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50篇 |
免费 | 542篇 |
国内免费 | 34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4篇 |
儿科学 | 78篇 |
妇产科学 | 61篇 |
基础医学 | 384篇 |
口腔科学 | 292篇 |
临床医学 | 1366篇 |
内科学 | 717篇 |
皮肤病学 | 79篇 |
神经病学 | 178篇 |
特种医学 | 32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1篇 |
外科学 | 683篇 |
综合类 | 2774篇 |
预防医学 | 1265篇 |
眼科学 | 77篇 |
药学 | 1050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1159篇 |
肿瘤学 | 2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2篇 |
2023年 | 231篇 |
2022年 | 234篇 |
2021年 | 264篇 |
2020年 | 235篇 |
2019年 | 191篇 |
2018年 | 217篇 |
2017年 | 132篇 |
2016年 | 161篇 |
2015年 | 197篇 |
2014年 | 451篇 |
2013年 | 382篇 |
2012年 | 421篇 |
2011年 | 466篇 |
2010年 | 457篇 |
2009年 | 440篇 |
2008年 | 420篇 |
2007年 | 483篇 |
2006年 | 494篇 |
2005年 | 483篇 |
2004年 | 400篇 |
2003年 | 350篇 |
2002年 | 312篇 |
2001年 | 282篇 |
2000年 | 301篇 |
1999年 | 313篇 |
1998年 | 256篇 |
1997年 | 295篇 |
1996年 | 292篇 |
1995年 | 284篇 |
1994年 | 237篇 |
1993年 | 191篇 |
1992年 | 161篇 |
1991年 | 146篇 |
1990年 | 103篇 |
1989年 | 102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38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1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6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下位胸椎和腰椎椎弓根固定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60套(男、女各30)成人干燥骨,对T9-L5椎弓根进行观测。胸椎椎弓根厚度,男为8.5mm,女为7.1mm。腰椎男女分别为10.7mm和8.5mm。胸椎椎弓极高度,男为16.1mm,女为14.0mm。腰椎男女分别为15.5mm和13.4mm。胸椎进钉点经椎弓根到椎体前缘的长度,男为45.9mm,女为39.0mm。腰椎男女分别为53.7mm和48.4mm。胸椎椎弓根最小横断面面积,男为105.3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分析西安市30~36月龄幼儿肥胖遗传度,探讨4个与体重指数相关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在幼儿肥胖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西安市随机抽样的4个社区的30~36月龄幼儿1 637例为研究对象,对幼儿行体格测评,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用Falconer回归法计算幼儿肥胖的遗传度。共收集到297例行血生化检查幼儿的静脉血样本,其中肥胖/超重儿140例(肥胖/超重组),正常体重儿157例(正常体重组)。应用MassARRAY RS1000分型技术对CDKAL1基因rs2206734、KLF9基因rs11142387、PCSK1基因rs261967和GP2基因rs12597579位点进行检测,比较肥胖/超重组与正常体重组幼儿等位基因、基因型的分布差异,进一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性、隐性遗传模型效益。结果 1 637例幼儿中,肥胖双亲的遗传度为83%±8%,源于母亲的遗传度为86%±11%,略高于源于父亲的78%±12%。rs2206734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rs261967位点基因型分布在肥胖/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幼儿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5);rs2206734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肥胖的风险低于纯合子CC个体(OR=0.24,P < 0.0125);rs261967纯合子GG个体肥胖的风险显著高于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OR=4.11,P < 0.0125)。结论 遗传因素在幼儿肥胖发病中起重要作用;CDKAL1基因rs2206734和PCSK1基因rs261967位点SNPs和西安市30~36月龄幼儿肥胖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3.
