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6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242.
目的 研究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ILVT)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75例ILVT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其中6例有自发或电生理诱发的心电轴上偏和下偏2种ILVT。结果 用激动标测、起博标测和隐匿性拖带的方法对2种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进行标测,心电轴上偏型室速出口位于间隔偏心尖部(下出口),心电轴下偏型室速出口位于间隔偏心基底部(上出口),上、下出口之间相距3-5cm。4例在下出口和2例在上、下出口之间的缓慢传导区消融,2种室速均不再诱发,随访6-39个月无复发。结论 同时表现为心电轴上偏和下偏2种ILVT的电生理机制可能是左前分支与左后分支之间同一折返环引起的,其钟向转动表现为心电轴上偏,顺钟向转动表现为心电轴下偏,对心电轴上偏折返环的出口或缓慢传导区消融均可成功消融这2种LIVT。  相似文献   
243.
1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儿童和青少年室上性心动过速(SVT)行导管射频消融(RFCA)8例左侧旁道,4例房室结双径路,2例右侧旁道。成功率92.8%。X线曝光和手术时间分别为49.5分钟和3.5小时,放电和能量分别为3.6次和20W。平均随访13个月,无复发和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44.
为了把室早的自然变异与真正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区别开来,需建立一种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客观标准。我们用直线回归的统计学模型研究了35例患者室早的自然变异。研究的结果表明室早自然变异的百分率分别为68%和82%(单尾95%和99%的可信限),因此,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室早频度至少需要减少≥68%或82%,才能说明是真正的药物效应而非自然变异。同时我们用这一模型评价了口服心律平的临床疗效,心律平治疗后,分别有20例和19例患者,室早频度减少≥68%和82%,依此标准心律平的疗效分别为57%和54%(20/35、19/35)。  相似文献   
245.
82例病人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成功率96.3%,无1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随访2~36个月,复发1例。RFCA治疗AVNRT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保持消融导管稳定、间断放电并连续监测X线影像和心电变化是避免Ⅲ度AVB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6.
一个Brugada综合征合并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家系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1例Brugada综合征合并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家系的临床研究。方法 对夜间反复发作性晕厥的先证者进行冠状动脉,左、右心室造影和电生理检查及药物试验(异丙肾上腺素和普罗帕酮);对其家族成员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和药物试验,同时记录右侧胸前导联(V1~V3)上两个肋间的心电图。结果 家族中有两例猝死,均发生在睡眠中。家族成员未被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先证者心电图表现为右侧胸前和下壁导联ST段抬高,住院期再次发生夜间晕厥记录到心电图为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冠状动脉及左、右心室造影正常,电生理检查诱发多形室速。异丙肾上腺素试验时ST段正常,QTc间期明显延长;普罗帕酮试验阳性。另两例家族成员,右侧胸前导联上一或二肋间心电图呈典型Brugada综合征改变,异丙肾上腺素试验QTc间期亦明显延长,1例普罗帕酮试验阳性。结论 结果表明可能是由于一种新的钠通道基因(SCN5A)突变类型同时引起Brugada综合征和先天性长QT综合征。  相似文献   
247.
目的 观察白藜三醇(Res)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Res(1、10、25、50 μmol/L)干预一定时间(6、12、24、48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鉴定EPCs,分别观察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 Res促进外周血EPCs扩增,50 μmol/L Res作用24 h对EPCs数量的影响最为显著(P<0.01).Res也显著改善了外周血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论 Res可增加EPCs数量并改善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