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98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动静脉造瘘手术,采用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两种术式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共计56例,随机分为两组,端端组28例,端侧组28例,两组均行腕部动静脉造瘘手术,比较两组的吻合成功率以及其他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端端组与端侧组的吻合成功率1年内比较分别为75%和89.3%,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端组出现两例窃血综合征,而端侧组未出现,发生率为7.5%和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端侧吻合术在一年内瘘口吻合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端端吻合术,端侧吻合术是比较好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提高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同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85年1月至2008年4月入院的1 19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共100例行手术治疗,98%(98/100)病例绛病理检查确诊为胰岛素瘤.术前各项定位检查的阳性率:B超22.9%(17/74),CT 55.2%(48/87),磁共振(MRI)58.8%(10/17),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76.6%(49/64),内镜超声(EUS)93.3%(42/45),超声造影(UC)94.7%(18/19).每项检查的准确率:B超88.2%(15/17),CT 87.5%(42/48),MRI 90.0%(9/10),DSA 100.0%(49/49),EUS 85.7%(36/42),UC 83.3%(15/18).术前有1~3项定位检查阳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8.9%(24/27)、96.9%(32/33)及94.7%(18/19).手术组中,63例行CT和B超检查,阳性率47.6%(30/63);53例行CT和DSA检查,阳性率为75.5%(40/53);37例行CT和EUS检查,阳性率为89.2%(33/37);31例行EUS和DSA检查,阳性率为90.0%(28/31);14例行DSA和UC检查,阳性率为78.6%(11/14);13例行CT和UC检查,阳性率92.3%(12/13);11例行EUS和UC检查,阳性率90.9%(10/11).结论 术前有2项以上相符合的定位榆查,能大大提高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以CT、DSA、EUS和UC中的两种组合阳性率较高.兼顾费用和检查的创伤,推荐采用CT、EUS和UC中的两种组合定位.  相似文献   
93.
目的构建人FHL1各LIM结构域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纯化的GST-FHL1-LIM1/2、-LIM1、-LIM2、-LIM3和-LIM4融合蛋白,并对其活性进行检测。方法用PCR法从FHL1真核表达载体中扩增FHL1的LIM1/2、LIM1、LIM2、LIM3和LIM4基因编码序列,将其正确插入pGEX-KG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sate表达后,用GST-Sepharose 4B珠子纯化融合蛋白,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融合蛋白表达,通过GST pull-down技术检测纯化蛋白与已知结合蛋白雌激素受体α(ERα)的相互作用。结果构建得到FHL1-LIM1/2、-LIM1、-LIM2、-LIM3和-LIM4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双酶切鉴定得到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的外源基因插入片段,经测序与目的序列完全一致;在Rossate菌中诱导表达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目的蛋白,经Western blot法检测,融合蛋白成功表达;纯化得到GST-FHL1-LIM1/2、-LIM1、-LIM2、-LIM3和-LIM4五个融合蛋白,GST pull-down证明FHL1全长以及FHL1-LIM1/2、-LIM2蛋白可以和ERα相互作用。结论成功克隆FHL1-LIM1/2、-LIM1、-LIM2、-LIM3和-LIM4基因,并获得了活性良好的GST-FHL1-LIM1/2、-LIM1、-LIM2、-LIM3和-LIM4蛋白,为研究FHL1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4.
生长激素瘤合并甲状腺高功能腺瘤临床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垂体生长激素瘤合并甲状腺高功能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并对两者关系的近期国内外研究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初步建立1,5-脱水葡萄糖醇(1,5-AG)在健康人群中的参考范围,并探讨1,5-AG与短期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3至7月在北京古城和苹果园社区及解放军总医院门诊体检人群筛选不同年龄健康受试者281名,其中男143名,女138名,年龄20-87岁,用酶偶联-两点法测定空腹血清1,5-AG,建立1,5-AG的正常参考值。同期随机选取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38例,其中男女各19例,年龄37-74岁,给予重组赖脯胰岛素25治疗12周,每周规律监测餐前、餐后2h指尖血糖用以计算平均血糖(MBG),测定0、2、4、8、12周的1,5-A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糖化血清白蛋白(GA),比较各阶段不同血糖监测指标的变化,并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健康人群的参考值范围:整体人群68-251μmol/L;男性80-267μmol/L,女性66-206μmol/L。健康人群1,5-AG水平号性别有关,男性高于女性;与年龄、体质指数(BMI)均无关。T2DM患者中,1,5-AG、HbAlc、GA与MBG均呈显著相关性(r=-0.491、0.563、0.422,均P〈0.01);1,5-AG与2周内的MBG相关性最高(r=-0.675,P〈0.01),HbAlc与MBG的相关性维持时间最长。2周时1,5-AG升高了18.8%,而HbAlc和GA只分别降低了3.2%、6.2%。到12周,1,5-AG变化幅度为65.2%,仍明显高于HbAlc、GA的降低率(16.1%、21.1%)。T2DM患者个体的1,5-AG、HbAlc、GA、MBG随时间变化的一致性较好。结论1,5-AG的正常参考值:整体人群68-251μmol/L;男性80。267μmol/L,女性66-206μmol/L;1,5-AG作为短期血糖控制程度的标志,可能优于HbAlc和GA。  相似文献   
96.
