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1963年玉树地区首次从鼠疫患者尸体中检出鼠疫菌,同期开展的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结果支持该地区被判定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喜马拉雅旱獭鼠疫每年4-lO月均有流行;藏系绵羊自然感染鼠疫导致的人间疫情从10月至翌年1月。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中山市户籍人群中α-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分层抽样采集2500例中山市户籍新生儿脐血,用HPCE测定HbBart's作为诊断α-地贫的阳性参考指标,对阳性样品用gap-PCR和RDB法进行α-地贫基因分型,并在所有被检样品中进行两种常见静止型α-地贫基因(-α3.7/和-α4.2/)的分子筛查。对未知突变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法、MLPA及家系表型分析等。【结果】在2500例脐带血样本中,经基因检测,255例被确诊为α-地贫基因型(含258个突变等位基因)。检出HbBart's阳性样品183例,有83例α3.7/αα、α4.2/αα和2例-SEA/αα基因携带者检出自HbBart's阴性样品中。中山市户籍人群中α-地贫基因携带率为10.32%(258/2500);4种已知α-地贫基因的构成比依次为54.65%(-SEA/)、33.33%(α3.7/)、11.24%(α4.2/)和0.78%(αCSα/)。【结论】中山市户籍人群中α-地贫基因携带率高,检出4种基因突变类型(-SEA/、-α3.7/、-α4.2/和αCSα/),以-SEA/为主,开展α-地贫的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 通过分析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对不同饵料的喜食性,为新型灭獭药物D型肉毒毒素毒饵饵料的配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疫源地观察确定有獭洞穴10个,每洞穴间隔100 m,每5个洞穴为1组,分为2组。布旗做好标记,在每洞穴口放置饵料梨、苹果、面包、红萝卜各250 g, 12 h观察1次,并将剩余饵料称重后收回添加新饵料,连续观察10 d。结果 喜马拉雅旱獭对人工投放的饵料有喜食性和选择性,面包饵料的摄食量最高,平均每日摄食量为201 g,其次为苹果96 g、梨72.5 g、红萝卜22.5 g。结论 野生喜马拉雅旱獭不仅喜食晨露绿色植物的嫩尖,也喜食人工投放食物,食性有所改变并不单一。饵料面包可作为D型肉毒毒素毒饵配制,为下一步野外新型灭獭药物D型肉毒毒素毒饵饵料的配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4.
目的 通过分析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灭獭药物,为有效降低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喜马拉雅旱獭密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含2 500万MLD/250g的D型肉毒毒素面包毒饵投放已选定的5个鼠疫疫源地喜马拉雅旱獭高密度地段试验区,每个试验区面积约100hm2,并设1个对照试验区。在试验区堵洞24h后记录灭后旱獭洞开洞数并计算灭獭率。对照区不投放面包毒饵,记录24h后旱獭洞盗洞率。结果 4个试验区灭獭率分别为72.93%、85.96%、92.11%、82.95%,平均灭獭率为83.48%。对照实验区旱獭洞盗洞率为70.37%。结论 D型肉毒毒素灭獭效果较好,可加工面包毒饵进一步做灭獭应用杀灭效果实验,为更有效、环保、科学的开展多途径保护性灭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对青海省海北州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内次要宿主高原鼠兔体表媒介蚤进行调查,掌握次要宿主高原鼠兔体表媒介蚤种类、构成比和总蚤指数。方法 在海北州4县选4个点5km内用洞口法捕获高原鼠兔,1鼠1袋分装,用杀虫气雾剂喷杀高原鼠兔,用检蚤镊采集其体表媒介蚤。结果 经显微镜鉴定媒介蚤3科3亚科5属6种共216匹。结论 加强对青海省海北州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次要宿主高原鼠兔的监测和灭鼠工作,防止与人伴生的次要宿主引起较大且猛烈的人间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降低青海省4个水库库区喜马拉雅旱獭和鼠密度,防止水库蓄水时随着水位的升高,库区内喜马拉雅旱獭和鼠向非淹没区迁移,致使库区周边喜马拉雅旱獭和鼠密度增加,引发鼠间和人间鼠疫流行。方法 按水流的方向选3条路线,即靠水库中心河道、水库两边最高淹没线处,顺水流方向用路线法调查喜马拉雅旱獭密度;鼠密度用鼠夹法,用花生或黄豆作诱饵,选取不同生境的路线用5 m夹线法调查鼠密度,昼行鼠调查时鼠夹晨放晚收,夜行鼠调查时鼠夹晚放晨收。结果 青海省4个水库库区喜马拉雅旱獭密度为0%,“引大济湟”库区鼠密度为0.31%;哇沿水库鼠密度为0.16%;马什格样水库鼠密度为0.32%;尕干水库鼠密度为0.80%,鼠密度均小于1.00%。结论 青海省4个水库库区喜马拉雅旱獭密度为0%,小型鼠密度均小于1.00%,达到《鼠疫控制及其考核原则与方法》(GB 15922—1995)要求的控制标准,无蓄水后发生鼠疫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