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6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起源于主肺动脉干(MSPA)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早/室速)的电生理特征、标测方法和导管消融.方法 27例疑似右心室流出道室早/室速的患者中4例(15%)起源于MSPA,其中男性3例,平均年龄(25±10)岁.3例使用非接触式标测系统结合常规标测,1例采用常规标测.2例使用温控导管消融,2例采用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结果 1例(N4)超声心动图提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余3例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1例患者为室早/室速伴有晕厥,另3例仅有室早.室早/室速体表心电图表现为下壁导联R波振幅高、心电轴右偏和QaVL/QaVB比值较大.非接触式标测显示最早激动点位于球囊上方较远距离,激动面积大,最早激动点至爆发点距离远.成功靶点处激动较体表QRS波起始提前(28±6)ms,2例记录到等大的A波和V波,3例记录到融合的尖峰或碎裂电位,局部高能量可以获得较满意的起搏标测图形.4例患者均消融成功,随访(6.5±3.0)个月,1例复发后再次消融成功.结论 起源于MSPA的室早/室速并非少见,非接触式标测的特殊表现可快速揭示诊断,详细的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指导的消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对血清瘦素(Leptin)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111例为研究组,6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43例为对照组,进行血压、血糖、血脂、血清瘦素的测定并测定腰臀比(WHR)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IMT,比较两组的差异,并对研究组进行相关性分析。再把研究组根据年龄分为≥70岁组和<70岁组,比较两组差异。结果老年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SBP、DBP、WHR、Leptin、IMT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老年高血压组leptin与BMI具有相关性(r=0.85,P<0.01),IMT与年龄、WHR、Leptin呈正相关(P<0.01)。≥70岁组IMT及Leptin明显高于<70岁组。结论老年高血压组leptin及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组中leptin与IMT明显相关。增龄是IMT及leptin增高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83.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超声诊断(附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特异性诊断方法是右室造影和心肌活检。我院近5年来经超声心动图、同位素、右室造影证实8例患者,现重点分析超声检查对ARVC的诊断价值。1临床资料8例患者为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男女各4例,年龄12~44岁(平均29岁)...  相似文献   
84.
方法 :对 6例慢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的电生理和导管射频消融 (RFCA)治疗。结果 :6例患者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特点为窄形QRS波 ,RP间期 >PR间期。电生理特点为 :右心室刺激时有与心动过速相同激动顺序的逆传性心房活动 ;心动过速的最短RP间期 >110ms;旁道的逆传具有递减性传导的性质 ;心动过速时与H波同步刺激心室可逆传到心房并使之提前激动并且激动顺序与心动过速时相同 ;6例患者中 ,旁道位于右后间隔 4例、左后间隔 1例、左后侧 1例 ;RFCA可成功阻断所有 6例患者的旁道 ,靶图的特点是VA提前而不融合。结论 :RFCA治疗慢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5.
86.
我院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取得成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取得成功曹克将单其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南京210029)关键词射频消融;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项新技术。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房室结折返和房室旁道折返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特发性室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87.
分支性室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速,具有独特的临床、心电图和电生理特征,且治疗及预后均不同于一般的室速,易与室上速相混淆,许多临床医师对此尚较陌生,现报告2例如下。例1 男,42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2年,加重20天,此次发作50余小时,发作时无黑朦晕厥,心电图呈宽大畸形快速的QRS波群,心率200次左右,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猪心肌梗死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8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完成。①33只猪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10),心肌梗死模型组(梗死组,n=10)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干细胞组,n=13)。②梗死组和干细胞组应用整体交换型球囊导管封堵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并经导管分别注入3mL生理盐水和3mL 5-溴脱氧尿核苷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③4周后各组行心率变异性、心脏血流动力学和组织化学检查。 结果:33只苏中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细胞参与了心肌组织和毛细血管网的重建,部分胞浆中还出现了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肌钙蛋白T和Ⅷ因子。②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发现,梗死组同对照组相比规一化高频成分显著降低[(17.12&;#177;5.17),(28,53&;#177;7.11)nU,P〈0.051;规一化低频成分和低高频成分比值显著增高[(67.82&;#177;12.68)比(44.10&;#177;12.20)nU,P〈0.05:4.10&;#177;0.65比1.61&;#177;0.13,P〈0.01];干细胞组规一化低频成分与梗死组差异无显著性,但规一化高频成分却较后者显著升高(P〈0.05),以致低高频成分比值较后者显著降低(P〈0.05)。③干细胞组左室收缩压和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却显著高于梗死组(P均〈0.05),干细胞组左室舒张末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明显低于梗死组(P〈0.05)。④干细胞组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梗死组(P〈0.01);梗死组梗死区和非梗死区新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密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干细胞组除梗死区新生神经和交感神经密度较梗死组进一步升高(P均〈0.05)外,其他与后者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显著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其机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心肌细胞、毛细血管和神经组织修复,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减少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激活.不增加心脏神经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89.
骨保护素是一种新发现的分泌型糖蛋白和缺乏跨膜结构域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主要通过与骨保护素配体结合而起作用。骨保护素不仅抑制破骨细胞生成,还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骨保护素转基因(骨保护素+/+)致过量表达骨保护素的小鼠呈现骨硬化症表型;而骨保护素基因敲除(骨保护素-/-)致骨保护素缺乏小鼠在成熟前即显示严重骨质疏松及主动脉和肾动脉钙化。用重组骨保护素治疗可预防骨质疏松和血管钙化及逆转骨质疏松,骨保护素与代谢骨病和血管钙化之间的关系正日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0.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30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电生理机制特点、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我院近1a内的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303例,均先行电生理检查确定PSVT的类型和消融靶点,并成功实施RFCA治疗。结果:经电生理证实,在303例PSVT患者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占53.14%、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5.54%、预激综合征14.85%,AVRT与AVNRT并存者占1.32%。RFCA治疗的总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1.98%,其中气胸发生3例,心包填塞1例,假性动脉瘤1例,无一例因并发症死亡。结论:AVRT、AVNRT是PVST的主要机制。RFCA是治疗PSVT的有效方法。术者的熟练程度、消融靶点的位置、患者的配合等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