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患女,38岁.以"乏力半年,腹胀2周,加重伴发热尿量减少1周"之主诉住院.查体:慢性病容,贫血外貌,颜面浮肿,眼睑结膜苍白,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稍粗,心率103次/min,A2>P2,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隆、软,肝肋下2cm、质软、边缘稍钝,脾大、肋下约6~7cm、质偏硬.移动性浊音(+),双肾区叩击痛(-),双下肢呈轻度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查血常规:Hb 66g/L,RBC 2.07×1012/L,WBC 2.12×109/L,PCT 18×109/L;尿常规:蛋白(+),pH 6.0;肾功:BUN 26.9mmol/L,CREA 543umol/L;肝功:GGT 113U/L,TP 52.7g/L,ALB 30.8g/L,GLB 21.9g/L,余(-);乙肝系列,丙、丁、戌肝抗体(-);连续3次尿蛋白定量0.48、0.575、0.56;胸片示:左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B超:门静脉14mm,脾静脉13mm,肝光点增多,脾大、腹水、双肾皮质变薄;CT检查:肝脏右叶增大,肝裂增宽,轮廊光整,密度均匀,脾8个肋单元,疑肝硬化、脾大、腹水、胸水.  相似文献   
12.
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性病变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对28例肾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肾动脉球囊成形术(PTA)与内支架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肾动脉狭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1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8例,肌纤维结构不良7例,肾移植后肾动脉狭窄2例.肾动脉狭窄分类:Ⅰ型8例,Ⅱ型12例,Ⅲ型8例.结果:26例成功进行了介入治疗,其中PTA治疗15例,内支架植入治疗9例,经PTA和内支架植入治疗2例.2例介入治疗失败,其中死亡1例.介入治疗后9例高血压治愈,17例高血压改善,7例肾功能改善.26例介入治疗成功者随访9~36个月,无发生再狭窄.结论:PTA及内支架治疗肾动脉狭窄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病因、分型和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吕良山  马清涌  刘亚民 《医学争鸣》2009,(19):1971-1974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兔肝VX2移植瘤生长与转移的影响.方法:45只荷瘤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A组为对照组(Control组):经肝动脉灌注0.5mL生理盐水;B组为化疗灌注(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TAI)组(TAI组):经肝动脉灌注5mg阿霉素与0.5mL生理盐水的稀释液;C组为化疗栓塞组(TACE组):经肝动脉灌注5mg阿霉素与0.5mL碘化油的混悬液.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依分组情况行介入治疗.比较不同处理组术后2wk肝移植瘤的增长率、坏死率以及肝内转移、肺转移的发生率.结果:介入治疗前各组肿瘤平均体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及TAI组相比,介入治疗后TACE组肿瘤体积、肿瘤增长率明显降低(P〈0.01),肿瘤的坏死率明显增加(P〈0.05),肿瘤的肝内转移、肺转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TACE能够抑制兔肝VX2移植瘤的生长,但增加术后肝内转移和肺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暂时阻断肝静脉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THVO)的疗效 ,对比阿霉素碘油 ,无水乙醇碘油化疗栓塞剂对移植瘤的作用。方法 建立 75只肝内移植性肝癌大鼠模型 ,随机将其分为 5组 ,设立对照 ,暂时阻断肝静脉后 ,用 2种不同的化疗药物碘油栓塞剂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1周后 ,处死实验大鼠 ,观察大体标本与光镜下苏木素 -伊红染色病理切片的移植瘤缩小和坏死状况 ;苏丹Ⅲ染色切片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药物碘油栓塞剂沉积部位与瘤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各组瘤灶体积均缩小。TACE -THVO试验组的肿瘤生长率小于未阻断肝静脉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对照组 ;试验组肿瘤坏死范围和门静脉碘油沉积例数高于对照组 ;应用阿霉素碘油栓塞剂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组的肿瘤坏死范围小于用无水乙醇碘油栓塞剂组 ;试验组中肿瘤细胞粗面内质网出现空泡变性 ,瘤细胞核内出现脂滴样物质 ,细胞核崩解。结论 用无水乙醇碘油做化疗栓塞剂经肝动脉栓塞移植性肝癌 ,其肿瘤的坏死范围高于用阿霉素碘油栓塞剂 ,TACE -THVO有可能成为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TACE所用药物为:阿霉素40~60 mg,5-氟尿嘧啶1 000~1 250 mg,奥沙利铂150~200 mg,亚叶酸钙300mg,碘化油平均用量10 mL.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取外周血2 mL,以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百分数及CD4+/CD8+比值,并与30例健康人相对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分别为(33.2土17.5)%、(14.2±7.1)%和0.87±0.53.TACE治疗4周后CD3+、CD4+均高于治疗前,CD8+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8+比值升至1.98±0.72,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ACE治疗可促进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假性动脉瘤的DSA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假性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8例假性动脉瘤的DSA表现。结果:DSA可清楚显示假性动脉瘤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瘤腔情况和周围血管改变。结论;DSA检查可明确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且对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和制定治疗方案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7.
Goldstein[1] 1976年首次报道用肝动脉栓塞术 (tran scatheterted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肝癌以来 ,该方法在肝癌围手术期的应用以及作为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已取得较好的疗效。由于肝癌大多为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供血 ,单纯TACE治疗后 3年、5年生存率仍不高[2 ] 。为了进一步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 ,延长作用时间 ,达到肝动脉、门静脉双重化疗栓塞的效果 ,在美国学者Rousselot[3 ] 首先提出的暂时性阻断肝静脉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设想的基础上 ,有人[…  相似文献   
18.
19.
吕良山  马清涌  刘亚民 《医学争鸣》2009,30(14):1300-1302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碘化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兔肝VX2移植瘤转移与坏死的关系。方法:将48只荷瘤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对照组经肝动脉灌注0.5mL生理盐水;常规剂量组经肝动脉灌注5mg阿霉素与常规剂量碘化油的混悬液;大剂量组经肝动脉灌注5mg阿霉素与大剂量碘化油的混悬液。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碘化油用量(mL)分别为肿瘤体积(cm^3)乘以0.5和1。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依分组情况行介入治疗,比较不同处理组肝脏原位移植瘤治疗后2wk的坏死分级、肝内转移率、肺转移率及转移与坏死分级的关系。结果: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肿瘤的坏死分级明显增加(P〈0.01),肝内转移、肺转移的转移率明显降低(P〈0.05)。肿瘤的转移率和肿瘤的坏死分级呈负相关。结论:大剂量碘化油TACE能明显降低兔肝VX2移植瘤肝内转移及肺转移的发生率;其可能通过致移植瘤完全坏死或大部分坏死以降低栓塞后肝内转移及肺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脑膜瘤术前动脉造影及治疗性栓塞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脑膜瘤术前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及超选择性栓塞治疗,栓塞后手术切除.结果动脉造影能清楚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及供血动脉特征;栓塞后术中出血减少到(400±15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能进一步明确诊断并显示肿瘤的血供状况;术前栓塞能大大减少术中出血;若注意操作技巧.,栓塞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