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作者等试用Hammersmith方案治疗成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所得初步结果如下: TRAP方案的组成: TRAP方案用6个疗程,每个疗程5天,间隔9天。6个疗程后以TRAP二个疗程和COAP二个疗程交替进行。  相似文献   
52.
白血病与实体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3.
血友病类出血性疾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障碍疾病,占先天性凝血障碍疾病的90%以上。本院自1952年至1980年在病房及门诊诊治中,资料较为完整的共36例,其中32例为住院患者。现将有关临床资料小结、讨论如下。一、发病类型  相似文献   
54.
十余年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下同)这一综合症已为内、外、妇、儿科等临床医师所熟悉和重视。近几年来,在诊断和治疗上不断有所进展,本文仅就DIC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上争论较大而又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一概述。诊断 DIC的诊断,主要根据:(1)有诱发DIC的病因存在;(2)具有DIC的临床表现,如出血、血不凝、栓塞、休克、溶血及贫血;(3)实验室检查依据。  相似文献   
55.
临床医师理所当然以医疗工作为主,但作为一名高标准的临床医师,在完成医疗工作之余,也应投入一部分精力,包括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临床科研。博览医学专业书刊、追踪所在专业的新进展,并将国内外成熟的成果用于自己的临床医疗工作,是一名有进取心的临床医师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56.
病历摘要患者男 ,4 2岁。因反复发热、多关节痛 1年 ,杵状指、趾10个月 ,于 2 0 0 2年 10月 2 8日入北京协和医院。患者于2 0 0 1年 10月无诱因发热 ,达 39℃以上 ,伴寒颤 ,双侧腕、肘、肩、膝、踝关节疼痛 ,双腕及双踝关节肿胀明显 ,盗汗突出 ,曾静脉用抗生素及地塞米松 2~ 3周 ,症状缓解 ,改口服泼尼松30mg/次、1次 /d ,后逐渐减停 ,其间症状反复。 2 0 0 2年 1月于当地医院就诊查体时发现有杵状指、趾表现 ,诊为类风湿关节炎 ,予美洛昔康及中药 ,治疗无效。 2 0 0 2年 3月杵状指、趾明显 ,指、趾末端呈黑紫色 ,于上海某医院就诊予氯喹0 …  相似文献   
57.
患者男,42岁。因反复发热、多关节痛1年,杵状指、趾10个月,于2002年10月28日入北京协和医院。患者于2001年10月无诱因发热,达39℃以上,伴寒颤,双侧腕、肘、肩、膝、踝关节疼痛,双腕及双踝关节肿胀明显,盗汗突出,曾静脉用抗生素及地塞米松2~3周,症状缓解,改口服泼尼松30mg/次、1次/d,后逐渐减停,其间症状反复。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多次皮下注射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8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分为隔日给药组,隔日皮下注射rhTPO 1.0 mg.kg-1,共7次;每日给药组,每日皮下注射rhTPO 1.0 mg.kg-1,共14次,每组4例。在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取血,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血清rhTPO浓度。结果随给药次数的增加,血药浓度随之升高,隔日给药组和每日给药组的谷浓度(Cmin)分别在5,7次给药后达到稳态水平,稳态Cmin分别为1.64 ±0.97和2.91 ± 1.74mg.L-1。2组Cmax的变化趋势与Cmin相似,稳态峰Cmax分别为2.14 ± 1.10和 4.19±3.44mg.L-1。首次给药与末次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血小板减少患者多次皮下注射rhTPO后,血药浓度升高的水平与累积给药量呈正相关;在给药14次后,药物在体内无蓄积倾向。  相似文献   
59.
病历摘要患者,男,42岁,因发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 1.5年,颈淋巴结肿大1个月,于1981年11月24日入院。患者于1980年1月起间断低热,伴乏力、腹胀,4月在本院门诊检查,脾大平脐,白细胞94,200,骨髓穿刺确诊为慢粒,经用马利兰3个月,获得缓解。1981年9月8日因持续高热1月余而入院,胸片证实为粟粒型肺结核,以异菸腙、链霉素、乙胺丁醇治  相似文献   
60.
男性,30岁,病历号 C-128755,1976年5月始低热,伴乏力、纳差,曾查肝功能正常。1977年6月体温升至38℃以上,伴全身疼痛,曾有效次鼻衄。7月中旬体温更升至39℃以上,故于8月2日首次来院急诊收住院。查体:左第五肋骨胸骨端隆起,有压痛。肝肋下1.5厘米,脾刚扪及入院后首先考虑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结核病”也应除外。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4.1克%,白细胞6,900/立方毫米,分类正常,血小板36,000~60,000/立方毫米。尿常规、肝功能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沉66毫米/第一小时。肥达氏反应、抗链“O”、血培养、结核菌素试验1:10,000、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血清蛋白电泳、布氏杆菌凝集试验均无异常发现。十二指肠引流:引流液常规检查正常,A 管培养有绿脓杆菌生长。胸相、腰椎相-胆囊造影及胃肠造影、肝扫描均正常。曾拟肝穿刺,因血小板低未做。8月25日因屡次血小板检查均减少,为除外血液病而行骨髓穿刺,报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