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内科学   41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 探讨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对小鼠旋毛虫感染肌肉期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3周后再感染旋毛虫,对照组为旋毛虫单独感染.结果 与旋毛虫单感染相比,小鼠预先经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再感染旋毛虫后23 d,其肌肉期幼虫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肌肉组织的病理损伤也明显减轻.结论 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对小鼠旋毛虫感染肌肉期的组织病理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对小鼠旋毛虫感染的影响。方法ICR小鼠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3周后再感染旋毛虫,对照组为旋毛虫单独感染。结果与旋毛虫单感染相比,小鼠预先经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再感染旋毛虫,在感染后5~14d其小肠内的成虫数明显增加(肠道排虫明显延迟),而感染后23~90d其肌肉中的幼虫数明显下降。结论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对小鼠旋毛虫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和异源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T-cell immunoglobulin mucin 1,TIM-1)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分子,能影响肥大细胞的功能。TIM-1在牙周炎过程中是否在肥大细胞上表达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TIM-1在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肥大细胞上的表达,探讨类胰蛋白酶(tryptase)和TIM-1双阳性肥大细胞在牙周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92例接受研究的患者按慢性牙周炎的病变程度分成3组:(1)正常对照组27例;(2)轻度牙周炎组34例;(3)重度牙周炎组31例。牙龈组织标本经4%甲醛液固定48 h以上。牙龈标本经石蜡包埋、组织连续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牙龈的组织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双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牙龈组织中tryptase和TIM-1双阳性肥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牙龈组织中的炎症反应程度与慢性牙周炎的病变程度趋势一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轻度慢性牙周炎组(P<0.05)和重度慢性牙周炎组(P<0.01)牙龈组织中tryptase和TIM-1双阳性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升高;重度牙周炎组牙龈组织中的tryptase和TIM-1双阳性肥大细胞数量高于轻度牙周炎组(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的tryptase和TIM-1双阳性肥大细胞数量与牙周炎程度的趋势相一致,提示tryptase和TIM-1双阳性肥大细胞可能参与对慢性牙周炎发病过程的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恶性疟原虫DNA 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方法 将恶性疟原虫FCC- 1/HN株有性期阶段的重组质粒pcDNA3- Pfs25 经骨骼肌途径注射BALB/c小鼠,对注射部位的骨骼肌进行了预处理,即于注射前7d 先在左后肢股四头肌注射0.5% 盐酸布比卡因50μl,注射深度为2m m 。观察免疫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清IgG抗体滴度、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CD4+ /CD8+ T细胞亚群比值和NK 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1)重组质粒pcDNA3- Pfs25 经肌肉注射途径免疫小鼠后,机体IgG抗体滴度增高、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CD8+ T细胞亚群比值增高以及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2)肌肉注射为一有效的DNA疫苗免疫途径。结论 采用编码有性期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 Pfs25 经骨骼肌注射途径免疫小鼠,能诱导机体有效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NK细胞杀伤活性。本研究为恶性疟DNA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免疫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5.
探讨紫外线减毒弓形虫活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保护性和体液免疫反应。采用波长为2 537A 的紫外灯照射弓形虫ZS1 株滋养体,照射距离5cm ,照射时间分别为30 、60 、90min 和120min 。小鼠分为4 组,组1 为免疫组,组2 为免疫攻击组,组3 为感染组,组4 为正常对照组。接种照射30min 虫体的小鼠在接种后7 ~8d 全部死亡,其他免疫接种小鼠均正常存活,各组织未查见滋养体、假包囊或包囊。用同株滋养体攻击感染,免疫攻击组小鼠较单感染组小鼠存活时间延长。经ELISA及IHA检测,免疫组及免疫攻击组血清IgG抗体滴度增高,提示紫外线减毒弓形虫ZS1 株疫苗免疫小鼠后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力,其中体液免疫可能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6.
为观察恶性疟原虫 FCC- 1/ HN株 pc DNA3- EBA175 / HRP 重组质粒经肌肉途径接种后在宿主体内的表达。BAL B/ c小鼠分为 3组 ,1组 (实验组 )经后腿股四头肌注射重组质粒 pc DNA3- EBA175 / HRP 10 0 μg;2组 (实验对照组 )注射空白质粒 pc DNA3 10 0 μg;3组 (正常对照组 )注射 PBS(p H7.4) 10 0 μl。每隔 2 0 d加强注射 ,于第 1次接种后 2 0 d和第 2次接种后 10 d取小鼠双侧股四头肌免疫组化染色 ,于第 3次接种后 40 d取小鼠各组织作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目的基因。结果显示 ,(1) 1组经重组质粒免疫小鼠血清、恶性疟原虫抗原免疫小鼠血清、恶性疟原虫人工合成九肽 HRP 单克隆抗体及抗恶性疟原虫全虫抗原单克隆抗体作用 ,免疫组化染色后 ,在注射部位肌肉组织的肌膜、肌间隙处见到褐色分泌颗粒 ;1组未注射侧肌肉组织、2组及 3组均未见褐色颗粒。 (2 )采用PCR从 1组肌肉、心脏、肝脏、肺脏和肾脏组织扩增出目的基因 EBA175和 HRP ,2组及 3组相应组织均未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本研究为疟疾多基因 DNA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体内表达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