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们比较了 2 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CABG)的灌注方法 ,以探讨体外循环中应用温血高钾停跳液诱导停跳、冷血维持及终末温血再灌注 ,即“温 -冷 -温”技术和单纯冷血高钾停跳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资料和方法 本组 2 4例中男 1 4例 ,女 1 0例。均为首次单纯CABG者 ,所有病人均为三支病变且不合并有室壁瘤和其他瓣膜病者。试验分为先常温转流 ,主动脉阻断后即用温血 (35℃ )高钾停搏液 (稀释氧合血 1∶4K+ 2 2mmol/L)诱导停搏 ,在心电图维持到直线改用冷血停搏液灌注 1 5~ 2 0ml/kg;同时转流降温 ;缺血期间每隔 30mi…  相似文献   
42.
7公斤以下患儿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管理的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总结并对比 2年内 7kg以下患儿体外循环中和术后的管理资料 ,探讨低体重患儿体外循环管理新经验。方法 从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5月对 86例 7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 )患儿中随机选取 40例作为传统组 ,平均年龄 (8.0± 1.9)个月 ,平均体重 (6 .7± 0 .9)kg ,同时从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5月的 117例 7kg以下先心病患儿中随机选取 40例作为改良组 ,平均年龄(7.3± 0 .8)个月 ,平均体重 (6 .1± 1.3)kg ,通过对比两组患儿体外循环预充资料、改良超滤应用和术后一般情况 ,总结小体重患儿体外循环管理经验。结果 改良组患儿体外循环中的预充总量 (4 10 .5± 2 7.3)ml明显少于传统组 (76 7.8± 46 .2 )ml(P <0 .0 1) ,其中库血预充量 (2 17.5± 34 .0 )ml明显少于传统组 (4 5 8.6± 6 7.1)ml(P <0 .0 1) ,白蛋白预充量 (5 8.5± 12 .1)ml和晶体预充量 (112 .5± 2 0 .6 )ml少于传统组 (112 .7± 2 4.6 )ml,(2 80 .5± 5 6 .2 )ml(P <0 .0 5 ) ;改良组 40例患儿中有 37例应用改良超滤装置 (MUF) ,而传统组未应用MUF ;从术后ICU的恢复情况看 ,改良组患儿的气管带管时间和在ICU停留时间明显少于传统组 (P <0 .0 1)。结论 对于 7kg以下的低体重先心病患儿施行体外循环时 ,应用预充少的  相似文献   
43.
正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是由多糖交替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属于黏多糖硫酸酯类,呈强酸性,在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它的抗凝机制是通过与抗凝血酶III(antithrombin,ATⅢ)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结合后,增加ATⅢ对凝血因子的抑制作用[1]。UFH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下心脏直视手术中乌司他丁对激活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作用。方法30例择期ECC下冠状动脉搭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15)和乌司他丁组(U组,n=15)。对照组ECC中不给予乌司他丁,试验组围ECC期给予乌司他丁100万单位(其中30万为麻醉诱导前给予,40万预充ECC机内,30万为开放升主动脉后给予)。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阻断升主动脉后30 min(T2)、再灌注3 h(T3)、6 h(T4)及12 h(T5)各时间点取静脉血测定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PMNE)的水平;并于麻醉诱导后(Ta)、ECC结束后给鱼精蛋白前(Tb)、鱼精蛋白中和后1 h(Tc)、术后24 h(Td)提取全血标本测定CD62p的表达。此外,于ECC前、后抽取动脉血气监测肺泡动脉血氧梯度(A-aDO2)。结果两组血清中PMNE的浓度在T2、T3、T4、T5各时间点都明显高于T1时间点(P〈0.01),U组的PM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b、Tc、Td时间点两组CD62p的表达明显高于Ta时间点,但是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相比较对照组,U组的A-aDO2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在ECC过程中乌司他丁可以通过PMNE的释放从而减轻肺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但是并没有起到抑制血小板激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比较低温停循环下应用顺行性或逆行性脑灌注进行大血管手术患行的临床结果。方法我们对PubMed,Embasr和the Cochrahe Library数据库进行了检索。纳入的研究对象要分别采用低温停循环(HCA)+顺行性脑灌注(ACP)和低温停循环(HCA)+逆行性脑注行(RCP)进行大血管手术,并且研究报道了早期死亡率、中风率、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TND)、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PND)中至少一个作为临床终点的原始数据。我们通过Q检验和12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运用Begg’s检验和Egger’s检验分析有无出版偏倚。结果最终有31篇文章纳入此荟萃分析,其中4300名患者使用HCA+ACP,2662名使用HCA+RCP。TND的合并RR为0.806,95%CI:[0.640.1.015],Z值为1.84(p=0.066),PND的合并RR为0.974,95%CI=[0.713.1.332],Z值为0.16(p=0.87)。早期死亡率的合并RR为1.152,95%CI=[0.935,1.420],Z值为1.33(p=0.185)。中风结果的合片RR为1.393,95%CI=[0.755,2.569],Z值为1.06(p=0.288)。结果强示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血管手术中运用HCA+ACP或HCA+RCP在比较TND,PND,早期死亡率和中风率这些临床终点时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46.
