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3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6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报道了在江滩地区采用4种不同的防治策略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滩地感染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但以“人畜化疗+灭螺”及“人畜化疗+健康教育+灭螺+个人防护”对策组效果最好。认为在江滩地区强调人畜同步化疗,坚持连续对耕牛普治是控制滩地感染性钉螺的关键。同时强调了在滩地进行药物灭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2.
53.
晚期血吸虫病对患者体能和劳动力影响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晚期血吸虫病对患者体能和劳动力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安徽省宿松县2个乡40-70岁无其它严重慢性疾病的血吸虫病患者48例,在非流行区相对应年龄、性别人群随机抽取健康对照者56名,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清学检查;并用B超检查肝实质损害情况,以台阶试验进行体能测度。结果:病例组48人和对照组56人的生活、劳动、社会经济和居住环境因素差异均无显著性。病例组的平均身高(156.29cm)和体重(50.72k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9.41cm和53.92kg,均P<0.05);病例组劳动力有中等下降或完全丧失的13例(28.3%);而对照组有中等下降的7例(12.7%),无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P<0.01)。过去1年中病例组因病不能工作平均4.11d,对照组为0.86d(P<0.01);病例组出现腹痛、腹泻和乏力等症状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肝实质损害Ⅱ级者21例(占43.75%),Ⅲ级者8例(占16.67%),对照组Ⅱ级者7例(占12.73%,P<0.01);病例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111.06g/L)、握力(303.83N)和台阶指数(61.09)与对照组(分别为122.27g/L、344.20N、71.84)的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均P<0.01)。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体能平均相差15.0%。结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劳动力和体能受到明显损害,患者经过积极治疗,虽多数可达临床治愈,但其劳动力和体能仍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54.
长江三峡建坝对安徽洲滩地区居民接触日本血吸虫疫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和县陈桥洲进行居民接触疫水行为定点观察,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提供的水文资料推算三峡建坝前后和县陈桥洲水位变化,结果表明洲滩地区居民接触疫水主要以生产性如捕鱼,放牧,打草,打粽叶等为主,但生活性接触疫水仍占一定比重;三峡建坝后,陈桥洲水位变幅不大,滩地水淹时间较往年略减少,推测三峡建坝后,当地居民因放牧而接触疫水可能增加,因捕鱼而接触疫水可能减少,因其它方式接触疫水可能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55.
为了探讨藐小棘隙吸虫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将76例感染藐小棘隙吸虫的小学生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吡喹酮5mg/kg 和等剂量安慰剂顿服,治后5月进行检查对比。结果吡喹酮和安慰剂5项测量指标中4项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故可初步认为藐小棘隙吸虫感染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56.
目的描述人工灌溉区钉螺生长繁殖特征,为实施生态学方法控制钉螺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在泾县陈村水库总干渠自流灌溉区选择一斗渠为观察点,于2002年8月~2003年11月,每月进行系统抽样查螺;每月随机抽样有螺框20框,室内逐只测量钉螺螺旋数和壳体长度,镜下观察雌螺并计数螺卵;全部钉螺解剖鉴定死活.同时测量水位并收集气象资料. 结果 2003年,2~4月份活螺密度最高; 7~9月份钉螺死亡率最低;多数月份雌螺存活数量高于雄螺.雌螺含螺卵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含卵雌螺数从6月份开始减少,7月时未见含卵雌螺,8月份含卵雌螺数仅占观察雌螺数的9.79%,9月份占83.82%.幼螺(螺龄>3周)出现在6~10月,大多在6、7月份.但在2002年12月份幼螺出现1个小高峰. 结论在陈村水库自流灌溉区,钉螺的新老交替可能发生在7月份,新生钉螺发育成熟可能在9月份,而这一特征可能受年度间气温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58.
随着防治策略转变为疾病控制 ,以及合理分配、利用、节约有限卫生资源的需要 ,对各项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和防治措施评价中越来越重要。查病、查螺是血吸虫病防治与研究中最根本、最基础的工作 ,了解其定量指标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其应用 ,掌握运用已获得的规律 ,可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优化组合及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 病原学调查的定量指标  粪便中检出虫卵作为感染血吸虫的定性指标 ,在此基础上计算人群感染率以描述社区患病状况。而对粪便中虫卵计数 ,可测度感染的严重程度。自 Kloetzel首先将虫…  相似文献   
59.
安徽省江洲滩地区血吸虫病传染源及其在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了解掌握血吸虫病流行区传染源的种类和感染状况,分析各宿主在传播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992~1995年在安徽省5个江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进行的传染源种类、分布、感染和污染状况的调查显示,在我省江洲滩地区除人外共发现牛、猪、兔、羊、鼠和狗等6种动物传染源。感染率分别为48.69%、21.31%、18.18%、13.04%、8.33%和0.69%,除狗外其它动物感染率均高于人群(7.53%)。从各宿主EPD和相对传播指数来看,人群所占的比例最高达91.3%,耕牛占8.48%,其它动物累计仅0.2%。然而,滩地实际污染调查则仅发现牛、猪和羊,污染指数牛占99.83%,猪占0.17%,由此可见牛是湖沼地区最重要的传染源。同时文中指出确切判断某一宿主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不仅要分析传染源的数量、感染率、排卵量,而且还要考虑到虫卵实际污染有螺水体的机率、孵出率和对钉螺的攻击力等因素。  相似文献   
60.
安徽省发现日本棘隙吸虫人体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棘隙吸虫病是由日本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japonicus)寄生所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自林金祥于1982年首次报道该虫的人体感染以来,广西、江苏也各相继报道1例。1991年春,我们在和县陈桥洲进行人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时,检出日本棘隙吸虫感染4例。经虫卵与驱出成虫鉴定,证实确系日本棘隙吸虫。本组男、女各两侧,年龄8~12岁,其中3例常有不定时的腹痛、肠鸣及间断性腹泻。另1例无明显症状。体检均无异常发现。4例患儿均否认进食生鱼史,但常喝生水,卫生习惯很差。分别于清晨空腹给患者吡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