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微信为目前国内人们进行交流的最常用软件,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群可即时向特定人群发送信息、图片、语音和视频,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具有即时性和高度交互性。微信在围手术期宣教和管理中的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提高术前准备质量、提高围手术期知识掌握、降低手术取消率、提高手术和麻醉配合度、提高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术后随访率、改善医护患关系等。本文对微信在围手术期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其在围手术期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1976年,Frazin等首次报道了使用M型超声技术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1980年,Matsumato等改进了Frazin的探头设计,同时使用M型经食管超声在二尖瓣置换术中测量左心室短轴。随着二维显像技术的出现,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l临床应用变得更加广泛。1987年,De Bruijin等报道的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打开了术中超声的新局面。随着超声探头设计和换能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证实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40例患者中,有37例在术前的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得到确诊,另外3例虽图像质量不佳,超声仍怀疑PA—VSD,无一例漏诊。结论:超声心动图对PA—VSD可获得可靠诊断。在超声探测中注意观察肺动脉闭锁的水平、左右肺动脉有无融合、肺血管及右室发育状况、肺血来源以及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等,有助于正确指导外科手术的筛选及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24.
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REV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IOTEE)评价REV手术.方法 使用IOTEE对1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欲施行REV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2例为TGA,3例为CTGA,5例为DORV,10例均合并心内分流,开胸或体外循环前通过IOTEE评价瓣膜功能,房室动脉连接以及心内分流等情况,最终确定施行REV手术的可行性.术毕心脏复跳后通过IOTEE即刻评价心内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状况.结果 所有患者的心内分流均消失,无残余分流;所有患者均实现正常的房室及动脉连接关系;1例右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偏快,压差约25 mm Hg(1 mm Hg=0.133 kPa,下同),2例左室流出道流速偏快,压差约16 mm Hg;2例出现右室功能不全,均行二次辅助转机和ECMO辅助.结论 IOTEE能够即刻评价REV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是一种有效的评价复杂先心病的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的矫治变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59例不同类型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或术中监测,其中心律失常20例,瓣膜病变24例,先天性心脏病12例,主动脉夹层2例,不明原因肺动脉高压1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或术中监测,能清晰显示正常心内结构及病变的三维图像,成像质量好,分辨力高.结论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安全可靠,可用于经胸声窗不佳者及术中监测,补充经胸实时三维超声的不足,在术中应用时不干扰手术野及手术进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对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24例患者进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术中监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或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病变10例,二尖瓣脱垂2例,机械瓣置换术后机械瓣功能异常1例,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1例,室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心内膜垫缺损2例,法洛四联症2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问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左心室流出道狭窄1例,三尖瓣闭锁合并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1例,主动脉夹层2例。结果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在术前清晰显示病变的三维结构,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术后可即刻通过三维图像更直观评价手术效果。结论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方便应用于心脏术中监测,为心脏手术术前决策及术后效果评价提供重要信息,补充了常规术中超声应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利用实时三维超声(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估左心室室壁瘤(LVA)外科治疗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连续1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形成患者(LVA组)接受手术治疗。LVA组患者术前和术后4个月随访期间均行二维超声(2DE)、RT-3DE,通过Qlab软件分析计算获得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数(EF);同时测量12例正常人的左心室局部EF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利用统计方法对比分析LVA组(术前、术后4个月)与对照组左心室局部EF。结果 LVA组患者术前左心室局部EF呈心尖部至基底部递增方向,与对照组方向相反;除下基底段、下侧基底段和前侧基底段外,其余14个节段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4个月左心室局部EF恢复从基底部至心尖部的方向递增,前基底段和侧壁节段的EF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的EF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T-3DE是评估LVA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有效检查方法。LVA患者手术治疗后早期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恢复正常递增方向,部分非室壁瘤节段收缩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8.
超声造影评价心肌组织无再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心肌组织无再流变化的病理生理基础及超声造影评价原理心肌无再流或低再流是毛细血管解剖和功能受损所导致的。在心肌无再流区域出现毛细血管断裂或阻塞,除非心外膜动脉开放,否则造影剂微泡将无法进入这些区域,就会出现血流灌注缺损区。在无再流区域周围出现的低血流灌注区  相似文献   
29.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先天性心脏病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1997年9月至2006年1月,22例CTGA合并其它心脏畸形在我院施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例患者行双调转术,术后均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多切面进行评价,重点是观察和评价解剖三尖瓣的功能状况和解剖右心室的功能状况。结果在术后长达(46±31)个月的随访中患者的存活率100%。由于解剖三尖瓣关闭不全而需要置换瓣膜的9例患者,存在伴随着心室扩大的收缩功能减低(EF小于50%),效果明显较差(P〈0.001);而6例施行双调转手术的患者中,仅1例患者有中度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而需置换瓣膜。结论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其它心内畸形的外科手术方式中,双调转手术具有更好的中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快速康复(fast track, FT)的影响因素。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 074例,术后进行FT者597例为FT组,未进行FT者477例为非FT组。收集2组患儿临床指标以及第三代儿童死亡危险评分(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ⅢScore, PRISMⅢ)、儿童器官功能障碍评分(the Pediatric Logistic Organ Dysfunction, PELOD)、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风险分级评估(the Risk Adjustment for Congenital Heart Surgery, RACHS-1)、术后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 VI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FT的影响因素。结果 FT组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3.5%)和病死率(0.5%)低于非FT组(6.9%、2.3%)(P0.05),ICU治疗时间[(1.58±0.73)d]和住院时间[(5.86±1.37)d]短于非FT组[(5.49±0.82)、(8.72±1.42)d](P0.05);FT组患儿年龄3个月(2.5%)、体质量≤5 kg(3.5%)、术前有肺动脉高压(7.7%)、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时间150 min(4.4%)、PRISMⅢ≥10分(2.0%)、PELOD≥5分(3.0%)、RACHS-1≥3级(9.2%)、术后VIS≥20分(6.2%)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0.8%)比率均低于非FT组(6.1%、9.0%、18.6%、11.1%、7.5%、9.2%、26.0%、13.0%、47.6%)(P0.05);年龄3个月(OR=0.802,95%CI:0.726~0.845,P=0.005)、体质量≤5 kg (OR=0.751,95%CI:0.694~0.813,P0.001)、术前有肺动脉高压(OR=0.937,95%CI:0.875~0.986,P=0.013)、CPB时间150 min(OR=0.806,95%CI:0.728~0.861,P0.001)、PRISMⅢ≥10分(OR=0.774,95%CI:0.683~0.852,P0.001)、PELOD≥5分(OR=0.716,95%CI:0.613~0.825,P=0.002)、RACHS-1≥3级(OR=0.759,95%CI:0.684~0.817,P0.001)、术后VIS≥20分(OR=0.826,95%CI:0.775~0.883,P=0.005)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OR=0.781,95%CI:0.702~0.859,P0.001)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F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3个月、体质量低、CPB时间长、病情严重是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F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