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背景肾动脉狭窄(RAS)是一种常见疾病,常表现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早期诊断与正确评估患者肾功能并采取相应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和阻止疾病进展。目前虽然有多种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手段,但很少能兼顾形态学和功能学;虽然现存多种评价肾功能的方法,但缺乏在肾动脉狭窄人群中的适用性研究。目的分析99Tcm-二乙三胺五乙酸(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的肾小球滤过率(Tm-GFR)在年轻RAS患者中的诊断及评估价值。方法根据肾动脉造影(DSA)结果评价Tm-GFR对单侧RAS的诊断价值,同时研究常用肾功能评价方法与Tm-GFR在RAS患者中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根据肾动脉DSA检查结果将105例(男性45例,女性60例)年轻患者[年龄(26.1±7.2)岁]分为两组:RAS组和非RAS组(对照组)。RAS组(70例)与对照组(35例)的年龄、血肌酐水平和Tm-G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RAS组,患者的总Tm-GFR与正常参考值[90mL/(min·1.73m2)]相比明显降低(P=0.02),但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正常值相比明显升高(P<0.05)。以各指标为依据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分期差别很大,各种eGFR算法与Tm-GFR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较差。在单侧狭窄组(58例),患肾Tm-GFR(29.4±12.8)mL/min较健侧(57.3±15.0)mL/min)明显降低(P<0.01),而在双侧狭窄组(12例)及对照组两侧肾脏的Tm-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以双侧Tm-GFR的差值和比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7和0.679,两种方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剔除双侧狭窄组后AUC分别为0.729,0.7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当双肾GFR的差值为15.8mL/(min·1.73m2)]时其诊断价值最高(灵敏度71.7%,特异度72.7%),双肾GFR比值为1.45时其诊断价值最大(灵敏度67.9%,特异度68.2%)。结论分侧Tm-GFR对于诊断年轻患者单侧RAS价值较高,MDRD公式计算的eGFR与Tm-GFR的一致性最好。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5至2011年共4 75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冠脉狭窄≥50%为冠心病组(n=3 402),冠脉狭窄<50%为对照组(n=1 349)。冠心病组根据病变血管支数分为1支病变、2支病变、3支及3支以上病变3个亚组。测定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LDL-C/HDL-C比值。比较上述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LDL-C/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TG、TC、LDL-C水平及LDL-C/HDL-C比值升高,HDL-C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冠心病组中,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LDL-C/HDL-C比值逐渐升高(P<0.00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LDL-C/HDL-C比值呈正相关(R=0.25,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LDL-C/HDL-C比值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DL-C/HDL-C比值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3.
继发性高血压是难治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心脑血管风险增高,而去除病因或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显著获益,故继发性高血压的规范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两个病例的报告和分析,强调规范继发性高血压诊治的重要性并探讨可能两种继发性高血压共病时的诊断与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初步探讨胰岛素抵抗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重量和构型的影响.方法97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加同步胰岛素释放试验(InRT),利用Cederholm公式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c),以定量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并对受试者的心脏超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脂、血压等因素固定后,ISIc与心脏重量指数(LVMI)无关,而与相对室壁厚度(RWT)负相关,负荷后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与RWT正相关.糖耐量正常(NGT)组与糖耐量异常(IGT)组年龄、性别、BMI均匹配,血压水平控制相当,而IGT组心室壁厚度显著大于NGT组,左心室内径无明显差别.结论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无关,但与左心室向心性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脂代谢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按蛋白尿分成正常蛋白尿组(42例)、微量蛋白尿组(33例)和大量蛋白尿组(15例);按体重指数分成正常体重组(23例)、超重组(47例)和肥胖组(20例),分别研究各组的血脂水平,加以比较分析.结果90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均存在程度不等的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血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病程长,收缩压越高、蛋白尿越严重及体重指数越大者,其血脂异常越明显.结论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脂代谢的紊乱,其异常程度与病程、血压和体重有关,应降低体重和血压,控制血脂和血糖.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及其主要亚型:腺瘤型和增生型的左室肥厚情况。方法入选确诊原醛患者250例。其中142例行分侧肾上腺静脉取血,分为原醛腺瘤组68例,原醛增生组74例,选取同期年龄、性别、24小时平均血压相匹配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6例作为对照,所有入选者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原醛组[(49.6&#177;4.3)mm]高于EH组[(48.3&#177;4.2)mm,P〈0.053,原醛组左室后壁厚度[原醛组(10.5&#177;2.2)mm vs EH组(9.9&#177;1.1)mm]、左室质量(LVM)[原醛组(232.2&#177;75.1)g vs EH组(207.5&#177;46.6)g]、左室质量指数(LVMI)[原醛组(131.9&#177;37.4)g/m^2 vs EH组(118.3&#177;23.7)g/m^2]显著高于EH组(P均〈0.01)。2)在原醛组中LVMI与收缩压及立位血浆醛固酮独立相关。3)1级高血压中原醛组的LVMI高于EH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级、3级高血压中,原醛组的LVMI高于EH组(P〈0.05或P〈0.01)。4)左室后壁厚度[原醛组(10.8&#177;3.0)gVSEH组(10.3&#177;1.3)g,P〈0.053;、LVM[原醛组(249.5&#177;81.7)g vs EH组(219.4&#177;67.7)g,P〈0.01]、LVMI[原醛组(139.9&#177;41.0)g/m^2 vs EH组(125.1&#177;32.9),P〈0.01]原醛腺瘤组显著高于原醛增生组。5)左室肥厚在EH组、原醛腺瘤组和增生组的构成比分别为42.7%,63.2%和43.2%,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原醛患者左室肥厚的发病率高于EH患者,其中以原醛腺瘤组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7.
目的和方法:本实验给孕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服用卡托普利(Cap),观察对其子鼠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内钙离子浓度([Ca2+]i)、细胞生长、DNA合成的影响。结果:孕期给予Cap治疗,可使子代SHR动脉VSMC的[Ca2+]i明显低于不加处理的SHR对照组(208.37±31.34vs274.39±53.65)nmol/L,P<005;血清诱导下的细胞生长速度及DNA合成也显著受抑(P<001)。结论:胚胎形成期可能是SHR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在此期经Cap干预能够减弱其发病,降低应激状态下升压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88.
硝苯地平作为抗高血压病的一线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药理学研究表明,硝苯地平的生物利用度仅为30%左右。近年来已采用固体分散技术生产出硝苯地平新制剂,其具有溶出度好的特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我们用久保卡迪(硝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观察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9.
中心动脉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新近,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简称:降压药)既便降低外周动脉压疗效相同或相似,但对终点事件的影响存在差异.当人们对这些差异感到困惑无法解释之时,有学者提出外周动脉压(肱动脉)与中心动脉压(CAP)并非总是一致;而CAP与一些心血管事件独立相关,并较肱动脉压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更好;并有证据显示不同降压药对CAP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承认降压是前提,但也认为有些降压药存在独立于降压以外保护作用.也有不同观点,则认为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上的差异均归因于血压水平的差异.至此,CAP这个几乎被淡忘的老概念,如今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CAP是否在预测心血管危险性方面优于外周动脉压?它是否还具有更深层次的价值与意义,这是我们将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