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8 毫秒
81.
目的 了解浙江省蜱媒传染病监测研究现状.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监测资料分析相结合,对2000年以来发表的有关浙江省蜱媒传染病的文献及其历年监测资料做简要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近10年来的监测研究,浙江省已通过血清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存在莱姆病、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查菲埃立克体、斑点热、巴尔通体等10多种蜱媒传染病,且蜱种群和蜱媒传染病分布较广,涉及到浙江省杭州、金华、丽水、台州、湖州、温州、衢州和绍兴8个市的23个县(市、区).结论 浙江省蜱及蜱媒传染病多样性高、分布广,监测研究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因缺乏整体规划,监测不够系统、全面,信息不能有效整合用于风险评估和预警,有必要建立蜱媒传染病综合监测平台.  相似文献   
82.
地震灾区的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是地震灾后防止媒介生物性传染病暴发的重要工作,是地震灾后救援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如何在地震灾区有效实施媒介生物的监测和控制,目前没有相关的标准可以借鉴,这给地震发生后的救灾工作带来不便,导致相关工作被延缓或推迟,甚至有一些错误的做法在地震灾区被执行.通过制定《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 震灾》的标准,为震灾发生时的病媒生物监测和控制工作提供基本指导.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检测铁路客运站车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铁路站车德国小蠊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药膜法,将德国小蠊分别放入用杀虫剂制作的广口药膜瓶中,观察击倒率,计算抗性系数.结果 铁路站车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功夫菊酯、敌敌畏、残杀威、毒死蜱、仲丁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43.96~171.49、10.25~118.18、18.58~135.08、18.14~34.31、4.08~5.11、1.91~2.50、2.13~2.45、1.20~1.65、1.48~3.62.结论 德国小蠊已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功夫菊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铁路站车德国小蠊的防控应根据其抗性水平选择适合药物.  相似文献   
84.
目的为充分发挥病媒生物及相关疾病监测的作用,提高对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将现行的"病媒生物相关疾病监测"与"病媒生物种群密度监测"整合为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综合监测,达到公共卫生资源共享及合理配置。方法从4个层次探索综合监测工作机制:①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综合监测机制;②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综合监测机制;③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综合监测机制;④特殊大型企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综合监测机制。结果应急监测采集到长角血蜱、森林革蜱和血红扇头蜱共89只,捕获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2000余只;常规综合监测各监测点共捕获蚊虫42766只,其中淡色库蚊30871只,占捕蚊总数的72.18%,三带喙库蚊10211只,占23.88%,中华按蚊1322只,占3.09%,白纹伊蚊89只,占0.21%,其它蚊种273只,占0.64%。各监测点共捕鼠321只,捕获率为2.03%,其中褐家鼠、小家鼠、黑家鼠、黑线姬鼠分别占捕鼠总数的40.81%、36.76%、19.94%和2.49%。黑家鼠均在胶南市捕获。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在应急监测中,病原体检测蜱阳性2只(均为长角血蜱),蚊虫均为阴性;常规综合监测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论媒介生物性疾病监测与病媒生物种群密度监测整合的综合监测机制能够实现疫情信息、媒介标本及病原体检测结果的共享,对媒介性疾病发生流行的预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目的从用于黄鼠性别鉴定的sw和smcY引物中筛选出能够用于喜马拉雅旱獭性别鉴定的引物。方法用1对sry引物和4条smcY引物的3对组合对已知性别的雌雄各10只喜马拉雅旱獭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同时,用1对微卫星引物来验证反应体系的有效性。结果在验证了PCR反应有效性的前提下,sry引物从100~1000bp间扩增出多个条带,且未发现雄性特异性条带,smcY引物组合1在雄性旱獭中扩增出100bp左右的亮带,但是部分雌性样品中在600bp左右扩增出较弱的条带,组合2未扩增出任何条带,组合3的所有雄性在250bp处扩增出明亮的条带,雌性个体中未见任何条带。结论smcY引物组合3可以用于喜马拉雅旱獭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疟疾传播媒介中华按蚊的飞行距离,为消除疟疾媒介按蚊控制范围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标记-释放-重捕技术,在河南省永城市对中华按蚊的飞行距离进行初步研究;用电动吸蚊器捕捉中华按蚊3000只,进行荧光标记染色;将标记好的中华按蚊转移至释放点释放;释放后连续10d进行回收捕捉,回捕后进行荧光检测。