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采用心脏程序电刺激方法观察心律平(propafenone)对闭式胸腔麻醉犬的心脏电生理效应,结果示该药抑制犬窦房结功能,抑制冲动在心房、房室结内传导以及延长心房及房室结不应期,尤其显著地抑制室房逆向传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生化检查?影像学和选择性肾上腺静脉取血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分型诊断方法的价值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124例原醛患者的临床相关检查?术后病理结果及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91.1%的原醛患者血钾< 3.5 mmol/L;81.5%的患者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 50;②与结节样增生组比较,醛固酮腺瘤(APA)组的激发血浆肾素活性显著降低?血醛固酮和ARR显著增高(P < 0.05);APA和结节样增生组的血醛固酮和ARR均显著高于增生组(P < 0.05);③肾上腺B超诊断APA的敏感性14.3%,特异性23.1%;肾上腺CT诊断APA的敏感性85.7%,特异性21.7%;④APA手术治愈率为40.9%,有效率为50.0%;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手术治疗有效率8.3%?结论:ARR可用于原醛的筛查;结节样增生可能是APA和IHA之间的中间型;肾上腺CT是原醛定位诊断的主要方法,但对APA诊断的准确性并不高;病理类型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肾血管性高血压是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是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到一定程度而引起的,患病率日趋增长,其与肾功能损害及心脑血管疾病相关,需早期诊断及治疗以改善预后.有创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肾动脉狭窄(RAS)的“金标准”,然而并非是所有RAS患者均需介入治疗,可通过无创性筛查方法对其诊断,但目前对无创...  相似文献   
14.
<正>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β阻滞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广泛用于防治心血管病,在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肌病等的治疗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2]。β阻滞剂是治疗高血压的五大类药物之一,疗效肯定。但自2005年起,因受到某些荟萃分析~[3]和英国修改高血压指南~[4]的影响,β阻滞剂的临床价值受到质疑,使临床医生对其在无合并症高血压患者中的长期使用产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48h血压控制的效果和对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影响。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1例,经过2wk的清洗期后接受口服替米沙坦,80mg,qd,治疗8wk。治疗前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治疗8wk后接受48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治疗前后血压以及AASI的变化。结果完成有效病例数60例。治疗8wk时,末次服药后d1的平均SBP和DBP分别为(134±s14)mmHg、(87±8)mmHg,末次服药后d2的平均SBP和DBP分别为(135±14)mmHg、(88±8)mmHg,均比治疗前[(141±14)mmHg、(92±8)mmHg]显著下降(P<0.01);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36/60),末次服药后d2有效率仍达50%(30/60)。对治疗有效的病例进行分析:SBP和DBP下降的平滑指数(SI)分别为1.02和0.89;清晨高血压患者的比例治疗前69%(25/36),治疗后下降至39%(14/36)(P<0.01),而所有患者夜间平均DBP均在60mmHg以上。治疗后AASI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0.48±0.15vs.0.44±0.18,P>0.05),AASI的变化与脉压的改变密切相关。结论替米沙坦80mg能够持续48h控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低清晨高血压,夜间血压无过度下降,对AASI的影响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奥美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研究方法,将40例轻、中度EH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沙坦酯组(n=20)与氯沙坦组(n=20),分别经安慰剂洗脱2周后,患者每天口服1次奥美沙坦酯20 mg或氯沙坦50 mg,若4周后患者坐位舒张压(DBP)≥90 mmHg,则剂量加倍后治疗至8周.每2周观察血压、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血生化指标及心电图改变.结果 治疗8周后,与基线血压比较,奥美沙坦酯组与氯沙坦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1),但两组间降压幅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64.21%和60.0%,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及血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改变(P>0.05),亦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奥美沙坦酯能有效降低轻、中度EH患者的血压,疗效与氯沙坦相似,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全国范围内非选择性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连续三次血压测量间的血压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7年"五月血压测量月"项目中国区域数据(n=77 549)进行分析,所有受试者测量三次诊室血压,以收缩压标准差(SBPSD)、舒张压标准差(DBPSD)、收缩压变异系数(SBPV)、舒张压变异系数(DBPV)作为评估血压变异性的指标。结果研究显示,非所有的第三次血压均较第一次降低,14%的参与者第三次测量的收缩压较第一次增高5 mm Hg或以上。女性SBPV和DBPV高于男性[(4.2±3.3)%比(4.1±3.3)%,(4.7±4.0)%比(4.6±4.1)%;P<0.05]。不同年龄、血压级别组SBPSD、DBPSD、SBPV、DB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SBPSD和SBPV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第一次收缩压读数呈正相关,女性SBPSD和SBPV较男性高(均P<0.01)。结论并非所有血压均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而下降。三次血压测量间存在变异性,血压变异性与年龄、性别及血压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9.
应用微卫星DNA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双生子卵型鉴定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用微卫星DNA基因扫描和分型技术建立双生子卵型鉴定法。方法 选取69对同性别双生子、6对异性别双生子和17对同胞对,抽提基因组DNA,单盲设计,随机编号后,采用9对荧光标记的,在中国人群中具有高度杂合度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引物,进行基因扫描和分型分析。根据这9个STR基因型的一致性来鉴别卵型。结果 9个STR基因型完全一致的63对受检者全部为同性别双生子,6对异性别双生子和17对同胞对的STR基因型均不完全一致,另有6对同性别双生子的STR基因型也不完全一致,经计算采用6个或5个STR位点判定同性别同卵双生的可信性分别大于99.6%和99%,采用全部9个位点判定同性别同卵双生的可信性大于99.95%。结论 STR基因扫描和分型技术为在基因组水平上直接判别双生子卵型,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的鉴定方法,它还有快速,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心脑血管预后的影响。方法:198例有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危险因素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测将有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120例)和对照组(78例),随访、比较2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应用Cox回归分析与心脑血管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结果:基线时,AS组平均年龄大(P<0.001)、慢性肾病患者多(P<0.05)、冠心病患者多(P<0.001)、血清肌酐(Scr)水平高(P<0.05)、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平均值大(P<0.001)、颈总动脉内径(C-Di)较高(P<0.05)、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较多(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