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研究FVal34Leu基因多态性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并探讨其与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像多态性技术检测 398例汉族人 (冠心病组 195例 ,对照组 2 0 3例 )的F基因Val34Leu突变基因型。结果 :Val/Val基因型和Val/Leu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95 2 %和 4 8% ,未发现Leu/Leu基因型 ,Leu等位基因频率为 2 4 %。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非心肌梗死组Val/Leu基因型和Leu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 (P <0 0 5 )。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中存在FVal34Leu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92.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中并发症的认识及处理水平。方法: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对167例冠心病患者202支血管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共植入支架181个,支架植入成功率99.4%(180/181)。结果:术中共发生并发症19例次,发生率为10.5%(19/181)。10例支架植入后,出现支架近端或远端正常血管严重痉挛,经反复冠脉内给硝酸甘油或舌下含服硝苯地平胶囊后改善。6例次支架植入后造成病变近端和/或远端正常血管撕裂,其中远端血管急性闭塞和夹层形成各1例,需植入第2个支架,1例经球囊低压粘贴120s,病灶明显改善。支呆扩张不完全和斑声塌陷各1例。支架定位不良1例。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用于冠心病治疗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也有一些并发症发生,如处理不当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 E C)在原发性高血压( E H)发病中的作用,以及 L精氨酸一氧化氮途径( L Arg N O)与高血压早期 E C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比较11 例正常血压健康者和14例 E H 患者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并观察比较静脉注射 L Arg(300 m g/kg)对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E H 组血浆环磷酸鸟苷(c G M P)及亚硝酸盐( N O2- )水平低于正常组( P< 0.05);两组的血浆内皮素( E 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注射 L Arg 后,两组的平均动脉压下降,心率及血浆c G M P水平提高,肾图高峰时间提前。两组的血浆 N O2- 、 E T水平,肾小球滤过率在注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 E H 早期即存在 E C功能的改变,且可能以 E C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损害为主; L Arg N O途径的异常可能是 E C依赖性舒张功能损害的重要环节;体内 L Arg 缺乏并非 E H L Arg N O途径异常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4.
目的:评估健康志愿者临床试验前后的焦虑与抑郁水平,探讨产生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及积极应对方式。方法:对3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定。结果:(1)健康志愿者参加临床试验前SAS标准分为35.40±9.64,与常模组33.80±5.80相比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与试验后30.94±6.15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2)试验前后SDS标准分别为35.17±6.93、34.91±6.74; P>0.05,无显著差异;均低于常模组。(3)健康志愿者人格特征与焦虑和抑郁情绪之间具有相关性: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量表中的N、P得分与SAS、SDS均有显著性相关,r=0.338/0.608和0.335/0.455(P<0.05);而E分与SAS、SDS得分相关不明显。人格特质是影响焦虑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健康志愿者在接受临床试验前后会产生焦虑情绪,个性特征与精神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PKC)途径在白细胞介素 6(IL-6 )上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主动脉贴块法培养VSMC,以佛波醇 12,13-二丁酸盐预耗竭细胞内PKC,Western免疫印迹法观察IL-6对VSMCbF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1型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IL-6在 0-10 0g/L剂量范围内上调bFGF蛋白,并呈量效关系,表达高峰为 2 4h。细胞内佛波酯敏感的PKC预耗竭后该上调作用显著下降。IL-6对VSMC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1型受体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IL-6上调大鼠VSMCbFGF蛋白水平,上调作用呈佛波酯敏感的PKC依赖性.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对社区高血压病人进行次极量运动试验后最大摄氧量(VO2max)及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的测定,探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病人的VO2max与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之间的关系,以发现VO2max的变化对心脏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将所选的社区高血压患者80人按高血压的程度分成轻、中、重三组,健康对照组20人。对受检者进行静息心电图测定并进行次极量运动试验,运动终止即刻测定VO2max,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各组年龄、性别、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数据与VO2max值之间及高血压程度之间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左室高电压异常(编码3)、T波异常(编码5)是VO2max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β分别=-0.39、-0.28、-0.19、-0.30,P均<0.05);性别、年龄、ST-T异常(编码4)以及VO2max与高血压程度之间具有独立危险性(β分别=-0.29、-0.24、0.31、-0.82,P均<0.05)。结论高血压病人的最大氧耗量降低与高血压的程度有关,左室劳损的高血压患者最大氧耗量明显降低。所以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及VO2max的测定能较早预测高血压病人的心脏损害程度,为高血压的早期控制及预防心脏损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
98.
经皮经腔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 )具有良好的即刻和近中期疗效[1 4 ] 。PTSMA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消融靶血管。我们探讨试注射极微量无水酒精结合超声心动图监测的方法在靶血管选择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1.对象:自1999年11月以来对31例HOCM患者实施PTSMA治疗,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 3~6 9岁,平均(42±9)岁,平均病史5 6年,心功能NYHA分级为(3 1±0 4 )级。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专题组建议的PTSMA适应证[5] 。2 .PTSMA方法:参照…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内皮素-1(ET-1)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协同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可能的机制。方法: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掺入法和细胞计数法观察对VSMC增殖的影响,Western免疫印迹法观察ET-1对VSMCbF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bFGF和ET-1能协同促进VSMCBrdU掺入和细胞增多,并且在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呈量效、时效关系。同时ET-1剂量依赖性上调bFGF和FGFR-1蛋白,表达高峰分别为24和48h,二丁酸佛波脂(PDBU)预耗竭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后该上调作用显著下降。结论:bFGF和ET-1对VSMC增殖具有协同作用,与ET-1上调bFGF和FGFR-1蛋白有关,上调作用呈PKC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0.
感染病原体总负荷对冠心病危险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感染病原体总负荷、血清C 反应蛋白 (CRP)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冠心病组 10 2例 ,对照组 62例 ,检测血清抗肺炎衣原体、抗巨细胞病毒、抗腺病毒、抗单纯疱疹病毒 1型、抗幽门螺旋杆菌 5种IgG型抗体以及CRP水平。根据抗体阳性数分为少于或等于 (≤ ) 2个抗体阳性患者、 3~ 4个抗体阳性患者、 5个抗体阳性患者 ,分析抗体阳性率与冠心病的关系、感染病原体总负荷、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结果 :抗肺炎衣原体、抗巨细胞病毒、抗腺病毒、抗单纯疱疹病毒 1型、抗幽门螺旋杆菌等 5种IgG型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 79 88% (13 1/164 )、 71 95 % (118/164 )、 66 46% (10 9/164 )、 83 5 4% (13 7/164 )、 43 90 % (72 /164 )。接近 80 %的患者有 3种或 3种以上抗体阳性。用危险因素调整后的以上 5种病原体对冠心病危险作用大小的危险比及其 95 %可信限分别是 4 4(1 8~ 10 6)、 11 9(5 0~ 2 8 6)、 2 7(1 3~ 5 5 )、 5 5 (2 0~ 14 7)、 0 1(0 0 4~ 0 2 3 ) ,相互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个抗体阳性患者、 3~ 4个抗体阳性患者、 5个抗体阳性患者其冠心病百分率分别是 2 5 0、60 7、 10 0 0 (P <0 0 5 )。 3~ 4个抗体阳性患者与≤ 2个抗体阳性患者比较 ,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