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我们建立了用于检测以N-ras癌基因点突变为克隆标志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内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MRLC)的聚合酶链反应和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它可扩增出10pg的微量DNA,检测MRLC的敏感性是0.5%~0.1%,特异性强。临床筛选检测了10例AML患者证实其中3例出现N-ras基因第13位点突变,随访其中2例,初步表明N-ras点突变可作为白血病克隆标志,可用于检测MRLC。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比较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不同诱导化疗方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科院血液病医院从1998年6月—2008年1月新诊断、治疗的ALL患者124例。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有关数据。结果:①根据诱导治疗方案分为VDCLP、VDCP2组,2组的1疗程CR率为87.9%和84.5%,总CR为93.9%和89.7%。VDCLP组中位无病生存(DFS)21(0~116)个月,中位总生存(OS)23(2~117)个月;VDCP组中位DFS10(0~109)个月,中位OS14(1~110)个月。2组的3年DFS分别为55.2%和19.2%。2组的3年OS率56.2%和21.1%,(P〈0.05)。②≤30岁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ALL采用VDCLP和VDCP方案1疗程CR率分别为92.7%和86.8%,总CR率分别为97.6%和94.7%。VDCLP组中位DFS23(0~116)个月,中位OS24(2~117)个月;VDCP组中位DFS10(0~109)个月、中位OS14(1~110)个月。2组的3年DFS分别为60.4%和18.2%。2组的3年OS率62.9%和20.9%。③采用VDCLP方案诱导治疗的染色体核型标危组成人ALL,VDCLP组中位DFS22(0~116)个月、中位OS24(3~117)个月;VDCP方案诱导治疗中位DFS13(0~109)个月、中位OS19(1~110)个月。2组的3年DFS分别为59.0%和DFS23.3%。2组的3年OS率60.7%和29.8%。而染色体核型高危成人ALL,VDCLP组中位DFS6(0~32)个月,中位OS17(2~38)个月;VDCP组中位DFS8(0~20)个月,中位OS10(5~23)个月。2组的3年DFS分别为0.0%和DFS0.0%。2组的3年OS率0.0%和0.0%。结论:诱导治疗中加L-Asp对CR率无明显影响,但诱导治疗采用VDCLP较VDCP可以提高成人ALL的DFS和OS。  相似文献   
44.
急性白血病复发的细胞遗传学研究雷健玲,冯宝章,卞寿庚急性白血病(AL)复发机制、复发的早期发现和防治是当今血液学难题之一。迄今为止,国外已有数百例复发白血病细胞遗传学研究报告[1,2]。国内尚未见此类报告。近年来,找们在大系列研究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  相似文献   
45.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1例原发、初治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进行了免疫表型及p170检测。同时对可判断疗效的80例患者(不含M3)进行了免疫表型与预后关系分析,结果显示:M3患者CD13、CD33高表达、CD34、HLA-DP、p170均为阴性,M2a患者CD7高表达而CD14、p170阳性率较低;M2b患者CD7为阴性,M4、M5的特点相似,CD14、CD15、CD38、CD33、HLA-DP均高表达,CD7弱表达,p170阳性率较高。免疫表型与AML预后关系分析结果显示CD34、CD15与治疗反应显著相关。而CD14、CD7、淋系相关抗原与预后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46.
经研究发现亚急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较为特殊。各种组化染色阳性物质呈团块状且位于核的凹陷处;电镜下易发现特殊的包含体。临床病程较M_2a长,发病缓渐,易发生神经系统等髓外浸润。核型分析有t(8;21),常伴有性染色体丢失。免疫表型分析符合为分化较好的粒细胞白血病;有AML_1-ETO融合基因。在我国年发病率为0.194/10 ̄5。  相似文献   
47.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遗传学的分型诊断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细胞遗传学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分型诊断中的意义,回顾性分析了167例原发性初诊AML患者的核型与AML亚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7.7%的患者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t(8;21)、t(15;17)、inv(16)/del(16)分别与M2b、M3、M4Eo特异性相关,11号染色体异常常见于M4、M5。细胞遗传学可作为AML亚型的分型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8.
1引言 白血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白血病细胞产生多药耐药(MDR),是白血病治疗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采用化学药物联合耐药修饰剂治疗10例P-糖蛋白阳性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高表达的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2资料和方法2.1一般资料 本文10例难治性ANLL均为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住院病人。其中男9例,女1例,中位年龄 42岁(27岁至 56岁);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2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6例…  相似文献   
49.
细胞因子体外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组合体外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 (DC)的可行性及AML细胞衍生DC(AML D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AML细胞分别在GM CSF +IL 4、GM CSF +TNF α或GM CSF +IL 4 +TNF α 3种细胞因子组合以及不含细胞因子的培养液中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动态观察、细胞化学染色和细胞免疫表型鉴定DC。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MLC)、FITC标记的葡聚糖摄入实验和LDH释放实验检测DC功能。RT PCR和FISH检测AML DC的特异融合基因。结果 15例AML细胞在 3种细胞因子作用下发生典型的DC形态变化。AML DC的DC相关表面分子CD1a、CD80 、CD86 、CD1 0 6 、CD83和HLA DR等较未培养或不加细胞因子培养的AML细胞表达明显上调 (P <0 0 5 )。AML DC的异基因刺激能力明显高于未培养或不加细胞因子培养的AML细胞 (P <0 .0 5 )。只有用GM CSF +IL 4培养的AML DC有吞噬能力。AML DC与未培养AML细胞致敏的疾病初发时分离的T细胞比较 ,对自体AML细胞无明显的杀伤活性。AML DC仍具有未培养AML细胞的特异融合基因。结论 体外细胞因子可诱导各型AML细胞分化为DC ,细胞因子组合不同 ,AML DC的成熟状态可有一定的差异。AML DC不但起源于AML细胞 ,而且具有正常DC的典型形态、表型和功能。AML细胞可导致自体T细胞失能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WT1基因反义RNA对髓系白血病细胞生长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WT1基因反义RNA培养K562、HL60细胞,用氮蓝四氮唑盐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观察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动力学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WT1反义RNA可以特异性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K562、HL60细胞凋亡;对HL60细胞的增殖无影响,对WT1、bcl2、mdm2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WT1基因与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凋亡密切相关,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与p53、bcl2基因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