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合并血小板(PLT)减少患者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临床疗效及对PLT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4月—2019年3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DAA治疗合并PLT减少(PLT<150×109/L)的CHC患者83例,应用无干扰素方案的DAA治疗12~24周,评估治疗结束(EOT)及结束后第12周患者病毒学应答、肝功能指标、PLT、肝硬度(LSM)的变化。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前进行正态转换,后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LT升高的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基线LSM对治疗后PLT升高的预测价值。结果 83例CHC合并PLT减少的患者中,肝硬化患者占61.4%,治疗结束后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率为98.8%。与基线相比较,EOT及SVR12时,患者血清AST、ALT、GGT、TBil、Glo水平下降,Alb水平升高,LSM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PLT在EOT[(1...  相似文献   
22.
目的 体外观察大鼠CBRH-7919肝癌细胞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千细胞(BM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及其机制.方法 分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后构建BMSC与肝癌细胞的共培养模型,分3组:共培养组、单独BMSC组及含有抗VEGF抗体的共培养组,48 h和72 h后,免疫荧光法检测VEGFR2和CD31的表达,半固体培养基检测毛细血管样结构的形成.结果 BMSC表型鉴定为CD29+/CD44+/CD45-/CD34-,48h后,共培养组BMSC少量表达CD31和VEGFR2,阳性率分别为(11.50±1.87)%和(12.33±1.37)%,且出现毛细血管样结构(8.00±0.05),72h后,共培养组CD31和VEGFR2表达明显增多,阳性率分别为(24.43±2.23)%和(24.86±0.69)%,毛细血管样结构也明显增加(22.00±0.02),而单独BMSC组和含有抗VEGF抗体的共培养组均阴性.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CBRH-7919肝癌细胞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免疫功能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微量元素检测仪检测52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对照者的5种血清微量元素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锌(Zn)、铁(Fe)、铬(Cr)、硒(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以失代偿期显著;肝硬化组血清铜(Cu)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以失代偿期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以失代偿期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清Cu水平与CD3、CD4、NK呈负相关,血清Zn水平与CD3、CD4、NK呈正相关(P<0.05)。对肝硬化微量元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Zn[OR=42.023,95%CI(1.164,1 516.474),P=0.041]、Cu[OR=69.429,95%CI(0.942,5 114.612),P=0.048]是肝硬化的相对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时除进行常规保肝治疗外,检测和纠正血清微量元素、免疫功能等综合判断对评估肝硬化患者病情轻重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肝硬化是常见病多发病。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往往严重而凶险,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对肝硬化食管及胃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脾功能亢进和原发性肝癌等治疗取得长足的进步,为患者带来福音。本组文章将简要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25.
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后早期再出血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窥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是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有效手段,但存在术后再出血的可能,常危及生命。因此,有必要对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我们通过对603例因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而单纯行EVL的肝硬化或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尝试建立一个预测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模型,以期有助于预后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确立,从而减少再出血的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目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方案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真实世界病毒应答情况及对肝硬度值和天门冬氨酸/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2018年4月1日-2018年11月30日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DAA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无干扰素方案的DAA治疗12~24周,评估治疗结束后第12周病毒学应答情况,对比基线及治疗结束后12周肝硬度值和APRI的变化。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共纳入21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肝硬化患者占35. 4%,基因1b、2a、3a、6a型分别占75. 0%、18. 4%、4. 2%及2. 4%。174例患者完成了DAA治疗疗程及治疗后12周随访。在DAA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后12周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比例分别为98. 3%及95. 4%。基因1b型、2a型、3a型及6a型患者的SVR12分别为96. 3%、93. 1%、80. 0%及100%。治疗结束后12周肝硬度值较基线[9. 8(6. 9~16. 3) kPa vs 11. 4(7. 7~19. 1) kPa,Z=-2. 5,P=0. 012]及APRI[0. 34(0. 25~0. 64) vs 0. 76(0. 56~2. 25),Z=-6. 6,P 0. 001]均明显下降。根据基线是否存在肝硬化进行分组,结果显示治疗结束12周非肝硬化组患者肝硬度值较基线显著降低[7. 6(6. 6~10. 7) k Pa vs 8. 8(7. 2~13. 0) kPa,Z=-2. 7,P=0. 007];而肝硬化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硬度值无明显差异[17. 4(12. 7~22. 1) k Pa vs 19. 8(12. 8~24. 9) kPa,Z=-1. 4,P=0. 152]。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患者APRI在治疗后12周较基线均明显下降[0. 73 (0. 52~1. 34) vs1. 37(0. 80~2. 11),Z=-3. 4,P 0. 001; 0. 29(0. 21~0. 36) vs 0. 54(0. 31~0. 95),Z=-6. 8,P 0. 001]。结论在该真实世界研究中,应用DAA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总体病毒学应答率较高,治疗结束后12周肝硬度及APRI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7.
【目的】比较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氟脲嘧啶脱氧核苷(FUDR)单独作用或联合作用肝癌细胞的效应,为临床治疗肝癌的用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ATRA和FUDR分别及联合作用于培养的肝癌SMMC7721细胞,以Hoechst33342/PI双荧光活染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光度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单独作用时,ATRA诱导的凋亡细胞数比FUDR组少,联用FUDR和ATRA时,引起的凋亡细胞数增加,染成红色的细胞数也增加,FCM检测结果与染色观察结果相符。【结论】多种方法检测结果表明,ATRA和FudR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作用以诱导细胞凋亡的形式为主,可能是其抗癌的重要机制之一,且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的药效强,具协同增效作用,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肝硬化大鼠胃肠动力及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的变化.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CCL4溶剂大腿根部皮下注射法制作肝硬化模型,用葡聚糖蓝-2000作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胃肠道传输,免疫组化观察大鼠胃肠道c-Kit阳性间质细胞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大鼠胃肠动力明显减弱(P<0.05);胃肠道c-Kit阳性Cajal间质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肝硬化大鼠胃肠道传输减弱与肠道Cajal间质细胞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回顾性的分析埃索美拉唑对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套扎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69例肝硬化伴食道静脉曲张进行预防性内镜套扎治疗的病人,套扎后常规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埃索美拉唑,在应用埃索美拉唑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肝功能,比较应用埃索美拉唑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情况,进而评价埃索美拉对肝硬化病人的安全性。结果:在应用埃索美拉唑前后患者ALT分别为(53.1±6.2)和(36.6±2.9)U/L(P〈0.05);AST分别为(76.3±8.4)和(55.1±4.0)U/L(P〈0.05);TBil分别为(43.5±4.3)和(36.9±3.9)μmmol/L(P〈0.05);PTA分别为(61.5±2.4)%和(60.5±2.5)%(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应用在肝硬化伴食道静脉曲张行预防性套扎治疗的病人中,对肝功能不仅没有负面影响,ALT、AST、TBil反而好转,可能与应用保肝药有关,因此埃索美拉唑用于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套扎病人中应用可减少患者套扎术后的再出血,是一种相对较为安全的用药。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13C-辛酸呼气试验测定肝硬化患者胃固体排空功能变化特点。方法:选取4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测定胃固体食物排空时间并与10例健康对照者的胃固体食物排空时间进行比较,按Child-pugh分级进行A、B、C 3级之间胃固体排空时间的比较。结果:乙肝肝硬化患者GET1/2和Tlag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乙肝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A级与健康对照组GET1/2无统计学差异(P>0.05),B级、C级患者GET1/2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胃排空延迟,表现为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越高胃排空能力越弱;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患者与健康正常者比较胃排空无明显延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