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4篇
  免费   533篇
  国内免费   279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66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358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1409篇
内科学   611篇
皮肤病学   74篇
神经病学   98篇
特种医学   321篇
外科学   361篇
综合类   1945篇
预防医学   1097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1146篇
  21篇
中国医学   948篇
肿瘤学   222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395篇
  2020年   329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308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473篇
  2012年   508篇
  2011年   660篇
  2010年   592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454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329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4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了解银川市三甲医院护士下肢静脉曲张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减少护士的职业损伤,促进护士职业良性发展。方法对银川市3所三甲医院909名临床科室护士进行下肢静脉曲张的评定和问卷调查。结果 31.9%护士患有下肢静脉曲张。不同职称、工龄、日班工作时间、轮值夜班情况及工作强度护理人员静脉曲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工龄、工作强度为静脉曲张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三甲医院护士下肢静脉曲张的患病率高,工龄长、工作强度大的护士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概率较大。应采用积极措施,以降低三甲医院护士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促进护士的健康。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白细胞介素(IL)-33和ST_2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190~240g,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组)、同侧电针组(SE组)和对侧电针组(VE组)。建立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模型,SE组和VE组大鼠分别对右侧肢体和左侧肢体的阳陵泉穴和足三里穴进行电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T0)、治疗7d(T_1)、治疗后3d(T_2)和治疗后7d(T_3)测定四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T_3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IL-33和ST_2表达。结果与T0时比较,T_1~T_3时MC组、SE组和VE组大鼠MWT明显降低,TWL明显缩短(P0.05);T_1时MC组,T_1~T_3时SE组和VE组大鼠MWT明显低于Sham组,T_1~T_3时MC组、SE组和VE组大鼠TWL明显短于Sham组(P0.05);T_2、T_3时SE组和VE组大鼠MWT明显高于,TWL明显长于MC组(P0.05)。MC组、SE组和VE组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IL-33 mRNA和ST_2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Sham组(P0.05);SE组和VE组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IL-33mRNA和ST_2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MC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明显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可能通过抑制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IL-33和ST_2表达,阻断IL-33/ST_2介导的炎性反应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3.
探讨整形外科照相流程优化在眼整形患者接诊的效果。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 北京世纪坛医院整形外科对就诊患者146例(男6例、女140例, 年龄18~66岁, 中位年龄42岁)进行了照片拍摄流程改进。在眼整形患者接诊过程中, 可得到质量可靠的眼部多角度照片, 并及时向患者进行讲解, 优化就诊流程。146例患者对就诊过程整体满意度及对手术方案的认可程度较传统接诊方式明显提升, 满意132例, 占90.4%。该方法利于眼整形诊断与制定方案、便于资料积累,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中动脉重建技术及肝动脉变异的处理,减少肝动脉并发症.方法 行活体肝移植11例,其中右半肝5例、左半肝2例、左外叶1例、供体(右半肝+左半肝)3例,供受体术前均行肝动脉造影明确肝动脉的解剖及变异,肝动脉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重建.结果 肝动脉变异2例,1例右半肝供体副肝右动脉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1例左半肝供体副肝左动脉来源于胃左动脉.4例行双动脉重建,肝动脉吻合时间25~76 min,无肝动脉血栓形成、狭窄等并发症.受体并发症3例.结论 术前明确肝动脉的解剖及变异,选择合适的吻合部位,应用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重建肝动脉,能有效降低活体肝移植中动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HLA半相合骨髓移植后并发肺结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4例白血病患者,采用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及直线加速器全身照射进行预处理,然后接受HLA半相合未去T淋巴细胞骨髓移植.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短程甲氨蝶呤、霉酚酸酯、抗CD25单克隆抗体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4例均获造血重建.4例分别于移植后150 d、120 d、47 d和43 d出现高热,伴轻度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肺部CT检查,均有异常改变,但无特征性;结核菌素试验及结核菌素抗体试验均呈阴性反应;既往均无结核病史及接触史.例1经开胸肺活检病理诊断为增殖性肺结核,另3例抗结核治疗有效,确立肺结核诊断.采用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及异烟肼抗痨治疗9~12个月.结果 4例患者经抗结核治疗,体温下降,肺部病灶明显缩小、吸收,除1例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死亡外,其余3例患者均存活.治疗期间,维持原免疫抑制方案,1例血环孢素A浓度一度较低,增加CsA剂量后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 HLA半相合骨髓移植后并发的结核感染,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肺部CT表现无特征性,应注意与其它感染相鉴别,抗结核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全骨髓细胞组(C组)、间充质干细胞组(D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肝功能、病理变化、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C组、D组MST均>180 d(P<0.01);血肝功能指标C组、D组降低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C组、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术后60 d C、D组均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C组、D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能减少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发挥肝细胞功能,是其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分析构建工程化骨的生物学行为,评估优化构筑工程化骨的方法. 方法 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载体(Ad-BMP-2)转染兔脂肪基质细胞,nB-TCP/Cs/PCL支架接种及构建工程化骨,分A组(基因转染加静态培养),B组(凝胶加生长因子加振荡培养)、C组(凝胶加基因转染加振荡培养)和D组(凝胶加生长因子加静态培养);第1、4、8、12、16、20、24、28天,电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检测凋亡率、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及体内成骨分析.结果 C组细胞生长旺盛,细胞外基质丰富,凋亡率低于其它组(P<0.05),增殖活力、碱性磷酸酶水平均高于其它组(P<0.05),工程化骨发育成熟. 结论 凝胶包埋成骨基因与振荡模式为构建工程化骨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8.
病人:女性,64岁。因“阵发性腹部胀痛,伴恶心、呕吐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3d”入院。发病前有不洁饮食病史。体检:腹膨隆,腹式呼吸存在,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以上腹部及右下腹为甚,无明显肌紧张、反跳痛;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胆囊、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痛;无移动性浊音,腹部叩诊反响增强,肠鸣音亢进,10~12次/min,可闻及气过水音。入院后予禁食、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营养支持、排便灌肠等短期保守治疗后,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对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的影响。 方法 以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接受常规健康体检的人群建立回顾性队列。队列人群为2005~2010年期间体检3次及以上并且在首次体检无CKD者。应用t检验、 χ2检验比较基线有无NAFLD两组人群的特征,应用Kaplan-Meier法分别估计基线有无NAFLD两组人群CKD的累计发病率,Log-rank检验用于比较其差异。单因素Cox用于探索CKD发生风险与相关因素如人口统计学特征、生化指标等的关系,应用多元Cox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分析NAFLD与CKD的关联。 结果 研究队列包含10 775人,共随访34 878人年(平均3.24±0.99年/人)。研究期间,CKD共发生1 068例,发病密度为30.62/1 000人年。基线有NAFLD组CKD的累计发病率显著高于无NAFLD组(22.76% vs 12.07%, P<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调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压积、是否患高血压、是否患糖尿病、是否患代谢综合征及有无冠心病病史后,HR值为1.20(95% CI:1.05~1.38,P=0.01)。 结论 调整多种已知的CKD危险因素后,NAFLD与CKD发病的关系仍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NAFLD为CK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结果对CKD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