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奥美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研究方法,将40例轻、中度EH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沙坦酯组(n=20)与氯沙坦组(n=20),分别经安慰剂洗脱2周后,患者每天口服1次奥美沙坦酯20 mg或氯沙坦50 mg,若4周后患者坐位舒张压(DBP)≥90 mmHg,则剂量加倍后治疗至8周.每2周观察血压、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血生化指标及心电图改变.结果 治疗8周后,与基线血压比较,奥美沙坦酯组与氯沙坦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1),但两组间降压幅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64.21%和60.0%,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及血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改变(P>0.05),亦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奥美沙坦酯能有效降低轻、中度EH患者的血压,疗效与氯沙坦相似,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2.
应用微卫星DNA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双生子卵型鉴定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用微卫星DNA基因扫描和分型技术建立双生子卵型鉴定法。方法 选取69对同性别双生子、6对异性别双生子和17对同胞对,抽提基因组DNA,单盲设计,随机编号后,采用9对荧光标记的,在中国人群中具有高度杂合度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引物,进行基因扫描和分型分析。根据这9个STR基因型的一致性来鉴别卵型。结果 9个STR基因型完全一致的63对受检者全部为同性别双生子,6对异性别双生子和17对同胞对的STR基因型均不完全一致,另有6对同性别双生子的STR基因型也不完全一致,经计算采用6个或5个STR位点判定同性别同卵双生的可信性分别大于99.6%和99%,采用全部9个位点判定同性别同卵双生的可信性大于99.95%。结论 STR基因扫描和分型技术为在基因组水平上直接判别双生子卵型,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的鉴定方法,它还有快速,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心脑血管预后的影响。方法:198例有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危险因素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测将有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120例)和对照组(78例),随访、比较2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应用Cox回归分析与心脑血管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结果:基线时,AS组平均年龄大(P<0.001)、慢性肾病患者多(P<0.05)、冠心病患者多(P<0.001)、血清肌酐(Scr)水平高(P<0.05)、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平均值大(P<0.001)、颈总动脉内径(C-Di)较高(P<0.05)、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较多(P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以全国范围内非选择性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连续三次血压测量间的血压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7年"五月血压测量月"项目中国区域数据(n = 77 549)进行分析,所有受试者测量三次诊室血压,以收缩压标准差(SBPSD)、舒张压标准差(DBPSD)、收缩压变异系数(SBPV)、舒张压变异系数(DBPV)作为...  相似文献   
25.
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对血压晨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后18~24 h血压和血压晨峰(MBPS)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180mmHg,舒张压(DBP)95~109 mmHg],口服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2.5 rag/6.25 mg,4周后血压不达标者用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5.0 mg/6.25 mg继续治疗4周,应用ABPM评价治疗前后服血压和血压晨峰程度的变化.以起床后2 h内SBP增加≥23 mmHg,DBP>15 mmHg为晨峰阳性(MBPS)( )组,低于以上值为MBPS(一)组.结果 1)入选84例患者,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2.5 mg/6.25 mg)治疗4周末,24 h SBP/DBP降低(10.8±1.7)/(8.6±0.8)mmHg,服药后18~24 h SBP/DBP降低(10.1±1.5)/(7.6±1.O)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d0.01).MBPS( )和(一)患者的服药后18~24 h SBP/DBP分别降低(11.1±2.5)/(8.9±1.8)mmHg(n=26)和(9.9±1.5)/(8.0±2.O)mmHg(n=58)(组间比较,P<0.05).MBPS( )患者的晨峰程度降低(14.1±2.7)/(10.5±2.5)mmHg(P<0.05),而MBPS(一)患者的晨峰程度未见明显降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国产富马酸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以及对动脉僵硬度指数(AASI)的影响。方法单中心、开放的临床研究。经过2周的安慰剂导入期,35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入选。起始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2.5mg/氢氯噻嗪6.2mg,1次/d,每次1片;4周后,如诊室坐位舒张压(DBP)≥90mmHg,改为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5.0mg/氢氯噻嗪6.2mg,1次/d,每次1片,前后共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动态血压以及AASI的变化。结果符合方案病例数30例;12例在4周时增加剂量。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治疗8周后和基线相比:(1)24h平均血压(SBP/DBP)分别下降(12.7±10.1)/(9.2±6.6)mmHg,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降压总有效率为83%,日间和夜间的平均血压均明显降低。(2)SBP和DBP下降的T/P比值分别为84%和92%。(3)AASI显著下降[(0.34±0.14)vs(0.42±0.14),P=0.00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AASI的下降主要与脉压差的降低有关。(4)不良事件主要包括血尿酸升高,偶有轻度头晕、头痛。结论(1)国产富马酸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能够有效、平稳地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检测尿酸。(2)国产富马酸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显著减低AASI,但该作用产生于降压本身,还是降压药物的类效应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对左室肥厚(LVH)和构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0~2007年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将符合该研究标准的病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n=1660)和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组(n=953),并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程、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组的左室舒张期内径(LVDd)、左室间隔厚度(L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相对室壁厚度(RWT)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与LVH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高血压病程、血压分级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左室构型改变较单纯高血压患者明显,糖尿病对LVH的影响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其他与LVH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程、血压分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28.
12个水盐代谢、离子转运候选基因与高血压病连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12个水盐代谢、离子转运调节基因与高血压病(EH)的关系,以筛选EH易感基因。方法在每一候选基因的染色体区域附近,选择微卫星DNA多态性位点作为遗传标记,采用微卫星引物荧光标记-基因扫描及分型技术,对95个EH核心家系的477个成员进行微卫星位点与EH连锁分析。遗传统计采用Genehunter软件包中两点非参数连锁(NPL)分析、最大LOD值及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NPL检验显示,D12S398的Z=2.08,P<0.05;LOD值=1.26,P<0.01;TDT分析χ2=9.00,P<0.005。其余位点NPL分析及TDT的P值均>0.05,LOD值<1。结论采用三种不同的遗传统计方法提示D12S398位点与EH存在连锁,并且在D12S398附近有血管加压素1A受体基因,该区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病的多基因遗传病。本研究采用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法 ,在大样本量的中国人高血压家系中 ,进行原发性高血压易感基因座位的定位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 79个原发性高血压核心家系 ,共 393名成员 ,其中高血压患者 2 79人 ,共组成 2 83个患病同胞对。所有对象均为汉族 ,都来自上海地区。从外周血细胞中抽取基因组DNA ,共 393份样本。采用多色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基因座位扩增引物试剂盒 (ABIPRISMTMLinkageMappingKit,Perkin -Elmer)进行多重…  相似文献   
30.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尿酸水平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心内科门诊收治的113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和51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进行血尿酸测定,比较不同尿酸水平检测者的血压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高血压组的血压、血尿酸、血糖和血脂水平显著升高,体质量指数以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也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血压也有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较高,尿酸具有促进血压升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