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2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163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223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485篇
内科学   321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1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443篇
综合类   1120篇
预防医学   601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442篇
  6篇
中国医学   409篇
肿瘤学   13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存在免疫功能抑制,且术后疼痛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有效的术后镇痛能缓解围术期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并减少肿瘤复发转移.然而,不同镇痛药物及镇痛方式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不尽相同.本文就不同镇痛药物及镇痛方式对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术后镇痛方案,有利于术后免疫平衡调节,减少肿瘤复发风险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TUSC3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2例行肝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USC3在HCC组织及相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TUSC3的表达情况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0对冷冻HCC及癌旁组织中TUSC3 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92例石蜡组织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6例(60.9%)HCC组织中TUSC3表达下调,癌旁组织中33例(35.9%)TUSC3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USC3在HCC组织中的低表达与肿瘤Edmondson分级(P=0.008)、TNM分期(P=0.031)、肿瘤直径有关(P=0.0 2 0)。20对新鲜标本的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TUSC3的mRNA[(0.99±1.46)vs.(1.96±2.18)]与蛋白[(0.49±0.35)vs.(1.04±0.43)]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均P0.05)。结论:TUSC3基因在HCC中的表达下调,其低表达可能与HCC的恶性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探讨结核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上标志物CD27表达变化在活动性肺结核病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于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菌阳肺结核患者56例,菌阴肺结核患者42例,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33例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PPD~+)潜伏感染者46例作为组间和组内对照。将菌阳肺结核患者根据菌涂片结果分为2+组和≥2+组,以及根据肺部CT变化分为结节组、空洞组和多处空洞组。用流式细胞术和受试者工作曲线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结核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CD4~+CD154~+)上标志物CD27表达变化,分析其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及其与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及肺部病灶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菌阳和菌阴肺结核组外周血CD27~-CD4~+CD15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潜伏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区分活动性结核病(菌阳和菌阴肺结核组)和非结核病(健康对照组和潜伏感染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4.69%和78.48%,区分活动性肺结核(菌阳和菌阴肺结核组)和潜伏性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9%和87.88%。≥2+组CD27~-CD4~+CD154~+T细胞表达比例明显高于2+组,多处空洞组CD27~-CD4~+CD154~+T细胞表达比例明显高于结节组和空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7~-CD4~+CD154~+T细胞比例变化与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及肺部病灶变化成正相关。结论检测CD27~-CD4~+CD154~+T细胞比例变化能快速、方便地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对临床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卵巢癌风险预测模型(ROMA)对上皮性卵巢癌患病风险的评估价值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分期的关联性,为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诊疗及预后分析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确诊的135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卵巢良性肿瘤组(n=66)、上皮性卵巢癌组(n=58)和非上皮性卵巢癌组(n=11)。根据各组患者术前检测的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计算其ROMA值,根据各组患者HE4、CA125和ROMA临界值计算HE4、CA125和ROMA阳性率,分析卵巢癌患者血清HE4、CA125和ROMA阳性率与患者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评价其对卵巢肿瘤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和ROMA值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及非上皮性卵巢癌组(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患者HE4、CA125和ROMA阳性率均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并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与HE4和CA125阳性率比较,卵巢良性肿瘤患者ROMA阳性率最低,在各期上皮性卵巢癌中ROMA阳性率均高于CA125阳性率。ROMA在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组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绝经前卵巢肿瘤患者组(P<0.05),而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在绝经前及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中,ROMA的各项诊断效能指标最高,CA125的各项诊断效能指标最低。结论:ROMA对上皮性卵巢癌风险的诊断价值高于CA125或HE4,对绝经后患者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可提高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6.
医学寄生虫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所积累的大量图片和影视资料在辅助教学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医学寄生虫学数字资源库可以有效解决寄生虫病标本匮乏、种类不全、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文章介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建设寄生虫标本数字资源库、视频资源库、寄生虫病例资源库、寄生虫思政资源库等情况,并将这些资源库应用于寄生虫学教学、实验、教材编写、网络平台构建等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水平。建设寄生虫学数字资源库共享平台是解决寄生虫学标本资源缺乏的最佳途径,也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7.
激素受体阳性(H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个体化精准治疗理念认识的深入,HR+/HER2-乳腺癌的治疗由单一内分泌治疗转变为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模式。近年来,HR+/HER2-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磷脂酰肌醇-3-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等靶向药物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被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了解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就HR+/HER2-型乳腺癌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乳腺癌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8.
胸腺肽α1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Tα1)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57例肝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手术切除组(n=38),治疗组为手术切除加术后Tα1治疗(n=19)。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84.2%比86.8%(P=0.542),复发时间分别为7.0个月比5.0个月(P=0.06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0个月比7.0个月(P=0.0039)。结论 Tα1有助于肝癌术后延缓复发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应用金属夹缝合胃全层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在胃体部全层切开直径2cm的缺损后,第1组不缝合胃壁缺损.第2组用金属夹夹闭胃壁黏膜层.第3组用金属夹夹闭胃壁全层,第4组用3-0丝线缝合胃壁全层。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7天处死各组动物,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定创面爆破压;并取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创面炎性反应及组织纤维增生情况。结果第1组动物术后34h内全部死亡,其他各组动物均良好存活.所有存活动物无腹腔内出血和感染表现。第2、3组与第4组相比,手术耗时短[(45.8±1.6)min和(42.5±1.5)min比(48.0±1.4)min,P〈0.05];第3天创面爆破压低](36.9±4.6)mmHg和(39.8±4.1)mmHg比(50.5±4.2)mmHg,P〈0.05];第7天创面爆破压3组间差异无统计尝意义[(95.0±7.9)mmHg、(97.8±6.8)mmHg和(98.5±7.0)mmHg,P〉0.05]。相同时间点创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金属夹缝合组炎性反应较轻,Masson染色反映创面愈合无明显差别。结论应用金属夹缝合胃部全层缺损,无论夹闭胃黏膜层或全层组织,均能达到与手术缝线缝合相同的临床愈合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为基础的各种内镜切除技术在食管胃交界部(EGJ)固有肌层来源黏膜下肿瘤(SMT)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所有接受内镜下切除治疗的患者资料库.筛选出2007年3月至2011年6月间经内镜下超声或CT证实固有肌层来源的EGJ处SMT患者143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内镜切除方法、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143例患者中男74例,女69例,平均年龄49.1岁。135例(94-4%)病变成功完成内镜下整块切除,其中接受内镜黏膜下挖除术126例,无腹腔镜辅助的内镜全层切除术6例,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3例:另外8例肿瘤于内镜下部分切除后,基底部尼龙绳套扎。肿瘤平均直径为17.6mm.平均手术时间45.1min.平均出血量50.0ml。术中穿孔6例,贲门黏膜撕裂1例。均通过内镜下处理及保守治疗好转。术后病理示,平滑肌瘤121例,胃肠间质瘤20例。颗粒细胞瘤1例.肌间脂肪瘤1例。术后经3。48个月的随访,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在EGJ固有肌层来源SMT治疗中.各种内镜切除方法均安全有效.临床医师需根据肿瘤的临床特征具体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