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19篇 |
免费 | 335篇 |
国内免费 | 27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6篇 |
儿科学 | 36篇 |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377篇 |
口腔科学 | 58篇 |
临床医学 | 845篇 |
内科学 | 375篇 |
皮肤病学 | 31篇 |
神经病学 | 105篇 |
特种医学 | 25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649篇 |
综合类 | 1977篇 |
预防医学 | 718篇 |
眼科学 | 33篇 |
药学 | 814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540篇 |
肿瘤学 | 1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126篇 |
2022年 | 124篇 |
2021年 | 175篇 |
2020年 | 127篇 |
2019年 | 122篇 |
2018年 | 135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149篇 |
2015年 | 154篇 |
2014年 | 433篇 |
2013年 | 256篇 |
2012年 | 270篇 |
2011年 | 331篇 |
2010年 | 348篇 |
2009年 | 367篇 |
2008年 | 319篇 |
2007年 | 349篇 |
2006年 | 336篇 |
2005年 | 402篇 |
2004年 | 352篇 |
2003年 | 268篇 |
2002年 | 179篇 |
2001年 | 211篇 |
2000年 | 206篇 |
1999年 | 180篇 |
1998年 | 157篇 |
1997年 | 152篇 |
1996年 | 153篇 |
1995年 | 117篇 |
1994年 | 102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目的:比较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与异体骨植骨联合跟骨锁定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48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均采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于跟骨体部残留的缺损处进行植骨,根据植骨材料不同分为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和异体骨组。其中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22~52(34.46±7.33)岁;SandersⅡ型8例,Ⅲ型11例,Ⅳ型9例。异体骨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24~55(36.40±7.93)岁;SandersⅡ型6例,Ⅲ型7例,Ⅳ型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并发症,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B觟hler角变化情况,并采用Maryland评分对术后12个月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并获得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25个月。两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各自B觟hler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体骨组术后5例出现伤口并发症,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2例发生切口边缘坏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78,P0.05)。结论 :对于跟骨骨折使用切开复位植骨及重建钢板内固定方法效果良好,与异体骨相比,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作为植骨材料应用于跟骨骨折效果相当,但无排斥反应,可减少相关并发症,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4.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7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后正中入路)和观察组(33例,椎旁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腰椎和下肢视觉模拟评分(VAS)、肌力、肌肉萎缩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腰椎、下肢VAS评分均较前降低,观察组患者腰椎、下肢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6个月后,对照组下肢肌力Ⅰ、Ⅱ、Ⅲ、Ⅳ、Ⅴ级者分别为2、5、4、10、13例,观察组分别为1、3、2、5、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肌肉萎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效果优于后正中入路方式,且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下肢肌力下降和肌肉萎缩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构建经门静脉直接注射日本血吸虫虫卵诱导血吸虫肝病小鼠模型并评价其效果,为血吸虫肝病研究提供新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15只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注射虫卵组,其中对照组5只,注射虫卵组10只。第-14天将5 000个活虫卵注射至小鼠腹腔,第0天麻醉小鼠后剖开腹腔,经门静脉注入5 000个虫卵,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BS)。分别于第10天、第30天处死虫卵组小鼠各5只,第10天处死对照组小鼠,收集小鼠血清和肝组织,通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马松染色(Masson染色),微孔板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肝脏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含量,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肝纤维化相关基因、Th1和Th2型免疫反应相关基因,分析肝损伤、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以及适应性免疫反应等指标,评价经门静脉注射虫卵诱导血吸虫肝病小鼠模型的效果。结果 经门静脉注射虫卵10 d和30 ... 相似文献
86.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和PubMed中有关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提取纳入研究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6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组在临床总有效率[OR=3.47,95%CI(2.68, 4.48),P<0.00001]、24h心律失常事件数[WMD=-204.82,95%CI(-228.78, -180.86),P<0.00001]、中医症候疗效[OR=3.08,95%CI(2.04,4.66),P<0.00001]、心电图疗效[OR=2.50,95%CI(1.63,3.83),P<0.0001]、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WMD=-1.02,95%CI(-1.18,-0.85),P < 0.00001]、全血低切黏度值[WMD=-1.66,95%CI(-2.00,-1.33),P< 0.00001]、血浆比黏度[WMD=-0.42,95%CI(-0.50,-0.35),P < 0.00001]、纤维蛋白原[SMD=-1.67,95%CI(-2.06,-1.28),P <0.00001]及安全性[OR=0.41,95%CI(0.27,0.61),P<0.001]方面均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由于目前纳入文献数量及质量的限制,期望今后有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支持。 相似文献
87.
陈旧性Denis 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陈旧性Denis 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取60具骶骨干标本及26具完整骨盆标本,测量S1棘突与S1后孔同位置关系、骶前区血管、骶神经及梨状肌之间关系;对14例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在常规骨盆X线片,CT,螺旋CT三维重建的同时,又采用显示骶神经全长的骶骨斜冠状位MR扫描,观察神经走向及眦领关系。11例行自行设计的后略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3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S1棘突于S1后孔中上1/3者占90%,骶前区主要血管有骶外侧动静脉和骶外侧血管、骶正中血管及臀上血管进入骶前孔的分支。血管位于骶丛神经腹侧,骶外侧斑管距离S1前孔大于10mm,S2前孔大于5mm。骶骨斜冠状位MR扫描可以显示骶神经全长及周围眦领关系。骶神经损伤时,发现有神经根走行改变(13例),损伤处神经很周围脂肪消失(11例),神经根管狭窄(10例)。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1个月,术后改善情况,优9例,无变化1例。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及骶骨斜冠状位MR扫描对于骶神经损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后路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是针对骶神经管、骶前孔处神经损伤的较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紧缩术治疗重度膝内侧副韧带断裂,并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关节镜下探查12例膝内侧副韧带及其他主要结构的损伤,对Ⅲ度膝内侧副韧带体部断裂进行紧缩术。结果 12例患者平均随访6~30个月,Lysholm评分由术前40.0分提高到80.6分,所有患者屈膝30°外翻应力试验阴性,应力下摄X线片示双膝内侧关节间隙差异从术前9.5 mm减少至3.3 mm。结论早期关节镜下重度膝内侧副韧带断裂紧缩术,具有损伤小、早期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89.
早在二十世纪50年代Hult[1]就提出,通过降低椎间盘压力而不是直接切除突出的椎间盘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7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接受这个观点并运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PLD)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2]。90年代初,周义成、李健等人开始将经皮穿刺腰椎间盘的髓核切割器改良,进行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下简称PC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和由颈椎间盘突出而引起的早期颈椎病。PCD的作用原理和手术方法PCD的作用原理是经过颈部皮肤软组织间隙空刺进入椎间盘,进行切割抽吸部分髓核组织,使髓核组织内压降…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