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8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52.
将70例大于65岁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尿激酶疗效的对比研究。尿激酶溶栓组再通率471%,对照组再通率13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溶栓组住院病死率(235%)略低于对照组(245%),但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结果提示大于65岁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溶栓治疗虽可使冠脉再通,但对降低住院病死率的作用很小,这可能与溶栓组病例数较少有关。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3.
临床急性下壁梗塞病例,如心电图STⅢ抬高大于1mm及STⅢ/Ⅱ>1时,多提示合并右室梗塞,应及时加作右胸导联心电图加以证实。对右室梗塞合并低血压者应区别情况给以扩容治疗。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女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2006年12月-2007年12月行冠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80例.按有无DM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因素及造影情况、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吸烟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组绝经患者少于非DM组(P<0.05);比较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均高于非DM组(P<0.05);DM组需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百分比高于非DM组(P<0.05);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三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也增多(P<0.05).结论 DM是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DM患者在绝经期前患冠心病者多于非DM患者,DM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较多,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促使及加重冠状动脉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20只SHR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SHR-A组)和高血压对照组(SHR-C组),同周龄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左旋氨氯地平治疗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对乙酰胆碱(ACh)和硝普钠(SNP)的舒张反应,以及血清NO、内皮素(E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 与SHR-C组相比,SHR-A组胸主动脉环对ACh的最大舒张反应明显增强(P<0.01).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能够消除两组之间的差异.3组大鼠胸主动脉环对SNP的最大舒张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SHR-A组与SHR-C组、WKY组比较血清NO、SOD浓度明显增加,而血浆ET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干预能够显著改善SHR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内皮NO的合成和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脂蛋白(a)[Lp(a)]与纤维蛋白原(Fig)及冠脉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102例AMI患者检测血脂和Fig,并行冠脉造影检查,按血浆Lp(a)浓度分为高Lp(a)组(≥300 mg/L)和低Lp(a)组(<300 mg/L),比较两组血浆Fig及冠脉病变特点的差异.结果 Lp(a)与Fig、冠脉狭窄分数、有明显相关性(P<0.01).高Lp(a)组的Fig水平、冠脉狭窄分数、梗死相关血管的残余狭窄程度、血管闭塞率均明显高于低Lp(a)组(P<0.05),其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评分明显低于低Lp(a)组(P<0.05).结论 血浆Lp(a)升高的AMI患者,其Fig水平也异常升高,冠状动脉狭窄分数增加,IRA的残余狭窄程度加重,血流速度缓慢,血管闭塞率增加.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浆中偶联因子6(CF6)的变化,以明确OSAS是否为AMI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测及心电图演变与多导睡眠仪监测将100例研究病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OSAS组(28例)、OSAS组(20例);并设对照组(16例).结果 CF6值在AMI合并OSAS组为(402±133) pg/mL比AMI组(498±110) pg/mL明显增高(P<0.05).AMI合并OSAS组中CF6水平与呼吸紊乱指数(AHI)呈正相关(r=0.531,P<0.05).结论 AMI合并OSAS患者血浆中CF6含量明显高于未合并者,OSAS为AM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8.
应用全细胞电压钳技术的斜坡脉冲程序 ,测定离体豚鼠心肌细胞准稳态电流 -电压关系曲线 ,研究E- 40 31增强 Na /Ca2 交换电流的机理 .结果表明蛋白激酶 C激动剂十四酰佛波乙酯 ( TPA) 5,1 0和1 5nmol· L-1使膜电位 50 m V时的 Ni2 敏感电流分别增加 ( 1 1 6± 43) % ,( 2 2 5± 63) %和 ( 2 89±69) % .使膜电位 - 1 0 0 m V时的 Ni2 敏感电流分别增加 ( 2 9± 1 7) % ,( 1 0 4± 2 1 ) %和 ( 1 40± 2 9) % .蛋白激酶 C拮抗剂他莫昔芬 2 0 μmol· L-1可完全阻断 E- 40 31和 TPA对该电流的刺激作用 .结果提示 ,E- 40 31通过蛋白激酶 C途径激动 Na /Ca2 交换 .  相似文献   
59.
1资料 患者,男性,15岁。主因“间断性心悸5年,加重7d”于2008年3月25日入院。患者自述于5年前剧烈运动后出现心悸,伴有胸憋、气紧症状,不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痛等症状,经休息后缓解,持续数分钟。之后,上述症状又多次出现,每次均为剧烈运动后发作,休息数分钟可以缓解。7d前运动后,再次出现心悸、胸憋、气紧症状,同时伴有四肢乏力,  相似文献   
6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常可导致心悸、心力衰竭、脑卒中和肢体栓塞等。治疗房颤的理想目标是恢复窦性心律,这是防范继发心血管事件和血栓并发症的最佳手段。近10年来,有关房颤电生理机制和治疗手段的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导管消融不仅能治愈房颤,改善病人的症状、生活质量和心功能,也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