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首次应用基因工程方法发现的一种舒血管生物活性肽。它对多种器官均有细胞保护作用,能预防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肝脏损伤,减轻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1]。国内对CGRP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关系少有报道。本文报道肝硬化患者血浆CGRP水平的变化,探索它在肝硬化及其门脉高压井发症发病中的作用。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61例肝硬化(LC)者,男40例,女21例;年龄41~62岁,平均年龄47岁。根据临床体检、B超及胃镜等检查资料将肝硬化患者分为四组。LC1组:无腹水和食管静脉曲张(B超检查有少量腹水患者亦归入该组…  相似文献   
22.
吴越  孙静  周群燕  陈思远  吴屹  杜虎  占强 《医学研究杂志》2024,53(3):185-188,88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发生率逐年升高。随着病程的延长、多种治疗药物的暴露以及更严格的临床终点的要求,IBD患者的治疗难度不断增高。虽然目前IBD治疗的新型药物种类不断增多,但据统计,药物治疗1年后的临床缓解率仅为30%~50%,对于失效的这些患者,IBD的单一药物治疗疗效可能已到达上限。此外,单一治疗不能完全兼顾IBD合并的并发症及肠外表现。因此,对于难治性IBD、高并发症风险或合并肠外表现的患者而言,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制剂或联合一种生物制剂和一种小分子药物的新治疗模式可能是一种更加理想的治疗策略。本文将综合介绍IBD药物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初步研究痛泻要方对急性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大鼠肠组织的防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将48只♂SD大鼠分为4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n=12)、B组为模型照射组(n=12)、C组为痛泻要方组(n=12)、D组为谷氨酰胺组(n=12);A组不予任何处理,其余三组均以高能X线直线加速器给予10 Gy全腹腔照射.造模成功后第1天,A组和B组给予蒸馏水,C组给予中药痛泻要方,D组给予谷氨酰胺,各组均连续灌胃7 d.每日观察大鼠一般状况、排便情况及体重变化.各组均于灌胃结束后6 h取空肠组织,光镜下观察肠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空肠组织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含量,ELISA法测定空肠黏膜炎性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蛋白含量.结果灌胃结束后,除B组于造模第3天死亡1只外,其余各组均无死亡.C组和D组大鼠的一般状况及黏液血便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体重增加较B组明显(P0.05).与B组比较,C组和D组大鼠的NO、IL-6及TNF-α含量均出现下降(P0.05).C组和D组大鼠的IL-10含量较B组大鼠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痛泻要方对急性RE大鼠的肠黏膜具有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空肠NO、IL-6及TNF-α活性,提高IL-10含量,减轻肠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4.
患者,男性,61岁,因"上腹痛、尿黄、发热1周"入院,CT见胰腺坏死、小网膜囊区液体积聚,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入院后急诊行ERC(逆行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反复鼻胆管冲洗、奥曲肽抑制胰腺分泌以及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黄疸渐消退、腹痛好转,胃肠功能逐步恢复,行空肠营养,十余天后体温完全消退,继续巩固治疗十余天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空肠营养由于出现腹胀、不能耐受而减量,后再起寒战、高热,复查CT见,胰腺体尾部假性囊肿形成,胰头部增大伴多发低密度灶,给予亚胺培南、氟康唑治疗,未见体温降低趋势,仍反复有弛张高热,但两周后,体温突然奇迹般消退.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轻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均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乌司他丁。各组均观察临床治愈时间及监测血淀粉酶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降低急性轻症胰腺炎血淀粉酶及临床治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阻滞急性轻症胰腺炎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26.
锌作为机体重要的金属元素之一,参与调节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机体多种器官、系统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与锌密切相关,且锌以多种形式调控纤维化.本文对锌与纤维化的相关性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7.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程长且易反复、难治愈,需终身随访与治疗.近年,随着超声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经腹肠道超声以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无放射性、简便易行和经济性等优点,在IBD的诊断与随访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IBD的超声特点、超声在IBD中的应用和进展等方面作一综...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价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8例,其中内镜治疗(内镜组)20例,24小时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及鼻胆管引流术(ENBD)保守或外科治疗(对照组)18例。结果:内镜组治疗(EST+ENBD)的成功率为95%,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内镜组术后症状缓解快,住院时间短,体温正常及白细胞正常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内镜治疗解除胆胰管开口的梗阻,是一种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肝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 ,与慢性肝病的发病有关。本文报告肝硬化患者血清TNF α水平的变化 ,探索它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肝硬化组 (LC组 ) 61例 ,男 4 0例 ,女2 1例 ,年龄 4 1~ 62岁 ,平均 4 7岁。对照组 (HC组 )为本院献血员 ,共 2 4例 ,男 15例 ,女 9例 ,年龄 2 2~ 35岁 ,平均 30岁。两组均无原发性心、肺、肾疾病及高血压病史。1.2 标本采集和检测方法 肝硬化患者卧床休息 ,受检前未使用利尿剂。对照组无特殊处理。受检者禁食12h ,早晨采静脉血分别送检…  相似文献   
30.
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在肝脏疾病中 ,肝脏局部及血循环中ICAM 1表达增加 ,提示ICAM 1可能参与肝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1] 。我们通过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及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水平变化 ,对sICAM 1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态及肝脏纤维化关系作初步探讨。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5 4例肝硬化 ,男 35例 ,女 19例 ,年龄为 36~ 6 8岁 ,平均5 3岁。对照组为本院献血员 ,17例 ,其中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为 2 5~ 35岁 ,平均 33岁。两组均无原发性心、肺、肾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