国内外研究证实,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Foxp3+ regulatoryTcells,简称Treg细胞)/Th17细胞失衡与多种血液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肿瘤性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存在Treg细胞水平上调Th17水平下调,可能与Treg诱导免疫抑制增强、Th17介导抗肿瘤免疫缺陷相关;而非肿瘤性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存在Treg水平下调、Th17水平上调,可能与Th17介导过度免疫损伤、Treg介导免疫抑制功能不足有关.提示Treg细胞/Th17细胞比率升高可能对肿瘤性血液病的发生起促进作用,其比率降低则可能对非肿瘤性血液病的发生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通过对妇科肿瘤及其它患者联合检测血清CA-125、CA-199含量及动态观察其水平,探讨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一)对照组:56例(男19,女37),年龄16~77岁。平均45岁,均为健康体检者。 (二)病理组:1996年10月~1997年9月门诊及住院经病史临床表现及各种辅助检查确诊的妇科及其它病人。经血清CA-125、CA-199检测其中男7例,女400例,年龄分别为43~81岁和14~79岁,平均58和45岁,经统计学处理男女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介绍了FoxproforWindows中使用滚动式下拉列表进行药品数据录入的编程方法,并给出两种实现方法的源程序,该方法能提高录入的效率,减轻操作人员负担 相似文献
106.
孕妇及非孕妇口服不同剂量RU 486后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非孕妇(n=9)及早孕妇(n=36)口服不同剂量RU 486后,以HPLC测定服药后RU486及其代谢产物RU 42633、RU 42848和RU 42698的血浆浓度,结果显示不论妊娠与否,药物的吸收及代谢都很迅速;服药后20 min 即可测得血浆中的RU 486及其代谢产物;母药达峰时间Tmax 均为1~2h,其峰浓度Cmax 对数与剂量对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服相同剂量后,非孕组药-时曲线水平及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大于早孕组,但两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非孕组及早孕组,口服25 mg、100 mg 和200 mg后,RU 486代谢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口服400 mg 和600mg 后则呈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前后的临床护理.方法 分析并总结了154例接受TACE的HCC患者手术前后护理,术前主要介绍手术一般过程,强调微创性,使患者克服恐惧心理;术后强调严格卧床24 h、患肢制动12 h、严密观察发热、疼痛、恶心、呕吐等术后不良反应,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且强调观察TACE所特有的手术并发症--血管性误栓,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处理.结果 本组92例患者出现发热(59.7%),106例患者出现疼痛(68.8%),89例患者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57.8%),均给予相应的临床和护理措施得以缓解;血管性误栓本组未出现.结论 手术前后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有利于提高TACE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在调控苯并(a)芘[B(a)P]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c—Jun活化中的作用。方法2.0μmol/LB(a)P处理HELF0、3、6、12、24h后或加入不同浓度B(a)P(0.0、0.5、1.0、2.0μmol/L)处理12h后,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B(a)P对细胞c-Jun活性的影响;利用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以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的显性失活突变体分别阻断p38、JNK和ERK活性后,观察3种MAPKs信号分子与B(a)P诱导c-Jun活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所观察的B(a)P作用时间和浓度范围内,c—Jun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B(a)P可诱导细胞内磷酸化c—Jun(Ser63/Ser73)水平增高,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内c—Jun的磷酸化水平也逐渐增强,至12h达到峰值(1.61±0.12,1.82±0.18),c-Jun磷酸化Ser63、Ser73与actin灰度比值分别是对照组的20.1倍、15.2倍,作用24h时细胞内c-Jun磷酸化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而且随着B(a)P浓度的增加,细胞内c-Jun的磷酸化水平也逐渐升高,呈现剂量-反应关系;使用显性失活突变体分别阻断JNK和ERK活性均可明显抑制B(a)P诱导细胞c—Jun磷酸化水平增加,但是阻断p38活性对B(a)P诱导细胞c—Jun磷酸化水平升高无明显影响。结论JNK和ERK信号通路调控B(a)P诱导的HELF细胞c—Jun活化,B(a)P促进c-Jun磷酸化的过程与p38信号通路无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配偶的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对精神分裂症配偶(研究组)及正常人群配偶(对照组)进行测试,两组各为100例,对其男、女配偶间表现进行研究。结果研究组行为问题的出现率为48.75%,对照组为15.00%。研究组LES平均行为评分26.36±15.28,高于对照组3.12±1.86(t=9.55,P〈0.01)。研究组的夫妻情感破裂、家属重病、性生活障碍、财产损失、收入显著减少、睡眠重大改变、焦虑、抑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行为问题,为患者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