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2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57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9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Caspase3基因克隆及在癫痫样放电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引起神经元丢失的机制。方法 采用RT-PCR法克隆大鼠全长Caspase3 cDNA,然后采用原位杂交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海马神经元癫痫模型中Caspase3基因表达和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获得了大鼠的全长CasPase3工业cDNA.发现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后出现Caspase3基因表达和神经元凋亡的现象。结论 癫痫样放电启动Caspase3表达,继而介导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82.
83.
15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栓塞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资料与方法 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48.3岁,14例有肢体缓慢进行性肌力下降,1例表现为突然肢体不全瘫痪,有腰或背部疼痛者8例,有不同程度括约肌障碍者7例。MRI均可发现脊髓背侧异常增粗的血管迂曲影,脊髓选择性动脉造影均证实为硬脊膜动静脉瘘并向脊髓表面引流。早期6例以聚乙烯醇(PVA)或硬脑膜颗粒栓塞,1例以正丁基-2-氰基丙烯酸酯(NBCA)栓塞,8例均行手术单纯夹闭硬膜下从瘘口传入的已动脉化的脊髓背侧静脉。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眼动脉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对25例成人头部固定标本进行眼动脉与邻近结构关系的观察,并对9具新鲜尸头进行经鼻蝶入路蝶窦内解剖观察。结果 经鼻蝶入路大多可获得眼动脉瘤颈的正面视野。结论 经鼻蝶入路治疗眼动脉瘤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单一治疗方法(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不能完全治愈颅内动脉瘤的再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影像学结果、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13例患者中,4例初次治疗选用开颅夹闭,9例初次治疗选用血管内栓塞。共患有动脉瘤18个,其中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3个,前交通动脉动脉瘤8个,后交通动脉动脉瘤4个,胼周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尖端动脉瘤1个。13例中4例有多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后,7例复发或残余动脉瘤行再次开颅夹闭术;手术夹闭联合血管内栓塞处理颅内多发动脉瘤3例;开颅夹闭后残余动脉瘤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临床随访1个月至3年,患者临床症状无复发表现。结论开颅夹闭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初次处理复发、残余动脉瘤以及颅内多发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6.
老年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钻孔引流治疗的112例老年人CSDH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老年人CSDH多以偏侧症状及慢性颅内压增高起病。CT扫描上以混合密度表现多见,MRI的T1和T2加权上均表现为高信号;术后痊愈109例,死于并发症3例。结论1.CT扫描有助于早期诊断,MRI是最好的确认方法;2钻孔引流治疗老年人CSDH安全有效;3应重视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87.
前床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床突脑膜瘤是指位于蝶骨嵴内 1/3或者是前床突上的脑膜瘤。近年来 ,随着颅底外科的发展和对海绵窦了解的深入 ,使得手术完全切除这些肿瘤成为可能 ,且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1] ,将前床突脑膜瘤手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分型及解剖前床突脑膜瘤分为三型。Ⅰ型 :起源接近颈动脉池的末端 ,即起源于前床突的下方 ,包裹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壁。Ⅱ型 :起源于前床突的上方和外侧方 ,在颈内动脉包埋于颈动脉池的上段 ,在Ⅰ型和Ⅱ型的肿瘤中 ,视交叉和视神经是被挤进交叉池的蛛网膜中 ,用显微外科技术将它们从肿瘤中解剖游离出来相对比较容易。Ⅲ型 :起…  相似文献   
88.
影像学方法的恰当应用以及将影像学技术与其他新技术的融合,对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在选择影像学检查时首先要对各种不同检查方法的优缺点有所了解.如CT对骨性病变(包括钙化)显示优于NRI,但后颅窝结构常常因为伪影而显示不清,且有X线暴露的潜在风险.MRI虽然成像质量优越,但费时较多,颅内有金属物时检查受限.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岛叶区域的肿瘤正成为神经外科一个新的前沿热点.我们对脑岛区域脑回及脑沟等临床应用解剖进展做一综述,以提供脑岛及其周围相关结构的详细解剖,以便为手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3-C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血管内尼龙线栓塞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缺血和再灌注通过激光多普勒监测局部脑血流来证实。所有动物均缺血1h再灌注24h,动物分为4组:实验一组(3-CP100m g/kg;n=6),实验二组(3-CP10m g/kg;n=6),实验三组(3-CP1m g/kg;n=6)和对照组(0.9%生理盐水,n=5)。3-CP和生理盐水均在再灌注开始1m in内注射入血管。脑梗塞体积用TTC染色法显示,用图象分析软件计算梗塞体积。结果实验一、二、三组和对照组脑梗塞体积分别为(44.4±16.5)m m3、(39.5±20.3)m m3、(107.0±18.3)m m3和(146.0±63.6)m m3,实验一、二组和对照组相比,相差显著(P<0.01)。结论100m g/kg3-CP和10m g/kg3-CP剂量的3-C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