结果研究期内,共释放3000只绿色荧光粉标记的中华按蚊,回收25只,重捕获率0.83%;释放后不同时间回收数量不同,释放后当天回收1只(4.0%),第1天14只(56.0%),第2天8只(32.0%),第3天1只(4.0%),第6天1只(4.0%),其他时间均未捕获到;不同方位回收数量不同,村东部与南部回收数量明显多于西部和北部;不同距离回收数量不同,80%的标记中华按蚊在100m范围内捕到;荧光标记中华按蚊最大飞行距离为400m。结论在国内首次应用标记-释放-重捕技术来研究中华按蚊的飞行距离;荧光标记释放后中华按蚊的重捕获率较低,最远飞行距离为400m,大多数在100m范围内捕到;因此,当消除疟疾过程中出现疟疾疫点时,疫情的最大处理范围应覆盖以疫点为圆心,500m为半径的地区,其中,疫点周围100m内的范围需做重点处理。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利用贝叶斯网络推理研究我国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我国1984~2000年的30个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点的气象资料、疾病数据、宿主数据、人口数据,结合应用遥感技术所得到的植被归一化指数、监测点的土壤、植被数据,利用贝叶斯网络推理对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影响因素进行判断,进而建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预测评估模型。结果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与降水、气温、气压、日照、湿度、NDVI、海拔、鼠密度、土壤和植被有关。应用贝叶斯网络推理建立的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预测评估模型准确率可达80%以上。不同类型的贝叶斯网络模型所建立的预测评估模型不同。结论贝叶斯网络推理为分析和研究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的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实验室和现场试验,分别观察评价雄性不育灭鼠剂α-氯代醇的适口性和灭鼠效果。方法(1)取成年未孕大白鼠为试验对象,用1%α-氯代醇小麦饵料喂养雄鼠,同时设立对照组,用普通鼠料喂养。雌雄动物合笼饲养2周,然后解剖检查雌鼠孕胎数。(2)通过用粉迹法观测鼠密度,评价现场灭鼠效果。结果1%α-氯代醇雄性不育饵剂平均摄食系数为0.221,胎鼠平均减少率达到70.7%~100%,现场灭鼠率为84.09%。结论以小麦为基饵的1%α-氯代醇雄性不育饵剂适口性需通过改善饵剂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灭鼠效果显著,现场灭鼠也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艾滋病预防干预对控制长途汽车司机高危性行为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BM光盘版(1978-2009)、CNKI(1980-2009)、VIP(1989-2009)以及MEDLINE (1950-2009)数据库发表的中国长途汽车司机艾滋病预防干预的文献,筛选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或包括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的空白对照试验.参考Newcastle-Ottawa scale,结合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特点评估纳入研究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纳入研究存在发生偏倚的高度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1)知识指标1:纳入7个研究,干预后长途汽车司机的知识指标1高于干预前(RD=0.15,95%CI:0.04~0.26).(2)知识指标2:纳入10个研究,干预后长途汽车司机的知识指标2高于干预前(RD=0.24,95%CI:0.17~0.30).(3)行为指标:纳入6个研究,干预后长途汽车司机的行为指标高于干预前(RD=0.15,95%CI:0.10~0.19).结论 艾滋病预防干预对提高长途汽车司机的知识水平、促进其采取保护性性行为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0.
要:目的 分析2005-2013年中国大陆登革热疫情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 基于2005-2013年中国大陆各区县登革热病例数据,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导入Excel和Arcgis 10.0软件,开展统计及制图分析,掌握登革热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05-2013年中国大陆共报告8107例登革热病例;每年各省登革热本地病例(≥ 10例)纳入统计,本地病例为6 693例;输入性病例1 196例。登革热本地病例发生位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和河南6省,病例大多集中在云南和广东。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在国内分布是由东南沿海、南部区县向中部、华北区县扩张的,输入性病例数集中在东南沿海和云南边界区县;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来源国是由东南亚,向非洲、美洲扩张的,主要位于缅甸、老挝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结论 中国大陆登革热疫情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和云南边境,疫情较严重是广东和云南;输入性病例主要来源是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输入性病例影响登革热本地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