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雌激素在体内的重要功能由雌激素受体(ER)介导。ER是近年生殖生物学及内分泌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从ER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定位与分布、ER介导的基因表达与调控以及ER的检测与肿瘤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ER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最经典的模式生物之一,具有生长周期短、易于繁殖培养、遗传背景清晰、进化高度保守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毒理学的各个领域。本文总结了秀丽隐杆线虫在毒理学应用中的一些优势,并结合具体实例重点对其在环境毒理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背景]吸入环境细颗粒物(PM2.5)易造成机体肺部炎性损伤,寻找有效的干预物质十分必要.[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TanⅡA)对PM2.5所致大鼠肺部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TanⅡA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采用气管滴注细颗粒物建立大鼠肺部炎症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核蛋白(NP)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鉴定其编码重组蛋白NP。方法采用RT-PCR法扩增NP基因,T-A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构建pMD18-T-NP质粒。经PCR、双酶切鉴定后,双酶切阳性质粒与pXJ40-HA载体,电泳后胶回收,连接目的片段,构建pXJ40-HA-NP质粒,经PCR、双酶切、测序分析鉴定为阳性的质粒即为NP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重组NP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N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出分子量为56kD的重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的NP蛋白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研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的诊断、治疗方法和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江苏省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乙肝防治能力现况,为制定适宜的乙肝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江苏省90所乡镇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乙肝防治相关情况调查。结果江苏省乡镇级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数量和质量、设备配置、能力水平等,基本能满足当前乙肝的防治需要。结论为应对大量的乙肝患者管理和随访工作,应通过加强培训、建立激励措施,发挥乡镇卫生院的网底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发酵法L-丙氨酸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发酵法L-丙氨酸的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清洁级ICR雌雄小鼠各10只,以最大耐受量(MTD,15.0 g/kg)经口灌胃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分别设8、40、200、1 000、5 000μg/皿发酵法L-丙氨酸染毒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自发回变)、溶剂对照组(纯净水)和阳性对照组(TA97a-S9、TA98-S9、TA102-S9均采用50.0μg/皿敌克松,TA97a+S9、TA98+S9、TA100+S9均采用10.0μg/皿的2-氨基芴,TA100-S9采用1.5μg/皿叠氮钠,TA102+S9采用50.0μg/皿的1,8-二羟蒽醌),采用平板掺入法进行Ames试验。将50只健康成年清洁级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和1.25、2.50、5.00 g/kg发酵法L-丙氨酸染毒组及阳性对照组(0.04 g/kg环磷酰胺),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间隔24 h两次经口灌胃法进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将25只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和1.25、2.50、5.00 g/kg发酵法L-丙氨酸染毒组及阳性对照组(2 mg/kg丝裂霉素C),每组5只。采用连续5 d灌胃方式进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发酵法L-丙氨酸对雌、雄性小鼠的MTD均大于15.0 g/kg。在加或不加S9的情况下,各剂量发酵法L-丙氨酸对TA97a、TA98、TA100、TA102菌株均无致突变作用。各剂量发酵法L-丙氨酸染毒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E/NCE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剂量发酵法L-丙氨酸染毒组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常染色体单价体率、性染色体单价体率及畸变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酵法L-丙氨酸急性毒性属无毒级,未见其明显致突变作用或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甲型H3N2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1( nonstructal-1,NS1)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其编码蛋白;探讨NS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从江苏省甲型H3N2流感病毒毒株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NS1全长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 Simple Vector中构建pMD18-T/NS1质粒,双酶切pMD18-T/NS1与pXJ40-HA后,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XJ40-HA-NS1,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质粒转染到293T细胞中,通过免疫印迹法鉴定NS1蛋白的表达?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thiahiazo (-z-y1)-3,5-di-phenytetrazoliumromide,MTT]法检测NS1转染细胞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经双酶切?测序鉴定证实NS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免疫印迹法证实NS1蛋白的表达?MTT法证实转染NS1质粒后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结论:成功克隆了NS1全长基因,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验证了NS1蛋白过表达后能抑制细胞的增殖,该表达载体的构建为后期建立稳定表达NS1的细胞模型和NS1蛋白对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对子代大鼠免疫系统的毒性。方法:实验分为nano-TiO2组和对照组,每组45只SD大鼠(雌鼠30只、雄鼠15只)。染毒组每天给予250 mg/kg的nano-TiO2混悬液,对照组每天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2周后进行交配,各组雌鼠在交配期、妊娠期、哺乳期继续灌胃染毒。F1代子鼠从离乳到处死持续灌胃染毒。在子鼠出生后第56天进行免疫毒性评价,指标包括免疫器官(肝、脾和胸腺)脏器系数、脾和潘氏淋巴结淋巴细胞分型、脾抗体生成细胞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ano-TiO2组F1代雌鼠脾脏系数升高,而雄鼠肝脏系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但病理学检查未发现异常;淋巴细胞分型和抗体生成细胞试验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Nano-TiO2对F1代子鼠免疫系统功能未见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RASSF1A肿瘤抑制效应的可能机制及其与细胞凋亡和MOAP-1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细胞培养及转染技术,将RASSF1A和/或MOAP-1质粒转染到H1299细胞中,用TRAIL诱导瞬时转染细胞H1299或稳定转染细胞HCT116,以及Hela细胞,用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和激光共聚焦等方法检测RASSF1A与MOAP-1的相关性。结果:RASSF1A与MOAP-1共表达时,可发生蛋白-蛋白交互作用;RASSF1A可改变MOAP-1的表达模式,使其从线粒体进入微管,呈现与RASSF1A相似的表达形态;当RASSF1A高表达时,MOAP-1的蛋白表达亦相应增高,进而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RASSF1A可通过与MOAP-1的蛋白交互作用,促进MOAP-1的表达,激活Bax介导的凋亡通路的信号传导,发挥其抑癌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低浓度苯作业工人外周血象及尿反反式粘糠酸(tt-MA)、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浓度改变及影响因素,探究低浓度苯接触是否引起作业工人健康损害并为筛选苯的暴露及效应标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大型石化企业低浓度苯接触工人256人与某高新技术企业不接苯工人155人,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及职业史等情况,采集生物样本,检测血常规指标及尿tt-MA、8-OHdG浓度,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血常规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尿中tt-MA含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WBC计数与接苯工龄及尿中tt-MA、8-OHdG浓度存在相关关系。结论低浓度苯接触可引起工人外周血细胞计数降低,尿ttMA浓度增高。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