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8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4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估自发性耳声发射(spontaneous otoacoustic emissions,SOAE)信号随时间变化的稳定性。方法 通过对1名听力正常的26岁女性为期18周的SOAE检测,测试间隔为1周,观察其SOAE信号的重复出现率,SOAE的频率及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18周(18次)的测试中共记录到256个SOAE信号(左耳160个,右耳96个),依据SOAE信号重复出现率将其分为3类:A.稳定信号,占85.2%(右耳83.1%,左耳88.5%);B.欠稳定信号(仅在右耳记录到,占右耳SOAE信号数的7.5%);C.偶发信号,占10.1%(右耳9.4%,左耳11.5%)。②稳定SOAE信号的重复出现率为93.2%(右耳92.4%,左耳94.4%),其中22%的SOAE信号出现了信号内的频率变异,而且89.6%频率变异只是增减了一个最小刻度(12.3Hz)。③右耳SOAE强度变异系数在10.5%~25.6%之间,左耳在17.0%~41.2%之间。右耳SOAE强度的极差为15.3dB,左耳为16.2dB。④偶发SOAE的出现率最高为22%,69.2%(18/26)位于2kHz以下频率区,30.8%(8/26)多位于2kHz以上频率区。偶发SOAE信号的平均强度为(-20.30±7.13)dB,在1kHz以下的平均强度为(-12.48±2.60)dB,显著高于1kHz以上区的平均强度(-26.03±1.69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0;P<0.05)。结论 SOAE信号峰具有很高的重复出现率,出现后的频率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但是强度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22.
根据耳聋对中枢听觉系统影响的不同,耳聋又依据程度和侧别分为双侧听力损失、单侧听力损失(unilateral hearing loss,UHL)及不对称性听力损失[1].UHL的患病率较高(7.2%~15.0%),由于临床重视不够,导致许多UHL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听力康复[1-4].重度到极重度UHL,[又称单侧聋(...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非返性喉返神经(non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NRLN)的变异规律及保护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3年来的4例NRLN病例总结及对国内学者1995年
至今报道的NRLN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NRLN的临床平均发生率为0.35%,以右侧居多(96.36%),均伴有右侧锁骨下动脉解剖变异;NRLN的损伤率高达11.82%,自2007年以来NRLN的损伤率显著降低(5.20%);NRLN的变异类型以II型为主,其中IIA型多于IIB型。结论 NRLN是一少见变异、同时伴有高损伤率,但是通过规范的神经解剖、辅助检查及术中神经检测可以有效发现并避免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4.
患者女,30岁,因右鼻腔流清水样涕5个月于2011年6月入院.患者5个月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右鼻腔流清水样涕,体位自平卧变坐位时量增大,弯腰低头时量增加,无喷嚏、鼻塞,无手术、外伤史,外院抗感染及抗过敏治疗效果欠佳.入院查体:神志清楚,体型偏胖(体质量指数26.7 kg/m2).右侧嗅裂清水样分泌物,近蝶窦口处明显,流向后鼻孔.神经系统检查正常.Pandv试验(一),手帕征(一). 相似文献
25.
新生儿与成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差异的频谱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新生儿与成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的差异,并分析其频谱特性.方法 以短声刺激分别对120名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男58,女62)和32名平均纯音听阈(听力级)在20 dB以内的成年人(男15,女17)行TEOAE检测,对于测试结果 行频谱分析和半倍频程分析.结果 ①新生儿组TEOAE总强度(声压级,下同)为(15.18±4.39)dB,高于成人组的(9.51±4.12)d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303,P<0.05).②新生儿的频带重复率、频带重复率非0比例、频带信噪比检出率及频带信噪比在第1频带(0.8 kHz)最低,在3.2 kHz最大;而成人在第5频带(4.0 kHz)处最低,在1.5 kHz最大.③新生儿与成人最大频带信噪比强度差为7.09 dB,二者出现的频率位置相差约1.7 kHz.④半倍频程分析显示新生儿TEOAE最大能量为(10.50±5.09)dB,在2828 Hz处,而成人为(2.84±5.33)dB,在1414 Hz处;二者最大反应在强度上相差7.66 dB,出现的频率位置相差1414 Hz.⑤成人1.5 kHz区的TEOAE信号最强,之后其信噪比随频带增高而降低,而新生儿信噪比却呈现随频带增高而增强的特征;从第1频带到第5频带,新生儿与成人TEOAE强度的差值随频带增高也逐渐增大.结论 成人TEOAE总强度低于新生儿.新生儿频带信噪比及半倍频程能量反应峰的分布频率及反应强度均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HBV 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在聚集性感染家族内的流行模式.方法:以2002/2005在我院感染科就诊的来自偏远山区的HBsAg阳性者为先证者,询问其家族史,筛选具有3代或以上遗传信息的家系. 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这家系中所有的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血样. 用ELISA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用Real-Time PCR 定量检测HBV DNA.结果:共收集27个家系237人;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 DNA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45.6%,5.9%,26.7%,11.8%,62.9%,28.3%;在HBV聚集性感染家族中,男性的HBsAg,HBeAg,HBV D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HBsAg及HBV DNA相对年龄成双峰分布,主要集中在18岁和45岁.结论:在聚集性感染家族中,HBV的流行病学资料有其自身特点;家族聚集性感染者符合慢性HBV感染的自然病程,多为婴幼儿期感染所致,可能与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提供手术磨除前床突(ACP)的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观测15例(30侧)成人头颅标本ACP的位置及毗邻。结果:①ACP的全长(9.90±1.27)mm;半长(5.29±1.24)mm;基底宽(12.19±3.44)mm;中宽(6.74±1.71)mm;基底厚(5.36±1.27)mm;中厚(4.75±1.07)mm。ACP有4侧气化。②视柱在断面上呈三角形或椭圆形,其长(5.94±1.70)mm;厚(2.29±0.80)mm。③ACP自身骨膜、海绵窦上壁脑膜、前岩床皱襞、床突间韧带、颈动脉床突韧带、镰状韧带在ACP尖处形成复杂的膜复合体。④ACP在内侧隔颈动脉领与颈内动脉床突段相贴,下与动眼神经及滑车神经相贴,前内侧有视神经及眼动脉。结论:ACP的毗邻结构重要而复杂,在ACP的磨除时需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28.
目的:为海绵窦(CS)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5例(30侧)成人头部标本CS的常用三角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海绵窦周围可分出三群11个解剖三角:蝶鞍旁群(颈动脉三角、动眼三角、前内侧三角、旁内侧三角、PMdmon三角)、颅中窝群(前外侧三角、外侧三角、后外三角、后内三角)和斜坡旁群(下内侧三角、下外侧三角)。结论:依据解剖标志可以明确定位CS的三角,三角的大小及位置与手术可利用的间隙及可显露的内容有关。CS手术可依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三角来进入。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无针输液接头配合留置针在传染病患者静脉输液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279例传染病患者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连接无针接头进行输液,观察穿刺后护士意外针刺伤、护理工作量、局部感染及静脉炎、输液管道脱落、液体流速的情况。结果有9例出现留置针管路回血,无堵管,3例出现局部静脉炎反应,无输液管道脱落及护士针刺伤发生。结论应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具有减少针刺伤、避免血液回流、堵管发生率低、减少局部感染及静脉炎发生、防止输液器管路脱落、流速快等诸多优点,适合在传染病患者输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