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检测HIV核酸在肝脏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初步探讨HIV引起肝损害的机制.方法 选取12例HIV感染者和5例AIDS患者,取其肝脏标本(其中15例活检,2例尸检),使用4条3'末端生物素标记的HIV gag区保守序列的寡核苷酸探针混合后进行原位杂交实验,由2名病理科医生和2名传染病科医生共同读取结果,衬染后蓝色为阳性信号.结果 所有17份标本的单个核细胞和窦壁细胞胞质中均有阳性信号,此外有4份标本(标本6、11、15、17)的肝细胞胞质中有阳性信号,其中2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细胞内也有HIV p24抗原,而血清抗HIV阴性患者肝组织和未加探针的阴性对照均未见阳性信号.AIDS患者肝组织中阳性杂交信号较HIV感染者明显.结论 HIV可能直接感染了肝脏组织的多种细胞,包括Kupffer细胞、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肝细胞等.HIV感染肝组织的情况可能与免疫抑制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2.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8岁。因乏力、上腹痛伴发热5天,意识不清1天入院。既往有血友病病史6年。就诊前5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上腹痛,伴发热、恶心、厌油,体温38.1℃。2天后乏力、恶心症状加重,并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4天后出现狂躁不安,言语混乱,次日凌晨陷入昏迷,遂来院就诊。查体不合作,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全身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球结膜轻度水肿,  相似文献   
23.
吉英杰  赵敏 《肝脏》2005,10(2):160-161
1981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报道了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之后这种被称为“世纪瘟疫”的疾病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并已成为全球性灾难。据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2004年7月公布的《2004全球艾滋病疫情年度报告》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球约有4000万HIV携带者,2003年共有290万人死于艾滋病,而且还在以平均每年感染1.4万人、死亡8000~10000人的速度威胁全人类。这无疑会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危害,对经济、政治也将带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塞拉利昂弗里敦地区老年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国解放军援塞医疗队2014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60岁)EVD确诊患者21例(老年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特点。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老年EVD患者235例(非老年组)作为对照。结果老年组病毒载量与非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发热、乏力、纳差、腹痛、头痛、咳嗽、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肌肉痛、胸痛和结膜炎。老年组腹痛(85.7%)和精神错乱(23.8%)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组[64.3%(P=0.047)和8.9%(P=0.047)],关节痛(61.9%)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83.0%)(P=0.018)。老年组病死率(33.3%)与非老年组(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入院后至死亡的平均死亡时间[(3.0±1.4)d]与非老年组[(2.3±1.7)d]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EVD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与非老年EVD患者类似,但仍具有其自身特点,这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系铜代谢障碍引起的以肝硬化、脑部基底节损害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该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成人患者漏诊和误诊率较高,现将本中心收治的5例以肝病为首发症状的成人HLD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肝能滴丸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2例老年(60~79岁)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所有患者血清HBV DNA阳性,部分患者HBeAg阳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2倍以上。在给予保肝、降酶药的基础上加用肝能滴丸,12粒/次,3/d,口服,疗程半年。结果抗病毒疗效:总显效率20%(6/30),总有效率(显效 有效)43%(13/30),明显高于对照组。安全性:约30%患者有不同程度腹泻,1例有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极少数患者(2例)因明显腹泻中途停药。结论肝能滴丸对老年乙肝患者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总体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7.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血色病的认识。方法使用“血色病”为关键词,检索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CHKD)1991~2010年的文献,发现经肝穿刺和(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血色病患者71例,分为原发性血色病(primary haemochromatosis,PHC)和继发性血色病(secondary haemochromatosis,SHC),比较二者的临床特点。结果43例PHC患者,男36例,女7例,平均年龄(38.1±15.2)岁,12例可疑存在类似家族史;28例SHC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4.24±13.2)岁。SHC继发于血液病9例,慢性肝病19例。PHC和SHC的主诉主要为皮肤色素沉着、乏力、糖尿病、性功能低下、活动性气促;体征主要为皮肤色素沉着、脾大、肝大、肝脾均大和心界扩大,且多合并多器官受损;多器官损害以肝脏受损+皮肤色素沉着最为多见,PHC和SHC的发生率分别为67.4%(29/43)和67.9%(19/28),上述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存在肝硬化者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糖尿痛和皮肤色素沉着+糖尿病要明显多于无肝硬化者(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铁蛋白在PHC患者中的升高率为94.3%,在SHC为100.0%(P〉0.05);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在PHC患者中的升高率为78.6%,在sHc共检测2例,均升高。结论血色病为多脏器受损的铁过载性疾病,国内确诊依赖于肝穿刺或腹部MRI;为避免误诊和漏诊,长期输血和慢性肝病患者应常规检测空腹铁蛋白和TS,升高者应进一步筛查遗传基因,早期治疗可能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8.
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感染的情况十分多见,在经输血或单采血浆而感染HIV者中甚至高达90%以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应用使HIV相关的综合征和病死率大大下降。却使HCV慢性感染在共感染者中的致病作用日益凸现。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HIV/HCV共感染组与HCV单纯感染组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观察HIV/HCV合并感染者肝组织的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29.
转氨酶升高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6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英杰  何卫平 《肝脏》2012,17(5):301-303
目的 探讨以转氨酶升高为首发表现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 选取61例以转氨酶升高入院,最后确诊为PMD的患者,总结其临床资料,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1)男性占96.7%(59/61),73.8%(45/61)患儿6岁以下发病,半数左右的患儿学走路时间较晚,易摔倒、上楼需扶;(2)13.1%(8/61)的患儿有明确家族史,腓肠肌肥大的占59%(36/61),44.1%(26/59)Gower征阳性;(3)所有患者均有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明显增高,ALT、AST轻度升高;(4)肝活检无特异性病变,肌电图表现为肌源性疾病,肌活检有较特异病变.结论 PMD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或经常被忽视,以发现转氨酶升高就诊者不在少数,容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PMD诊断需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家族史、血清酶学、肌电图、肌活检等.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