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附10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非较理想的方法.综合了传统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缺点,倡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成功地实施了106例.  相似文献   
22.
许永庆  卜献民  戴朝六  徐锋  赵闯  赵亮 《现代预防医学》2014,(22):4197-4199,4207
目的观察胎盘多肽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断流术后肝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有门脉高压症接受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n=30)为胎盘多肽治疗组,Ⅱ组(n=30)为对照组,2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7 d抽取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IL-6、ALT、AST,并观察感染发生率及出院时间的变化。结果 (1)Ⅰ、Ⅱ组CD4、CD8、CD4/CD8术后均较术前下降,d 1下降明显,d 3、d 7逐渐升高,术后Ⅰ组高于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Ⅰ、Ⅱ组IL-6术后较术前升高,d 1升高明显,d 3、d 7逐渐下降,Ⅰ组下降较Ⅱ组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Ⅰ、Ⅱ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先升高后下降,Ⅰ组低于Ⅱ组,d 3、d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Ⅰ组较Ⅱ组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门脉高压症术后应用胎盘多肽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起到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患者男 ,6 5岁 ,2 4年前因贲门胃底癌经胸行胃近端切除、胃癌根治术 ,15个月前因上腹不适行胃镜检查 ,发现吻合口下方胃小弯处有一溃疡直径约 1cm ,未发现有肿瘤复发 ,后未经系统的内科治疗 ,3d前 ,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约 10 0~2 0 0ml,共 3次 ,急诊以“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入院 ,入院30min后突然发生呕血约 15 0 0ml,色较新鲜 ,血压 75 45mmHg,脉搏触不清 ,心率 12 0次 min ,加压输血 80 0ml后 ,血压升至 90 6 0mmHg ,在输血期间血压又再次下降 ,考虑出血量较大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紧急行开胸探查手术 ,术中见…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手术切除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合并Ⅰ/Ⅱ型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肝胆脾外科和介入科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肝细胞癌合并Ⅰ/Ⅱ型门静脉癌栓(程氏分型)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外科切除治疗组(28例)和TACE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长期生存率,并分析病人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外科切除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0个月,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7%、54.1%、29.2%、14.6%;TACE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6.4个月,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3.3%、23.3%、13.3%、8.9%(P=0.036)。多因素分析显示多个肿瘤(HR=2.578;95%CI:1.365,4.868,P=0.004),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4U/L(HR=2.509;95%CI:1.266,4.972,P=0.008)是影响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肝细胞癌伴Ⅰ/Ⅱ型门静脉癌栓病人,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明显好于TACE治疗,多个肿瘤和AST>34U/L是病人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联合手术治疗方法与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合手术治疗的3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分别采用了肝切除或微波消融术处理肝癌病灶,脾切除术或脾动脉结扎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或胃冠状静脉结扎术处理门静脉高压症.无手术死亡.术后腹腔包裹性积液5例,胸腔积液3例,腹水6例,肝肾功能不全4例,腹腔出血1例,脾/门静脉血栓5例.脾亢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术后1年随访,5例失访,4例肝癌复发,其中死亡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1例术后10个月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经胃镜套扎成功止血.结论 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施行联合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6.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胃排空障碍(DGE)是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国内外报道其发生率为20%~40%[1]。作者自1992年以来对部分PPPD手术技术及围手术期管理进行了改进[2],明显降低了术后DGE的发生率(5.45%)。现就我们预防和治疗DGE的经验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55例,男34例,女21例。年龄31~75岁,平均52.4岁。病理诊断:壶腹部腺癌26例,胆管中、下段癌15例,十二指肠腺癌3例,早期胰头癌11例。2.手术方法及技术改进:在血管弓外切断肝胃韧带…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前瞻性研究对比脾动脉结扎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42例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疗效。结果术前两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计数、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平均年龄和术中平均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有改善,脾动脉结扎组上升速度相对平缓;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程度类似;脾动脉结扎组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概率小于脾切除组(4/19与11/23,P〈0.05),脾动脉结扎组出现3例局灶性脾梗死,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以作为脾功能亢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长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性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了82例行胰体尾切除的患者术前、术中操作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发生的情况,并分析和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性因素。结果术后有36名患者出现并发症占43.9%(36/82)。其中胰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8%(31/82)。其中是否结扎主胰管和术后胰瘘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0),而性别、年龄、是否并存糖尿病、胰腺的质地、术中失血量、是否预防性应用奥曲肽、是否用生物胶封闭胰腺断端、术后低蛋白血症和是否联合其它脏器切除均和胰瘘的发生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胰体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仍然是胰瘘,术中单独结扎胰管可以减少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9.
继发性腹膜炎是因为腹腔内脏器的病变引起,绝大多数病人有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但少数也可表现为起病比较隐匿,无典型的急腹症表现,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如其他因素干扰,则易误诊误治。笔者曾遇此类继发性腹膜炎被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37岁。以腹痛3天入院。既往无溃疡病史,腹痛为慢性发作,略有加重,进食及排气、排便正常。查体:体温37·6℃,脉搏102/m in,血压110/70 mmHg。一般状况可,全腹压痛( ),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2/m in。医技检查:血白细胞10·2×109/L,腹部X线平片无明…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511例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8.81%(45/511)。单变量分析表明:术前胆红素水平、胰瘘、胆瘘、术后腹腔感染为有意义的相关因素(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胰瘘(OR=2.158)、术后腹腔感染(OR=3.051)是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PD术后胰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做到及早发现、迅速诊断、正确处理可有效减少迟发性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