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周方  卢喜科  张逊  王峥  李月川 《天津医药》2019,47(7):781-784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间质性肺炎,以缓慢进展为特点,其病变局限在肺部,老年人多见,一部分病例会出现急性加重的过程,表现为原有肺部病变突然恶化和致死性的呼吸衰竭,并出现新的肺部阴影和弥漫性肺泡病理改变。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AEIPF)可发生于接受肺切除术后的原发性肺癌患者,起病通常呈急性或亚急性过程,病因尚不明确,通常认为与不明原因的肺损伤相关,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而且在临床缺乏常规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本文就肺癌术后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病因、发生的危险因素、预测指标、预防、治疗、预后等方面做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22.
49例原发性肺肉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肺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手术治疗49例中肺叶切除或袖式肺叶切除32例,全肺切除11例,局部切除3例,手术探查3例。病理类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3全,纤维肉瘤9例,癌肉瘤9例,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7例,肺胚瘤5例,平滑肌肉瘤4例,恶性间皮细胞瘤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各1例。结果 手术死亡2例,全组生存期中位数为19个月,3年生存率19%,5年生存率12%;2年死亡率67  相似文献   
23.
王刚  张逊  卢喜科 《重庆医学》2013,42(14):1632-1635
目的探讨经腹行改良Heller+Do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远期疗效。方法自2001年6月至2009年8月,对2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经腹改良Heller+Dor术,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8例患者术后随访3~9年,平均5.12年,89.29%(25/28)的患者达到满意的疗效。术后反酸率为10.71%(3/28),其中1例在术后6年出现较为严重的胃灼热症状。术后远期随访示患者吞咽困难评分由术前6.50分降至1.18分;钡餐造影示食管最大直径由术前(3.46±1.16)cm减少至(1.88±0.93)cm;食管测压示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平均下降了10.07mm Hg,上诉3项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Heller+Dor术可以有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和减少术后反酸的发生,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4.
【摘要】目的 比较自发性气胸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3种胸膜固定术的优劣。方法 将180例行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3组:胸膜摩擦(A)组61例,滑石粉(B)组61例和胸膜摩擦+滑石粉(C)组58例。分析3组间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外镇痛药用量及复发率。结果 手术时间B组短于 A、C组;术后住院时间A组长于B、C组;术后高热率及肠外镇痛药需求C组大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带管时间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顶残腔、胸腔积液和总并发症人数A组均高于B组和C组(P< 0.05)。结论 滑石粉为胸腔镜肺大疱切除后胸膜固定术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5.
恶性胸膜间皮瘤外科治疗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一种极少见的但恶性程度极高的胸膜肿瘤,没有标准的治疗方式.如果不做任何治疗,自然生存率很低,中位生存期仅4~12个月.单纯的放化疗或单纯手术治疗也不能给患者带来明显的生存益处.因此,早期诊断和进行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6.
摘要:目的 对比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Uniportal VATS) 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3-portal VATS) 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45 例为单孔组, 肺癌患者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53 例为三孔组, 比较 2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淋巴结清扫数、 切口长度、 术后拔管时间、 术后疼痛评分、 术后住院天数、 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等。结果 单孔组与三孔组术中出血量[ (128.75±18.32) mL vs(129.15± 17.69) mL]、 淋巴结清扫数[ (13.33±1.05) 枚 vs (13.12±1.38) 枚]、 术后拔管时间[ (4.90±0.75) d vs (4.75±0.70) d]、 术后住院天数[ (7.52±1.16) d vs (7.55±1.10) d]、 并发症发生率 (20.0% vs 20.8%) 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孔组在切口长度[ (5.36±0.22) cm vs(7.44±0.35) cm]、 术后第 1 天疼痛评分[6.47±0.54 vs 6.86±0.52] 、 第 3 天疼痛评分[3.59±0.29 vs 4.05±0.25]、 患者满意度评分[91.03±2.62 vs 88.35±2.97]等方面均优于三孔组 (均 P < 0.05), 单孔组的手术时间较三孔组[ (143.81±17.97) min vs (130.11±15.03) min]略有延长 (P < 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安全、 有效, 较传统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创伤更小, 疼痛更轻, 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比螺旋CT血管造影(SCTA)与复合延时SCTA判断肺癌与大血管的关系,评价复合延时S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肺部患者进行SCTA和复合延时SCTA检查,共涉及30支血管,比较两种方法对肿瘤侵犯大血管的评价,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复合延时SCTA与SCTA在判断血管明显受侵结果基本一致,且与手术结果吻合。而判断未明显侵犯血管时,复合延时SCTA有92.9%(13/14)血管与手术结果相符,SCTA只有50%(7/14)血管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复合延时SCTA能较确切的提示肺部与大血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手术切除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文献报道外科可以提供给早期肺癌病人最佳的治愈率。然而,标准的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后IA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68.5%,IB期为66.6%,许多病人死于癌转移[1]。而肺段切除则较多发生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29.
胸外科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的临床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降低胸外科围手术期病死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2例胸外科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资料。结果:≥60岁组和<60岁组围手术期病死率分别为1.46%和0.34%(P<0.01),肺切除组与非肺切除组围手术期病死率分别为1.15%和0.32%(P<0.01),恶性肿瘤及良性病变的围手术期病死率分别为1.26%和0.22%(P<0.01),死亡原因,循环并发症17例,呼吸并发症16例,肺癌术后癌转移4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感染性并症6例,手术出血2例,麻醉意外1例,术后猝死3例,结论:术前详细评估心肺功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尽量避免右全肺切除及不必要的肿瘤姑息性切除,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与内镜介入两种方法治疗可切除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天津市胸科医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可切除肺腺样囊性癌患者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42~87(56.6±12.5)岁。25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行内镜介入治疗的11例患者为内镜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4例患者为手术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2组患者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定期随访,比较2组患者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以及总体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及肿瘤大小、位置、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R2切除患者。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187.4±37.6)min、术中出血量为(107.2±31.3)mL,分别大于内镜组的(105.8±19.6)min、(45.89±14.6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0、6.51,P值均<0.001)。手术组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8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3例,内镜组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4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5例患者术后随访6~9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2.3个月。随访期间,手术组患者死亡2例,内镜组患者死亡5例。内镜组术后胃肠部位转移1例、局部进展4例,手术组术后同侧肺转移1例、无局部复发,2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内镜组总体生存期平均为61.9 [95%可信区间(CI) 48.0~75.9]个月、无复发生存期平均为50.7 (95%CI 31.6~69.8)个月,分别短于手术组的83.1 (95%CI 75.8~90.4)个月、86.7 (95%CI 78.6~94.8)个月,仅无复发累积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P=0.020)。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可切除的肺腺样囊性癌,患者总体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优于内镜治疗,且手术治疗的患者复发率较低,因此推荐其为可切除的肺腺样囊性癌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