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45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30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慢性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风险评估的意义.方法 203例具有至少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中,慢性肾病(67例)和对照组(136例)两组,分别测定动脉僵硬度指标并行冠脉造影和估价Gemin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 慢性肾病组年龄较大,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增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慢性肾病组动脉僵硬度增加、冠心病发病率和冠脉病变程度增高.在校正年龄和外周血压影响后,两组动脉僵硬度指标仍有显著差异.PWV>12和Aix@75>25为预测冠心病发病的独立指标(P<0.05).慢性肾病组中,PWV、Aix@75与冠心病发病率、冠脉病变严重度呈正相关(P<0.01).在控制了多项影响因素后,相关性仍显著.结论 慢性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冠心病发病以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 正相关.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汉族人群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尿白蛋白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PCR-RFLP和等位基因专一PCR法,在352例高血压患者中确定TGF-β1T869C和TGFβ-3SS5608219多态性基因型;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UAE)。结果高血压尿白蛋白组与尿白蛋白正常组之间T869C和SS5608219多态性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在231例男性中,调整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后,TGFβ-3AA基因型者UAE为39.0 mg/24h(P<0.05),显著高于AG(25.9 mg/24h,95%C I,19.7~34.1)及GG基因型者(22.0 mg/24h,95%C I,16.7~28.9);在121例女性中,不同基因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上海汉族男性高血压患者中,TGFβ-3SS5608219多态性与尿白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单用及与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拮抗剂(ARB)伊贝沙坦合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心肌、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 3(TGFβ 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12周龄SHR 24只,随机分苯那普利组、苯那普利与伊贝沙坦联合干预组、SHR组,每组8只.采用灌胃法分别给苯那普利组大鼠灌入苯那普利(8mg·kg·d-1),联合干预组大鼠灌入苯那普利(8mg·kg-1·d-1)与伊贝沙坦(40mg·kg-1·d-1)混合液;SHR和WKY对照组灌入自来水,共8周.观察药物对心率、血压及处死后左心室心肌和肾皮质TGF β 3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SHR对照组比较,苯那普利组、苯那普利与伊贝沙坦联合干预组大鼠,其心肌和肾皮质TGFβ 3 mRNA表达和血压水平较SHR组大鼠显著降低(P<0.01);而与苯那普利组大鼠比较,联合干预组大鼠心肌、肾皮质TGFβ 3 mRNA表达没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ACEI苯那普利单用和ARB与ACEI合用均能显著降低SHR的血压及抑制心肌、肾皮质TGFβ 3的mRNA表达,这可能是防治高血压心、肾靶器官损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粥样斑块检出率与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14例具有至少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0例)和对照组(44例),测定所有病例的双侧CIMT、颈总动脉内径和颈总动脉粥样斑块情况。结果:两组间各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均无显著差异。超声结果显示,冠心病组CIMT、粥样斑块检出率均显著增高(P<0.01),颈总动脉内径略增大,但差异不显著。CIMT≥0.8mm和检出粥样斑块为预测冠心病发病的独立指标(P<0.01)。CIMT和粥样斑块检出率均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控制了多项影响因素后,相关性仍显著。结论:CIMT增厚、粥样斑块检出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奥美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研究方法,将40例轻、中度EH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沙坦酯组(n=20)与氯沙坦组(n=20),分别经安慰剂洗脱2周后,患者每天口服1次奥美沙坦酯20mg或氯沙坦50mg,若4周后患者坐位舒张压(DBP)≥90mmHg,则剂量加倍后治疗至8周。每2周观察血压、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血生化指标及心电图改变。结果治疗8周后,与基线血压比较,奥美沙坦酯组与氯沙坦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1),但两组间降压幅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64.21%和60.0%,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及血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改变(P>0.05),亦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美沙坦酯能有效降低轻、中度EH患者的血压,疗效与氯沙坦相似,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7.
本文观察了6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末梢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根据 lown's 分级,按室性心律失常程度轻重依次分为Ⅰ、Ⅱ、Ⅲ组,Ⅰ组作为对照组。于病人入院后第1、7、20天采末梢血测定白细胞数及分类;于入院后第1、3、7、14天抽静脉血,测定血清 CPK、GOT、LDH.结果,AMI 时Ⅱ、Ⅲ组的中性粒细胞教及 CPK 累积值显著高于Ⅰ组。因此认为,AMI 时中性粒细胞数与梗塞范围及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8.
生活实例
刘先生是一名公司高管,患高血压5年,由于工作忙,平时也不体检,且常让家属到医院代配药。医生按刘先生家属的要求,为他配了沙坦类降压药。结果刘先生服药一周左右感觉极度乏力,心前区不适,前往医院一查,血钾竟达8.0毫摩/升,医生立即给予刘先生紧急救治,并进行血液透析,方保住他的性命。 相似文献
59.
老年睡眠呼吸紊乱是老年人常见病。由于老年人睡眠呼吸紊乱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SAHS)较为常见,而且易导致一些严重并发症,如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及认知功能低下等。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老年SAHS的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近年来高血压病因学及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高血压专科诊断明确的2274例住院患者的病因分类及其危险因素.结果(1)2 274例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86%,继发性高血压占14%.在继发性高血压中,内分泌性高血压占51.3%,肾血管性高血压占24.8%;肾性高血压占22.3%.(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在继发性高血压中的患病率最高,占40.2%;在肾血管性高血压中,动脉粥样硬化成为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3)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显示超重与肥胖者占总数的76.2%;糖代谢异常者约占总人数的55.3%;脂代谢异常者比例高达69.5%以上;尿酸代谢障碍者约占31.7%.(4)颈动脉增厚、左室肥厚、慢性肾功能不全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分别为38.1%,26.2%,13.3%和14.4%.(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与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分级和年龄是颈动脉增厚的决定因素、血压分级和体重指数(BMI)是左室肥厚的决定因素,年龄、血压分级、BMI和尿酸是肾功能损害的决定因素,年龄和血压分级是脑卒中的决定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的主要病因.在继发性高血压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所占比例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超重与肥胖、糖脂、尿酸代谢异常仍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住院患者中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高,血压水平、年龄和BMI与EH的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