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不同心脏起搏模式对具有正常房室传导顺序并植入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即DDDR起搏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左心室短轴应变的影响。方法 纳入具有正常房室传导顺序并植入DDDR起搏器的SSS患者45例,对每例患者随机进行心房起搏心室起搏(APVP)、心房起搏心室感知(APVS)和心房感知心室感知(ASVS)模式起搏各30 min,通过超声心动图技术获取患者在3种模式下左心室功能和左室短轴应变参数。结果 3种起搏模式中,ASVS与APVS起搏模式下E/E'低于APVP起搏模式,LVEF和SV高于APVP起搏模式(P<0.05)。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ASVS起搏模式下除基底段前间壁外,余基底段各节段及中间段各节段均显著高于APVP起搏模式(P均<0.05),APVS起搏模式下基底段侧壁、后壁、下壁及中间段各节段均显著高于APVP起搏模式(P均<0.05)。ASVS起搏模式下除基底段前间壁和中间段前壁和下壁外,余基底与中间段各节段均高于APVS起搏模式(P均<0.05)。收缩期峰值周向应变:ASVS起搏模式下基底段后壁和下壁和中间段侧壁高于APVP起搏模式,APVS起搏模式下中间段下壁和后间壁、心尖段后壁和下壁高于APVP起搏模式(P均<0.05)。结论 ASVS和APVS起搏模式下能较好地保存心肌收缩能力和维持有效的心排出量。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不同心脏起搏模式对右室长轴应变与肺血管阻力的即刻影响。方法具有正常房室传导顺序并已植入全自动频率自适应双腔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45例,所有患者随机在心房起搏心室起搏(APVP)、心房起搏心室感知(APVS)和心房感知心室感知(ASVS)起搏模式下起搏90 min,然后再随机交叉进行其余两种模式起搏90 min,分别在不同模式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右室功能、右室长轴应变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APVP模式比较,ASVS模式的右室心肌做功指数、肺血管阻力(PVR)、肺动脉血流加速度及心室异常舒张模式较低,而三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幅度、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及血流速度积分较高(P0.05)。与APVS模式比较,ASVS模式的肺动脉血流加速度较低(P=0.042),血流加速时间较高(P=0.01)。与APVP模式比较,APVS模式的PVR较低(P=0.016),肺动脉血流速度积分较高(P=0.034)。三种起搏模式两两比较,其右室游离壁长轴应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起搏模式下,右室心肌做功指数和右室游离壁长轴应变呈正相关。结论右室长轴应变决定右室功能状态,尽管ASVS和APVS模式未促进PVR的增加,但更生理性的ASVS模式能更好地保存右室功能。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A组)40例,冠心病患者(B组)40例,以及健康检查者(C组)40例,比较3组血清同型半光氨酸.结果 A、B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A、B组患者按高血压轻、中、重度进行分组比较,程度越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衰老及Akt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照组、1 nmol/L、10 nmol/L、胰岛素100 nmol/L)加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 h后β半乳糖酶染色检测细胞衰老率和免疫组化检测Akt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 nmol/L组和10 nmol/L组细胞衰老程度降低,Akt表达上调。但随着浓度增加,100 nmol/L组细胞衰老反而加重。而Akt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浓度胰岛素可延缓内皮细胞衰老,可能与Akt基因表达上调有关。而高浓度胰岛素加重细胞衰老,其机制可能与Akt蛋白无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功能与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0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每日给药3次,每次给药20 mg。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6%(50/54)vs.73.6%(39/5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内步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5.3±3.2)vs.(13.2±3.5),P<0.05],观察组患者Ig 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8±0.8)vs.(3.1±1.3),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功能,同时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后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方法选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25~48岁,平均(39.5±4.7)岁,其中左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3例,右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2例.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率变异性各时域指标(SDNN、SDANN、SDANN Index、RMSSD、PNN50)、频域指标(LFnu、HFnu).结果RFCA术前各指标值比对照组低,术后3d所有HRV的各项频域及时域指标均较RFCA前显著降低,而术后2个月各项指标虽仍较RFCA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电流对心脏自主神经有一定的损伤,在术后2个月可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EH)患者大动脉粥样斑块、内皮功能与白细胞介索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 选择109例EH患者,其中男56例,女53例,平均年龄(60.8±6.2)岁。应用B型超声诊断仪对所有病例颈动脉、肱动脉进行扫查,检测颈动脉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在静息、反应性充血时对肱动脉内径进行检测。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液中IL-6、TNFα的浓度。结果IL-6、TNFα与IMT呈正相关,粥样斑块组IL-6、TNFα高于非粥样斑块组,P<0.05。加压充血后,肱动脉管径平均扩增率(Flow-MD)IL-6、TNFα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329、-582,P<0.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液中IL-6、TNFα浓度增高与动脉细胞功能受损、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肱动脉血流依耐性舒张功能(flow-mediateddilation,FM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3例高血压患者,男121例,女92例。将所有病例按脉压值分成≤45,45~65,65~85,>85mmHg4组,应用B超对肱动脉进行扫查,在静息、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对肱动脉内径进行检测。比较各脉压组肱动脉在不同状态下的管径变化情况。结果:随脉压增大,FMD逐渐减小,脉压与FMD呈负相关关系(r=-0.806,P<0.001),其相关性强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脉压≤45mmHg组的FMD为(12.36±2.64)%,而脉压>85mmHg组的FMD为(3.02±1.90)%,各脉压组FM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脉压增大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肱动脉FMD能受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0.
刘慧  何松林  吕湛  罗勇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142-143
目的探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不同临床及手术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009年行冠脉介入治疗的170例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全部病例采用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结果中年组男女比例为3.45:1,老年组男女比例为3.8:1。中年组98例患者共治疗血管126支,植入支架144枚,占同期PCI总数的56%。该组病例术后住院期间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老年组72例患者共治疗血管98支,植入支架114枚。老年组术后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但与中年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男性、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仍是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独立或主要危险因素。中年组狭窄程度较轻,单支病变相对较多,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预后好,老年组严重复杂病变较多,但PCI在老年人中使用,手术成功率与中年人相当,未见明显的不良作用增加,近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