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8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后影响临床症状的因素。方法 :对196例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的病人随访6个月 ,比较出现心前区不适症状病人与未出现症状者间的临床特征及病变血管类型。结果 :196例病人中有42例 ( 2 1.4% )出现心前区不适症状。临床资料中 ,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高文化程度方面因素有症状组明显高于无症状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影像学方面 ,多支病变、分叉病变、弥漫性病变、长病变及严重狭窄病变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高文化程度以及多支病变、分叉病变、弥漫性病变、病变长度 >15mm、狭窄程度 >99%者 ,可以增加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心前区不适症状的复发。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不同AV间期起搏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植入双腔起搏器并患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30例,设置11个AV间期(150ms、170ms、190ms……350ms),记录不同AV间期下的LVEF,找出最佳AV间期。分为研究组(AV间期调为最佳AV间期)15例,对照组(AV间期为出厂默认AV间期)15例,于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记录LVEF、NT-proBNP。结果 AV间期自150ms开始增至210ms~230ms时,LVEF随AV间期的延长而增大,在AV间期210ms~230ms时达到最大,达峰值后又逐渐下降,LVEF在AV间期210 ms及230 ms时较AV间期210ms~230ms时降低(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LVEF、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LVEF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NT-proBN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起搏器不同AV间期可影响LVEF;将AV间期调至最佳AV间期有利于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善。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协同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对照组)与阿司匹林加复方丹参滴丸组(试验组).于用药前及用药1周、用药1月后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血栓素B2(TXB2)含量.结果 治疗1月后试验组PAGM、TXB2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 ACS患者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和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PAGM、TXB2水平,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阿魏酸(FA)对正常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阿魏酸组(FA1)、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阿魏酸+缺血/再灌注损伤组(FA2)。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逆行灌注模型,观察阿魏酸用药前后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开始收缩至dp/dtmax的间隔时间(t-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等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FA1组中LVSP、dp/dtmax、-dp/dtmax相比于Con组,抑制程度较高,其中LVSP抑制率在10^-6mmol/L-10^-2mmol/L呈剂量依赖性增强,10^-5mmol/L以上浓度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2组相对于I/R组,LVSP恢复率在10^-6mmol/L-10^-2mmol/L呈剂量依赖性增强,同样在10^-5mmol/L-10^-2mmol/L浓度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p/dtmax在再灌注30min和60min时表现为10^-4mmol/L-10^-2mmol/L浓度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R恢复率方面,再灌注30min和60min时,FA2组不同浓度恢复率均低于I/R组(P〈0.05)。结论阿魏酸可以抑制正常大鼠心脏收缩舒张功能,能改善正常离体大鼠心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5.
不稳定斑块病理生理学的基因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破裂为复杂病变,其原因不明,涉及多种基因,新型的基因技术为确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及血栓并发症形成的敏感性基因组提供了有利工具,本文简要论述了目前动脉粥样硬化的基因学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86.
1 资料 患者,男性,15岁.主因"间断性心悸5年,加重7 d"于2008年3月25日入院.患者自述于5年前剧烈运动后出现心悸,伴有胸憋、气紧症状,不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痛等症状,经休息后缓解,持续数分钟.之后,上述症状又多次出现,每次均为剧烈运动后发作,休息数分钟可以缓解.7 d前运动后,再次出现心悸、胸憋、气紧症状,同时伴有四肢乏力,休息6 h~7 h后缓解.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行心电图检查示:显性预激综合征.入院要求彻底根治.入院检查:一般情况较好,生命体征正常,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心率为80/ min,无杂音,腹部、四肢未检查出异常体征.胸部X线、心脏彩超及常规化验、生化检查均无异常.入院诊断:心律失常,显性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87.
1资料 患者,女,61岁,主因发作性心悸,晕厥20年,于2009年9月25日入院。患者20年前于情绪激动后出现心悸、晕厥,伴大汗、恶心、呕吐,持续约数分钟,未诊治。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持续时间约教秒至数分钟不等。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速,偶发尖端扭转型室速。  相似文献   
88.
目的比较主动固定电极(螺旋电极)与被动固定电极术后心室各参数的变化。方法对30例接受被动固定电极及30例螺旋电极置入的病人,分别于置入时、术后1周、术后3个月在平静状态下测定起搏阈值及阻抗。结果两组起搏阈值在置入后1周均较置入时升高(P0.05)。术后3个月时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阻抗均较术中降低(P0.05)。结论置入螺旋电极者不论起搏阈值、阻抗的变化均与传统被动固定电极相近。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联合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两种炎症指标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正常对照组30名、稳定型心绞痛(SA)组2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3例,将ACS患者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1例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32例两组.分别检测各组CRP、肌钙蛋白I(cTnI)及全部样本血清脂联素的水平.结果 CRP水平ACS组与SAP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PN水平ACS组明显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cTnI水平ACS组明显高于SAP组(P<0.01).ACS组血清APN与CRP呈负相关(r=-0.516,P<0.05),而与其他指标无相关.SA组APN与其他指标亦无显著相关.结论 脂联素在冠心病中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水平显著降低可预测ACS的发生及发展,动态监测血清APN水平有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观察病情、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0.
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06年6月—2009年12月因"胸闷、胸痛"入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血压患者311例。分组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多元相关分析显示,与冠脉积分成正相关的因素有尿酸(UA)、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冠脉积分成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在校正其他因素的影响后,UA与冠脉积分的相关性依然存在。并且随着血压及血尿酸的增高,冠脉积分越高。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有关,随着血压及尿酸的升高,冠脉病变支数多,病变程度大,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