<正>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医疗数据大规模生成,包括高分辨率医学影像、连续生理指标监测、基因组测序和电子病历等。目前仅凭借人工手动的分析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对这些数据的分析需求,因此需要更多地依赖机器。因此,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已经逐步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1]。AI可以通过处理包括患者风险因素、解剖学特征、既往史在内的信息帮助预测疾病的诊疗结局;也可以通过应用深度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帮助解释医学影像、病理切片、皮肤病变、视网膜图像、心电图、内窥镜检查、面部和生命体征等[2]。  相似文献   
47.
深低温下肺动脉取栓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在深低温下行肺动脉取栓术体外循环管理的经验,方法:7例争性肺栓塞患者均在深低温低流量和深低温停循环下行肺动脉取栓术,并通过间断恢复血液,延迟复温,药物处理等技术,保护患者的心,脑,肺,肾等功能。结果:1例由于体外循环时间较长(335分钟),且心功能较差,静脉血氧饱和度不能有效的维持,脱机困难,使用了体外膜肺支持,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因肺水肿瘤施行二次肺动脉环缩术后,肺水肿明显改善,其他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取栓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回顾总结阜外医院成人体外循环科限制性输血策略的质量控制工作,对初期成效进行评价。方法阜外医院成人体外循环科自2018年1月1日起严格执行本院外科输血规范,同时建立"临床用血核查表"电子信息系统,并基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建立围体外循环期临床数据库,对患者输血及相关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分别纳入科室质控前与质控后的体外循环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输血情况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可比。与质控前相比,质控后围体外循环期红细胞输注率显著下降(P 0.05),院内死亡率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科室内部综合质量控制方法,体外循环中限制性输血策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初步证实。  相似文献   
49.
目的在长时间心肺转流(CPB)患者中,对比研究应用微聚体滤器(SQ40s滤器)与普通输血器处理剩余机血与Cellsaver回收血液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CPB需低温停循环或低流量的成人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SQ40s滤器,n=30)与对照组(普通输血器,n=30),组内随机分为剩余机血组(n=15)和Cellsaver回收血组(n=15)。主要临床终点指标:扫描电镜滤膜残留物观察。次要临床终点指标:CPB前、CPB停机时、滤过后、术后24 h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肌酐。术毕及术后1 h、3 h、12 h、24 h的呼吸指数、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机械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扫描电镜半定量分析,实验组滤膜残留拦截物明显多于对照组[(0.633±0.127) vs (0.245±0.040),P=0.001]。呼吸指数呈现时间效应且实验组患者术后12 h呼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27),术后24 h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96.73(89.58~119.04)μmol/L vs 113.93(97.65~153.38)μmol/L,P=0.029]。其他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时间心肺转流过程中,应用SQ40s微聚体滤器可以拦截回收血液中的微聚体,并对血液成份无影响,潜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0.
目的回顾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式手术外科治疗的体外循环(ECC)管理方法,总结深低温停循环(DH-CA)过程中的器官保护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对我院10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孙式手术,均采用DHCA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ACP)方法,脑灌注流量5~10 ml/(kg.min)。心肌保护均采用血液停搏液。术中采用洗血球机以及ECC中应用超滤技术。结果平均ECC时间(189±48)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98±27)min,ASCP时间(21±5)min。DHCA时鼻温/直肠温(19.8±1.5)℃/(23.4±2.5)℃,降温时间(38±10)min,复温时间(91±16)min。气管插管时间7~450(48±68)h,ICU时间10~455(60±71)h。院内死亡4例(3.7%)。结论针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式手术,采用合理的ECC管理方法可以得到满意的临床结果,有效减少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