加味补肾壮筋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加味补肾壮筋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确切疗效。方法 将9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加味补肾壮筋汤和活性钙冲剂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加味补肾壮筋汤治疗组骨密度定量测定有明显提高,疼痛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明显优于活性钙冲剂治疗组。结论 加味补肾壮筋汤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价加味补肾壮筋颗粒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对6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腰背痛、肾虚症状评分,测定血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钙、磷24h尿钙/尿肌酐比值(U-Ca/Cr),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及腰椎骨密度。结果:治疗后腰背痛评分(t=2.54)、肾虚(t=4.73)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5),患者血AK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钙、磷、一氧化氮无明显变化,尿钙/尿肌酐比值显著下降,腰椎骨密度有所增加(t=6.787,P<0.05)。结论:加味补肾壮筋颗粒剂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有效,可能不是通过降低血清中一氧化氮的水平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8.
目的 了解脂肪肝患者的相关实验室诊断指标的变化。方法 对2678人进行健康体检、B超及实验室检查,根据B超及实验室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678名体检者共检出脂肪肝患者257例,其中转氨酶升高者和正常者检出率分别为8.7%和9.8%,HBsAg阳性和阴性者检出率分别为9.3%和9.6%,血糖升高者和正常者的相应检出率分别为18.7%和8.7%,甘油三酯升高、胆固醇升高者和血脂正常者的相应检出率分别为23.8%、17.4%和6.5%。结论 脂肪肝的发生与高血脂、糖尿病存在密切的关系,而与肝功及HBsAg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9.
背景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为库欣病(Cushing's disease,CD)和异位ACTH综合征(ectopic ACTH syndrome,EAS),岩下窦静脉分段采血(bilateral inferior petrosal sinus sampling,BIPSS)是鉴别两者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和技术要求高难以临床广泛开展,而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high-dose dexamethasone suppression test,HDDST)及外周血1-去氨基-8-D-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esmopressin,DDAVP)刺激试验操作较为简单,可广泛开展.目的 探讨外周血DDAVP刺激试验联合HDDST鉴别诊断库欣病和异位ACTH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经术后病理、临床指标、BIPSS确诊的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血ACTH-皮质醇节律、24 h尿游离皮质醇(24 h urinary free cortisol,24 h UFC)、外周DDAVP刺激试验后血ACTH及血皮质醇变化和HDDST后血、尿皮质醇变化,探讨外周DDAVP刺激试验和(或)经典HDDST不同切点鉴别诊断CD与EAS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119例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患者中,CD 105例,男性10例,女性95例,平均年龄(38.20±12.52)岁;EAS 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4.86±17.17)岁.以外周DDAVP刺激试验后血ACTH升高幅度≥35%为切点,鉴别诊断CD与EAS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7.9%和55.6%;以经典HDDST血和尿皮质醇抑制率均度≥50%为切点,鉴别CD与EAS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2.0%和90.0%;联合外周DDAVP刺激试验血ACTH升高≥35%和HDDST试验血皮质醇(或尿游离皮质醇)抑制率≥50%为切点,鉴别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3.3%和87.5%.结论 以外周DDAVP刺激试验作为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定位试验,敏感度较高,但特异性较低;以HDDST作为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定位试验,敏感度较低,但特异性较高;两个试验联合诊断,可提高鉴别库欣病和异位ACTH综合征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手术人群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甲状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甲状腺手术的39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2846例(71.2%),男1150例(28.8%),甲状腺癌3414例(85.4%),良性结节582例(14.6%)。按HDL-C水平从低到高等分为五分位数组(Q1-Q5),比较5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DL-C水平与甲状腺癌风险的相关性,建立限制性立方样条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与最低HDL-C五分位数(Q1)的研究人群相比,随着HDL-C水平升高(Q2-Q5),女性的构成比逐渐增高,甲状腺癌的构成比、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水平、空腹血糖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BMI、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