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22.
目的:髋关节镜检查清理、髓芯减压已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观察髓芯减压术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4-12/2006-12本科应用髋关节镜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8例(48髋).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34~57岁.纳入标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CT及MRI诊断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所有患者经谈话后自愿接受髋关节镜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Ficat分期Ⅰ期25髋,Ⅱ期13髋.②试验方法及评估: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术前及术后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优:> 80分,良:> 60分,可:> 40分.同时X射线观察患髋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随访10~30个月,平均20个月.①术后80分以上(优)31例,60分以上(良)5例,40分以上(可)2例,平均(90.1±3.6)分,优良率达94.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②所有患者疼痛消失,行走正常,髓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X射线片示股骨头轮廓清晰,囊性变消失,骨密度均匀,关节间隙正常.无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髋关节镜下清理、髓芯减压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损伤小、简便、准确、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应用髓芯减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对61例Ⅰ、Ⅱ期的ANFH患者采用髋关节髓芯减压入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32个月,疼痛均消失,行走正常,髋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CT或MRI片示股骨头轮廓清晰,囊性变消失,骨密度均匀,关节间隙正常。结论髋关节髓芯减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早期ANFH具有损伤小、简便、准确、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24.
病理性瘢痕中p53和cyclinD1的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中p53、cyclinD1的表达及在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中表达的区别,以进一步了解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及发展的机理.方法手术切取病理性瘢痕标本作为实验组,以普通瘢痕作为对照组,运用RT-PCR方法测定病理性瘢痕中p53和cyclinD1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病理性瘢痕中p53和cyclinD1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瘢痕疙瘩中p53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病理性瘢痕中p53和cyclinD1的异常表达,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创伤性踝关节炎是以关节剧烈疼痛、活动严重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骨关节炎,其特点为关节损伤和软骨退变。目前对于创伤性踝关节炎的研究较少,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对于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而一些新型治疗理念也不断被接受。本文从影响创伤性踝关节炎的物理及生理因素两方面阐述其相关机制,包括骨折能量分布、踝关节生物力学、促炎细胞因子和代谢物的作用,同时根据发病机制提出抑制氧化,细胞因子抑制、组织工程的临床治疗思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探讨病理性瘢痕中是否存在异常的胶原表达 ,及在瘢痕疙瘩 (K)与增生性瘢痕 (HS)中的区别 ,以期进一步了解两者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 手术切取瘢痕标本 ,以普通瘢痕 (S)为对照 ,运用RT PCR方法和免疫组化测定病理性瘢痕中Ⅰ、Ⅲ前胶原mRNA及胶原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 病理性瘢痕中Ⅰ型前胶原mRNA及胶原蛋白表达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Ⅲ型前胶原mRNA及胶原蛋白在K组中的表达较增生性瘢痕和对照显著增强 (P <0 .0 5 )。结论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胶原合成及分布的变化在病理性瘢痕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背景:在细胞获取、培养、移植等体外环境体系下,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否有效的应用于局部基因治疗尚不清楚.目的:课题创新性提出构建外源性hBMP-7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期望可提高被转染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成骨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基因学体外观察,于2006-07/2007-07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实验中心完成.材料:人健康新鲜胎盘组织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妇产科提供,产妇知情同意.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1只,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方法:从人胎盘组织中克隆出hBMP-7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构建重组pcDNA3.1-hBMP-7真核表达载体.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分为3组:pcDNA3.1-hBMP-7转染组、空载体pcDNA3.1转染组、未转染组.转染前1 d取第2代骨髓基质干细胞5×106个,接种到60 mm3含无抗生素培养基的培养皿中进行转染.主要观察指标:使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hBMP-7在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检测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胶原、骨钙蛋白的合成情况.结果:转染72 h后,pcDNA3.1-hBMP-7转染组于1.3 kb处出现特异性条带,细胞胞浆有棕色的颗粒出现,另2组均呈阴性.pcDNA3.1-hBMP-7转染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于转染后第2天显著增高,第8天达峰值,各时间点pcDNA3.1-hBMP-7转染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羟脯氨酸合成量、骨钙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或0.01).结论:实验成功构建了pcDNA3.1-hBMP-7真核表达载体.结局证明了外源性hBMP-7基因可在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中充分、高效表达,并且这种外源性hBMP-7基因具备促进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9.
低氟对儿童龋患率与血清中维生素D3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是人体必需元素之一 ,过量摄入将引起氟中毒 ,早已为人们所重视 ,并进行了许多研究 ,而低氟对人体的影响则报道甚少。我国有许多地区饮水氟浓度偏低 ,探讨低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同样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1990年我们对此进行了一些调查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饮用水氟浓度的测定 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1.2 人群选择 饮用水氟浓度偏低地区 (低氟区 )儿童选自黑龙江省塔河县塔河镇 ,该镇饮用水氟浓度为 0 .2 2mg/ L。随机抽选当地出生的 8~ 14岁中小学生 10 0人 ,其中 ,男 5 2人 ,女 48人。经体检未发现有其它明显疾病。…  相似文献   
30.
目的 介绍应用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1 996年至 2 0 0 1年 ,共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1 5例。皮瓣设计在大鱼际区 ,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 ,旋转点在指间关节以近。皮瓣面积最小为 1 5cm× 3 0cm ,最大为 3 0cm× 3 .5cm。结果 所有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半年到 1年 ,指腹外观 ,皮肤弹性、色泽均良好。指腹二点分辨觉为 8~ 1 0mm。结论 拇指桡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操作简单、血供可靠 ,是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