预测癫癎发作、病情变化、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大多数患者在病变早期并没有主观感觉症状,起病隐匿,且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1],早期诊断非常棘手.随着近年来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肌电图检测在临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本文回顾性分析DM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电生理检测诊断结果,旨在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D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眩晕宁片治疗以单发头晕、眩晕为表现的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对以单发头晕、眩晕为表现的后循环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门诊及住院筛选符合入选标准的后循环缺血患者72例,随机分为眩晕宁组和敏使朗组二组,每组36例,分别观察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周治疗后,两组均对头晕、眩晕症状的改善均有较好效果,眩晕宁组和敏使朗组治疗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3.13±2.15)天、(3.48±2.45)天。平均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7.95±2.91)天、(8.62±2.92)天,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眩晕宁片治疗以单发头晕/眩晕为表现的后循环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