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3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7篇
  2023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991~1993年对安徽省和县陈桥洲村进行了藐小棘隙吸虫终宿主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猫、犬的感染率分别为13.71%(899/6557)、39.76%(33/83)和62.16%(115/185)。人群的感 染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低,感染率越高。3~10岁感染率最高,为26.01%;11~20岁、 21~30岁、31~40岁、41~50岁与51岁以上者感染率依次为21.69%、14.26%、9.50%、8.74%和 3.06%;3~30岁感染率构成比高达78.31%。对感染者的分布特征分析表明,藐小棘隙吸虫感染有极明 显的家庭聚集性和空间聚集性。认为居民感染藐小棘隙吸虫与其饮水有关。  相似文献   
32.
硼镁石粉杀灭钉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验证硼镁石粉的杀螺效果,分析其作用机理,为其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钱法、熏杀法以及WHO“杀螺剂实验室终筛法”中的浸杀法和接触法测试和比较硼镁石粉的灭螺效果。结果 硼镁石粉熏杀法没有灭螺效果,接触法和浸杀法的效果较好。浸杀法起效时间短,接触法效果较稳定。27℃作用时问4d时,接触法的LD50为4.07g/m^2,作用时问越长效果越好。结论 硼镁石粉用于灭螺时是逐渐起效的,灭螺效果好,长期效果稳定,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接触可溶物而杀灭钉螺。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人群藐小棘隙吸虫感染的季节分布和影响因素以及年度罹患情况。1995年在安徽和县陈桥村选择1所小学进行纵向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学生中藐小棘隙吸虫感染呈明显季节性,秋季(9-10月份)是感染的高峰季节,生饮含有该虫尾蚴的池塘水是造成季节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各月份藐小棘隙吸虫感染率与饮生水率、饮水频次和饮生水量,经相关分析均有显著意义(R_1=0.960,R_2=0.834,R_3=0.896 P<0.05)。同时调查表明小学生藐小棘隙吸虫年度罹患严重,罹患率高达31.86%,是该地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常见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34.
本文观察了藐小棘隙虫尾蚴在天然及实验室条件下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显示该尾蚴不仅可在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的鱼鳃中发育成囊蚴,还能在英终宿主犬的胃液中以及生理盐水等实验条件下完成囊蚴期发育。这一发现解释了藐小棘隙吸虫尾蚴经口直接感染终宿主(人、犬、猫)的原因。  相似文献   
35.
为了探讨藐小棘隙吸虫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将75例感染藐小棘隙吸虫的小学生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吡喹酮和安慰剂5mg/kg顿服,治后5个月进行检查对比。结果吡喹酮和安慰剂组5项测量指标中4项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故初步认为藐小棘隙吸虫感染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36.
根据江滩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分别实施“人畜化疗+健康教育”及“江滩综合治理+人畜化疗+健康教育”策略,结果表明各试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80%以上,感染度下降了90%以上,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70%以上,滩地野粪阳性率显著下降,滩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而实施一般防治对策的对照试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年间变化幅度不大,耕牛感染率仍较高,滩地污染相当严重,血吸虫病流行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7.
本文通过分析和县陈桥洲及铜陵铁锚洲钉螺和植被分布情况,以及对三峡建坝后两洲滩水位变化规律的预测,认为水位变化对钉螺分布范围及滩貌结构影响可能较小,但人畜上滩活动机会和受血吸虫感染的危险均有一定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38.
江滩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优化防治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1991—1995年,在皖、苏两省江滩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优化防治对策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传染源种类较多,在传播中的地位依次为牛、猪、人等;人群接触疫水以生产性、生活性方式为主,且因地而异,接触强度以游泳最甚;感染性钉螺分布与植被种类及人畜活动频度有关,并呈负二项分布;疫区形成与滩地崩长、变迁密切相关;长江水位及降雨量是影响该类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综合比较几种优化防治对策的螺、病情控制效果和费用—效果,提出在现阶段以“疾病控制”为主要目标时,宜选择“人畜化疗 健康教育”的策略,在经济条件合适的地区,可加上滩地治理的策略;在疫情基本控制地区,宜采取“人畜反复查治 消灭阳性螺点”及“重点人群和耕牛化疗 健康教育 易感带灭螺 个人防护”的策略,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39.
山区水库常年灌溉对血吸虫病传播潜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山区水库灌区引水灌溉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为控制血吸虫病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泾县陈村水库总干渠自流灌溉区,选择一处引水干渠和一条灌溉斗渠为螺情观察点,每月进行系统抽样查螺,观察钉螺含血吸虫情况;并收集气象、水文资料和结合已有的基础理论,推算感染性钉螺被毛蚴攻击感染的季节以及感染性钉螺生存时期。结果干渠分别在6、7月份,斗渠分别在7、10月份发现感染性钉螺;6月份舍尾蚴之钉螺,其被血吸虫毛蚴攻击感染最近时间在上年9月份。7月中旬舍尾蚴之钉螺其被毛蚴攻击最近时间在当年5月份,10月中旬舍子胞蚴之钉螺其被攻击时间在当年8月份及此后。理论上在干渠坡滩,6~11月份有感染性钉螺存在,在斗渠感染性钉螺可常年存在。干渠虽常年有水,但淹滩主要在4、5月份及上年8、9月份,而斗渠较浅且常年有水。结论在总干渠自流灌溉区,干渠内感染性钉螺的形成及人畜感染的发生与水位变化有关;而在小型灌溉渠中,血吸虫传播可在大多数季节实现。  相似文献   
40.
目的江滩地区不同防治对策控制血吸病传染源及滩地污染效果的观察.方法根据江滩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分别实施"人畜化疗+健康教育"及"江滩综合治理+人畜化疗+健康教育"策略.与实施一般防治对策的对照试区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各试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80%以上,感染度下降了90%以上,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70%;滩地野粪阳性率显著下降,滩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人畜化疗+健康教育"及"江滩综合治理+人畜化疗+健康教育"策略,较实施一般防治对策的对照试区更能有效地控制传染源,人畜血吸虫感染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